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对宗教的影响 (台大哲学系安青云译自M. Kline,“The Newtonian Influence: Religion”, Mathematics in Western Culture, Chapter X VII,Oxford Univ. Press, 1953) 上帝宗教渐被怀疑 布鲁诺(G. Bruno)曾声言:「在永恒之前,人只不过是妈蚁而已」。他的说法,正好与基督教的中心思想向抵触:人是宇宙的顶点,人也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十六世纪基督教反驳布鲁诺的作法是把他烧死。而一百年後,科学家却支持他的看法。 当十七世纪科学家发现越来越多的自然法则时,自然界显得越大,而人显得越渺小。广延、可动的机械世界才是真实的,人只是偶然的旁观者。自然界的现象由人归纳组成数学法则,但思想界却忽略了这点而强调自然法则。因为人只能慢慢地去了解自然,所以人的地位更加低下,可以说科学的宇宙观已逐渐地将人摒除于外了。显然,宇宙的运行和人的目的、欲望及需要没有关联,上帝赐与人的福祉,以及他为人类所作的计划,好像是无根据的神话而已。十七世纪的思想先排斥人,而後又否认了上帝的存在。 牛顿时代的人发现了天体力学,但失去了天堂、上帝的宝座及人的归所。哥白尼、刻卜勒及伽利略的太阳中心说,不但推翻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而且,也让人怀疑亚里士多德及托马斯甚至基督教的宇宙观——这几位哲学家多少都受到托勒密学说的影响。後来,牛顿证明,天上的物体所遵循的法则,与地球上的物体所遵循的法则一样。如此看来,似乎星球上的物质与地球上的物质也应该是相同的东西。由于这个学说,使後人对星球的迷信惧怕及神秘感也大大地减少了。 不仅天堂消失了,上帝的地位也降低了。早先笛卡儿的哲学观认为;万能的上帝仍不能改变广延或运动的原理。牛顿与笛卡儿一样视上帝为宇宙的创造者,但又认为祂不太干涉日常的现象。上帝只是不让行星彼此相撞,也偶尔来调整「天体」的运行。惠更斯及莱布尼兹更进一步认为,上帝造了宇宙後,就没有再动过手,因为上帝的产品不需要修理。 其实,当时的天文研究无法完全解释某些不规则的现象。牛顿就认为:上帝有时必须来更正这些「例外」。但後来拉普拉斯及拉格朗日的研究指出,这些不规则现象是有周期性的;因此,也就不是例外了。这两位法国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天上物体的运行完全依照它们自己的规则,而不再需要上帝的修理和维护,甚至上帝要干涉自然界也不可能,而且祷告显得无用。 不久,西方思想废止了上帝。休谟(Hume)指出: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的必然性。如此看来,我们就不必推测宇宙的第一个原因或原动者,宇宙是永恒的自动机器。在有人类以前,它就存在,而在人灭亡以後,它仍会存在。依此观点,世界是没有目的的。世上的事情,不是上帝各个决定的,而是按照不变的数学法则发生的。自中世纪到十七世纪,西方人对上帝的观念大大地改变了。在中世纪的思想里,上帝不但是世界的创造主,也是整个宇宙的目的。十七世纪的思想家则着眼于物理的法则而视之为目的本身。上帝只是创造物理法则的手段而已。 不但是内涵,而且是弥漫于十七、十八世纪数理科学的精神也处处威胁着宗教。西方人重视理性的判断;所以,信仰不再足以证明真理。再加上,以理性的冷静眼光来看,宗教的情绪及神秘感已不太吸引人了,甚至于西方人开始怀疑情绪本身。唯物论胜过神学,而唯物论否认灵魂以及来生。如此,基督教所提倡似来生为目的的人生观也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机械法则决定一切,所以人不可能有自由意志,个人也不必负责自己行为的善恶,更谈不上上帝救济世人。在各方面,牛顿的思想与宗教是有冲突的。 科学家教徒为上帝努力 这并不是前期思想家所希望的结果,因为他们是好教徒,他们的科学研究也是宗教精神的表现,是为了了解上帝的作品而进行研究的。他们每一位大思想家同时是正宗教徒,又是科学家。我们今天看来,也只有在过渡时期,科学与宗教的思想才可能如此融和在一起。当他们发现科学与宗教冲突时,他们就尽量调解知识与信仰。现代化学之父波义耳除了作实验外,其他的时间都花在宗教活动上。他认为实验也是为上帝而作的。