我爱吃黑巧克力, 但以前不知道巧克力怎么制作的, 2012年5月在澳洲参观了一个小型的巧克力工厂, 才明白一点, 从种植可可豆到做成巧克力要有这么工序,这么复杂, 顿时觉得商店里的巧克力太便宜了。 巧克力是用Cocoa Bean做的,Cocoa Bean 长在Cocoa 树上的Cocoa Pods里。Cocoa 树主要长在多雨的热带,离赤道南、北緯約20度以內的區域。目前Cocoa Bean的主要产地是中南美洲、西非及東南亞等三地。不成熟的Cocoa Pods有绿,紫, 红等多种颜色, 成熟的就基本是黄色, 橙色的了。
工人用锋利的刀小心地打开Cocoa Pods, 而不能伤到可可。
用香蕉叶盖住新鲜的可可果, 在太阳下发酵。
工人把发酵过的棕色的Cocoa Bean倒到竹帘上晾一个星期。
成麻袋的Cocoa Bean等着运出去加工。
干了的可可豆要经过烘焙的过程香味才出的来, 同时也更彻底去掉可可豆的水气。 烘焙的时间和温度会影响到最后巧克力成品的味道。
烘焙过的可可豆仍是带壳的, 需要把壳弄碎, 把果实取出来, 这是一部小型的碎壳机。
碎壳之后的可可豆通过扬谷器Winnowing machine,把壳和果实分开。 下面是一部传统的碎壳机兼分离器 需要把可可豆磨碎才能做巧克力, 因为可可豆里含有很多油,可可豆被磨的时间久了之后, 逐渐变成可可浆(Cocoa Liquor )。
巧克力工厂通常会用大型roller把可可浆进一步压细。
有一部分可可浆会被用来榨油,做可可脂(cocoa butter), 以后做巧克力时会用到cocoa butter。
可可浆Cocoa Liquor 和其它不同成分混合做成不同的巧克力, 当然中间有精炼,退火等过程。
Dark chocolate: cocoa liquor, sugar, cocoa butter, and (sometimes) vanilla Milk chocolate: sugar, cocoa butter, cocoa liquor, milk or milk powder, and vanilla White chocolate: sugar, cocoa butter, milk or milk powder, and vanilla
为了使巧克力表面有光泽, 还要做退火处理工序。退火处理就是一边慢慢搅拌巧克力酱,一遍调蒸温度,让巧克力中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形成。
工厂里巧克力水帘
工人在做巧克力
工人在包装巧克力
巨大的巧克力彩蛋和不同造型的巧克力
参观完觉得很麻烦, 更appreciate chocolate 了。
最早拿來飲用的是馬雅人,而最初是由墨西哥人製作,15世纪初期的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了粉,从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热后被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深受大众的欢迎。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并且很快传遍整個欧洲。 1642年,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托马斯·杰斐逊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优点”。 1847年,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 1875年,瑞士发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从而有了现在所看到的巧克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巧克力的生产,巧克力被运到战场分发给士兵。
好久不见面的同事知道我喜欢黑巧克力, 来亚洲出差, 给我带来的巧克力,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我的巧克力美食
手工松露巧克力,微型巧克力糯米糍 黑巧克力和坚果制造的浪漫 据说是最简单的月饼:冰淇淋月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