在遗嘱中,他声明要留下一笔钱用来反对无神论者,并打击异教徒及怀疑论者。牛顿的老师巴罗(I. Barrow),退休後专门研读神学。牛顿也作神学研究,他认为这研究要比自然科学重要得多。因为自然科学只能看到上帝为自然界所作的设计,而神学则包括上帝予人的恩惠。在其神学著作里,他协调当代知识与圣经的启示,如讲解圣经的某些预言,或证明圣经的记载是历史的事实。他常说,研究科学是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枯燥无味的,但借着科学可以表明上帝创造宇宙的程序而支持宗教。观察自然界和读圣经一样都是虔诚的。 牛顿也用传统的论证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自然哲学的任务,是从现象中推出因果关系,从果得知其因,以得到第一个原因。这第一个原因也不可能是机械的„„在几乎真空的地方,有何物?行星与太阳之间既然没有密集的物质,它们何以互相吸引?自然界的现象为何都有目的?这个世界之美,其程序由何而来?为什么所有的行星运转方式相同且同心,而彗星却相异且偏心?动物的身体怎么设计的如此巧妙,使得每一部分恰如其所地组成动物?创造眼睛者不懂光学吗?创造耳朵者不懂声音吗?人的意志何以能控制身驱?动物何似有本能?依此观之,我们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吗?不是有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神吗?」 在《Principle》1一书的第二版,牛顿自己答复了上述的问题:行星、太阳及彗星,这极美的系统一定是自万能万知的神的智慧而来的。此神统治一切,祂不是世界的灵魂,而是世界之主。 牛顿认为,上帝是数学及物理学的高手。有一次他写信论:「创造宇宙的第一个原因,必须充分了解各行星及太阳的重量,以及它所产生的吸引力。又要知道各个行星与太阳及其卫星的距离,也必须知道行星绕行太阳的速度。而能如此地比较、调整那么多不同的物体,就可证明这个原因并不是盲目或偶然的。相反地,他应具有极高的力学及几何学知识。」 莱布尼兹写了许多篇文章,以反对当时越来越盛行的背教运动。在《自然现象反驳无神论》一书中,他证明「上帝存在」可作为科学的假设;而且,如此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要比物理学上的物质、动、力等假设来的更好。在他的《神学文集》中,他重新指出世界的程序是上帝存在的证明。 波义耳、莱布尼兹、牛顿等人为宗教所作的辩护并不是没有效果,那些原来倾向宗教的人听得很高兴,神所创造的世界,比前人所想象的还要大,又以完全规则的数学法则运行。科学揭露了自然界的奥秘,同时也显得上帝的伟大与庄严。如此,科学让某些人的宗教信仰重新生根。 然而,这些数学家及科学家们为宗教辩护终归还是无效,他们虽然肯定上帝及灵魂,但这只是抽象的哲学,而不是个人的宗教信仰。因为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并不像对数学命题那么清楚明了,所以感觉上帝好像不真实。至少,後人是如此判断这些基督教科学家的作品。 他们不能阻止反宗教的新潮流。有人希望,笛卡儿与伽利略所主张的,波义耳、牛顿与莱布尼兹所发展的自然哲学,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作为基督教的旁证。但是,後人反而根据这个自然哲学提倡扑灭宗教。牛顿的名字後来却代表反宗教运动。 离开教会的人越来越多。十七世纪法国的大思想家都是天主教徒,而到十八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几乎都反对宗教。在这两百年之中,知识分子的立场改变了很多。最初,他们支持传统宗教,而後又想办法调解理性与信仰,然後他们提出「理神论」以及「科学理神论」。「怀疑论」又代替理神论,而到十八世纪末了,法国知识分子大半都是无神论者。 自然教讲求理性废弃神话 我们就从这几个阶段的思想史来看牛顿对宗教的影响:信仰本来是宗教的基础,但新科学及数学的成就使人较信任理性判断。因此宗教需要理性的解释,甚至有人主张:神学应该以理性为出发点,重新建立基督教,而不再以上帝的启示为其根据。如此的理性宗教,其教条一定会是真理,而且合乎自然界的。 这个理性宗教运动亦可称为理性的超自然主义。洛克(J. Locke)弘扬这个教义,在他所著的《基督教是合理的》以及《论奇迹》两本书中,他说:宗教也是科学,因为二者皆从合理的公理推出合理且有用的结论。他所提出的公理之中有「有万能的上帝」。在洛克看来,这个公理是自明的,因为世界的程序以及人的存在就足以证明这公理。另外,他还指出「我们必须服从上帝」以及「人有来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这些公理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择善避恶以得上帝的恩宠。 基督教不能完全理性化,而洛克又说,有的真理超过理性而来自上帝的启示,死者复活就是一个例子。不过,我们必须确定,这启示是来自上帝,我们才能接受。而且,我们不相信不合理的启示。如此,洛克还是主张理性的判断,理性也可以视为一种启示,因为理性是天赋的能力。总之,理性的判断是最可靠的。不幸的是,人的恶习及神父的诡辩,使得宗教不合理。 洛克又说,因为上帝超过人,所以他与人的关系一定有超自然的一面。洛克虽然不能提供完全理性的宗教,但他用理性解释宗教不合理的地方。 可见洛克的思想还是有个困难,那就是如何接受奇迹以及启示。有人不满意洛克的论点,认为启示并不是不合理的。又有人说,自然界有很多现象不能为我们所理解,所以上帝的启示难于理解,也不足怪。还有的说,上帝给人的启示,就是要考验他的理性,所以圣径的启示才会如此不清楚。 前人用奇迹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在科学时代,奇迹本身就是可疑的,因为它违反自然界的法则。有的思想家只接受比较合理的奇迹,例如死者可以复活,这是圣经上的一个合理的记载,但女人不可能像圣经里的某一个故事一样而变成盐精偶像。也有很多人认为,奇迹只是在表面上不合理的,如热带的人觉得下雪是不合理的现象是一样的。 当时的人希望有一个完全理性化的宗教,基督教既然不能如此,他们就自己建立了所谓的「自然神教」。 有人说过,自然神教的上帝就是理性,牛顿的物理原理是它的圣经,而伏尔泰是这个教派的预言者。自然教基于自然界,就像物理学一样。自然教的教条不来自圣经的启示,而是从科学研究来的。他们希望透过科学观察得知一些基本原理,再以推理的方法证明其他的教义,人用理性来建立自然科学,也可以用理性来建立宗教。 自然教的教徒用一些复杂的论证推出以下的教义:「上帝是宇宙的创造主,牛顿所发现的原理都是他作的。人有来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要崇拜上帝,要悔改,如此可以改善现实世界。所谓罪恶,就是违背理性。」从以上的教义可以看出,自然教仍然以伦理道德为中心。 这些教义与基督教并没有多大的冲突。但自然教派又说:在基督教的教义里,只有合乎理性的才可接受,凡迷信、神话或违背理性的事情就要排斥。既然如此,那些不能以理性了解的教条,如耶稣是神又是人;是处女生的,以及「原罪」的概念,自然教都废弃了。奇迹、天恩似及超自然经验的启示就是假的。自然教虽然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们如此否认基督教的思想,使得当时正统的基督教徒认为自然教是一种无神论。 伏尔泰是启蒙时代的大思想家,他很热心地研究牛顿的物理及数学,也尽力推广自然教。他的著作影响当时的思想,而使得自然教变为十八世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宗教运动。就美国来说,杰佛逊及富兰克林都是自然教的教徒。美国总统之中,最初的七位虽然在政治舞治上会提到基督教、上帝等宗教概念,但都不是正统的耶稣教徒。十八世纪以後,自然教已不是什么重要的教派了,但它还是一般现代知识分子的宗教信仰。到後来,自然教的某些思想家连上帝也不需要了,他们说自然神学只是科学的一支。因此我们不必、也不能假设经验以外的上帝。或许宇宙是永恒的,一直存在的,如此,没有所谓的创造主了。据此看法,说「上帝创造了宇宙」,等于说不可想象的神用不可想象的方法及材料来创造世界。科学反而不需要假设有上帝的存在,但仍然可以解释自然现象。 无论有没有上帝,自然教一定要合乎埋性。其实,自然教也有它神秘的一面。因此,有人说,此派的教徒事实上是怀念传统宗教的科学家。还有人不满意自然教,而完全采取怀疑的态度,如霍柏斯、休谟、蒙特尼、狄德罗等哲学家,及数学家达朗贝尔(D' Alembert,曾帮狄德罗写《百科全书》)。英国有名的史学家吉朋(E. Gibbon)则认为,宗教只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必有的。霍柏斯说宗教是传下来的迷信,他说:「人因自己幻想或听故事而来的恐惧感,如果是社会所赞成的即称作宗教,如果社会不赞成的即称作迷信。」休谟认为宗教只是一种人为的事情,而宗教里那些超越自然现象的事情,都要排斥。休谟显然讨厌神学,他写道:「我们拿一本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书来看,就可以问,这本书有没有关于量或质的抽象推理?没有。有没有利用归纳法来研究实际存在的事情?没有。那最好把这些书烧掉,因为它一定都是诡辩及幻想。」 无神论排斥神祇而唯物 怀疑论大半出现于思想史上过渡的阶段,因为人心不容易一直存疑下去。在十八世纪,法国怀疑论就演变成无神论。十八世纪初期,无神论者不多,当一个无神论者临死而不悔改时,就大登新闻。但到十八世纪末期,很多人接受无神论。法国的唯物论者与理性主义及自然教一样,以牛顿的物理学为出发点推得无神论。 当时的伟大数学家拉普拉斯,先从牛顿的宇宙观而推达此结论。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他所著的《天体力学》为什么没有提到上帝时,拉普拉斯同答,他不要这么一个假设,光用牛顿的物理学就可以解释天上所有的现象。虽然牛顿提倡少作假设,但拉普拉斯比牛顿还少了一个假设——上帝。 好像这是很矛盾的事情:牛顿认为,他所发现的物理原则就是上帝存在的旁证。但拉普拉斯觉得,同样的物理原则可以完全解释自然现象,而不需要上帝。依帕斯卡尔的看法,这并不矛盾;他说:只有那些已经相信上帝存在的人才能体会。 很多有名的法国学者采取拉普拉斯的想法。据杜尔巴克(B. d'Holbach)的说法,上帝的概念不代表任何真实的东西,它是由于人的恐惧感及无知而产生的幻想。人类用幻想来解释奥妙的灾祸等现象。後来,以此幻想为基础,就建立了宗教组织以及教义。宗教使人忽略现实生活的难题,如经济或政治的问题等,而着眼于来世的报应。杜尔巴克说,人对诸神的信仰是由于无知而来的,人有了知识以後就不再需要神了。所谓的上帝只是自然界,而灵魂只是物体。 杜尔巴克所著的《自然界的系统》,大半写的是否认上帝的存在,而因此被称为「无神论的圣经」。法国医学家拉梅崔(J.0.de la Mettrie)又说,宗教只是对神父及政治家才有益处,而人既然了解自然,就不用宗教的神话了。拉梅崔虽然承认上帝可能存在,但他却说,假设上帝存在不但没什么用,而且是很危险的,因为宗教团体可似凭此信仰引起战争。如此,法国唯物论发展到後来,就极力反对宗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十八世纪时,无神论虽然盛行,但很多人只是接受这个论证,而不把它当作人生观。也有人根本不了解唯物论与基督教的论战,而只是希望归向宗教。 後来,魏斯里兄弟、纽曼(C. Newman)及牛津运动的领导者,都提倡正统的基督教信仰,以拯救西方文明。这批英国教会的思想家,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一些复兴基督教的运动,都是反驳科学及唯物论的影响。 神学与科学互相容忍而并立 我们今天来看十八世纪无神论的思想,可能觉得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当时的论战却促进了现代的自由思想以及容忍的态度。在中世纪社会里,天主教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又用此权力来控制人的思想,而以上帝的名义,用各种残忍的手段来压迫异教。 现在的人不得不觉得宗教斗争是非常可怕的,不只是中世纪大主教如此,在过去很多的社会里,人为了「思想冲突问题」而用烤、分尸、鞭笞等方式来处罚异教徒。这些固守基督教教义的人,想尽了折磨的办法,而以自己主观的见解为真理,然後以暴力来迫使别人接受。就如蒙特尼说的:「因为意见不同而烧死对方,真是固执。」 我们现代人容忍的精神,不是数学本身的直接贡献,而是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理性运动。然而,理性主义就是因为人的理性可以发明数学原则,而得到普遍的支持。而且,数学的命题需要严格证明,因此反对盲目的信仰、奇迹以及权威为证的命题。最後,科学还教我们观察自然,再经常核证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且教我们接受任何理论,只要它合乎事实。而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也间接促进了自由精神的推广。 自由思想早在哥白尼的时候就与宗教有了冲突,到现在这个冲突仍然存在,但至少现代人都承认宗教、思想及言论自由都是必要的。 牛顿在数学的成就也帮助西方人脱离迷信,现在的西方人已很少人相信魔鬼、法术等可以影响现实世界。充分地了解自然法则,人就较不会相信灾祸是上天的一种报应。 宗教与伦理道德有必然的关系吗? 很少人了解并承认宗教也会演进,但不可否认的,理性主义早已使宗教受到良性影响;宗教不再侵占科学领域。因此,科学家的工作不再被阻挠,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已被视为知识最好的来源。今天的教徒们已认为,神学和科学可并立而互补不足。科学的结论也被列为理性神学理论的基础。今天的科学家仍然利用莱布尼兹及牛顿的论证来证明上帝存在;自然界的数学法则,也被视为是上帝所做的设计。科学的成就越多,上帝显得越伟大。 十八世纪前,西方的伦理基于宗教。当科学打击宗教时,这些道德法则就没有根据了。唯物论强调的是当世之乐,正好反对基督教「克己」的精神。况且,科学研究的现象都受因果律支配,人应该不是例外。依此看法,人不可能是自由的,人的所作所为都有原因,而各原因又是前一个因果关系之果,必有其更前之因。再以此类推,则必推到人以外的因。因此,人就不能负责自己的行为,也就没有所谓的罪恶了。既然如此,那么世界上的邪恶是那儿来的呢?根据基督教的说法,一切的邪恶都是来自亚当与夏娃的自由抉择;但科学否认「原罪」等概念,却不能解释世上邪恶的来源。 以理性的眼光来看,根多传统的伦理好像没什么根据。比如说,上帝为何一定爱善?或许他爱恶吧!英国的夏夫特伯里伯爵认为,「善有善报」等于一种可笑的「超级交易」。法国思想家拉梅崔则有更极端的主张,依他的看法,[享受不是罪恶,而是一种艺术」。 宗教没有了,还有可能保存伦理吗?十八世纪思想家提出一些答复,有人想以理性为基础,重新建立道德哲学。洛克说:我们可以用数学论证来证明伦理法则。人可以依据内在的上帝,也就是理性,来判断是非。又有人说:人有一种天然的道德知觉。道德知觉的判断不依靠宗教信仰,又合乎理性。我们不必期望上天的报应,而应该为善而行善;或说人的自然道德知觉使得我们倾向善的行为。 十八世纪的思想家把理性看成人的本能。因此有人说:我们应该看自然情况下的人,如原始社会里的人。探险家马格兰(Magellan)到过巴西,曾写到当地人没有文明人的恶习,而能活到一百四十岁。因此,就有人想推广巴西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生活因被视为比欧洲人的生活简单,所以中国人比较有道德,而中国是理想社会。法国探险家布甘威尔(Bougainville)把大溪地社会2描述的很美,因此有人认为模仿该社会就可以同到伊甸园。连耶稣会的传教士也赞美野蛮人的德行。 很多哲学家确信,伦理与宗教的关系应与传统的关系相反。洛克说,圣经肯定我们理性所发现的原则。康德及其他思想家认为宗教基于道德,而不是道德基于宗教。圣经的价值,在于使我们接受道德规则。甚至于,有人说教会只是警察的助手而已。阿诺德(M. Arnold)说,宗教就是道德哲学加上点情绪。 受了这么多打击以後,传统的伦理需要重新建立。後来,有个人用几何学的方式论证,演绎出整个伦理系统,但那已经是另外一章了。 1 Principle即其名著《原理》,或《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 大溪地,(法语:Tahiti),又譯塔希提,是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风群岛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大約在前200年左右,第一批大溪地人經過長途跋涉,自東南亞或印度尼西亞出發,經斐濟、薩摩亞和東加等地,來到大溪地。1788年,大溪地島的酋長波馬雷一世統一大溪地,建立大溪地王國。1842年淪為法國的保護國。1880年被法國兼併,成為法屬玻里尼西亞的一部分直至如今。岛上人口数量为183,456(2012年人口普查),是法属波利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岛屿,它占向风群岛总人口比率的68.6%。 以黑色沙滩著称的大溪地岛 大溪地主岛帕皮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