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市场的变迁 2016年8月,走了一趟北京。 一天,在王府井闲逛,看见了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始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这地方本是清朝的一块练兵场。当时,东安门外大街两旁有不少店铺和商摊。由于这一带紧挨着紫禁城,许多皇亲国戚、文武大臣都在附近置办了宅子。可是摊贩众多,经常导致道路拥挤,直接影响了达官显贵们出入宫廷。住在金鱼胡同(现在的金宝街)的步兵统领那桐提出整顿市容、修建马路。于是将沿街摊贩全都迁到东南面的八旗兵神机营的练兵场,形成了北京城内最早的一座市场。由于邻近东安门,所以叫做东安市场。 据说,东安市场兴旺的原因之一是位于东安市场北门的吉祥戏院。吉祥戏院的前身是1906年大公主府总管刘燮之所修的“吉祥茶园”,修建该茶园的目的是使皇城以东及以北的达官显贵不用非得到前门才能看戏。当时的京剧名家谭鑫培、杨小楼、金少山、谭富英、梅兰芳、马连良、姜妙香等人都曾来此登台表演。 东安市场里吃涮羊肉的东来顺、吃爆肚的西德顺、卖糕点的稻香村,都是常去东安市场的老客们必经的地方。 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称,“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 当时的东安市场有4个门,分别为北门、西门、中门、南门。 民国初年的东安市场正门。
1920年代的东安市场西门,门上有繁体的“东安市场”四个字。 1949年后,东安市场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行业、网点格局和传统的经营特色。 直到1966年,东安市场里仍是一间小店挨着一间小店,店前的通道很窄,最窄的地方相向而行的两个人都要侧身才能过去。通道的地面都是土地,下完雨后,得挑着路走。如果耐得下心来,时常能在旧书店或古董铺里淘得一、两件好货。 好在那时北京的人口不多,节假日时东安市场里也只略显拥挤,平日则人迹稀少。 以前老北京人去东安市场,不说“去”,说“逛”。“逛”东安市场,是去“逛”,未必一定要买什么东西。 “大哥,今儿去哪儿了,这么喜兴?” “和你嫂子逛东安市场了。” “好啊。赶明儿咱也逛一趟。” 或擎家带口,或二三亲朋,或独身一人,走在东安市场里的狭窄通道里,一家店铺一家店铺地看过去,和相熟的老板打个招呼,聊上几句闲话,看见中意的物件,请老板留起来,下次来取--这次没带闲钱,买一枚芝麻烧饼,喝一碗面茶,一天就高高兴兴地“逛”过去了。 1966年,文革伊始,东安市场更名为“东风市场”,得名于《红楼梦》第八十二回之“东风压倒西风”。 1967年东风市场整修扩建,1969年重张开业,成为商品琳琅满目的上下两层的大型商场。 东风市场的北门有一家卖北京小吃的店,其中的奶油炸糕最为有名,油而不腻,沾上白糖,香软适口,一锅一锅地炸出来,转眼就卖没了。当时的白糖是定量配给,每人每月半斤。很多人拿着饭盒来买奶油炸糕带回家去,不想将未沾上的白糖剩在盘子里。其实奶油炸糕是刚炸好的时候最好吃,放凉了,香味就没了。 1988年,东风市场复名为“东安市场”。其后经过多次整修,成为现在富丽堂皇、没有老北京味儿的现代化商场了。
东安市场的这个最新结构不知是谁设计的,设计理念就错了。商场是做生意、卖商品的地方,卖商品就得有地方摆放。现在的东安市场从一层到六层,中间空出来一大块空间安置电梯,每层围着中心空间有一圈走廊,只安置着十几家店铺,减少了多少可利用的面积啊!东安市场的老板每月得少收多少店铺出租费啊! 现在要去东来顺得到前门大街了;西德顺早已经销声匿迹了;稻香村的分店则在北京遍地开花,走到哪儿都看得见;吉祥戏院被安排在王府井银泰in88的7层至9层,到现在还没开业。 如果您到了北京,想看看还留有老北京味儿的地方,您会问;“应该到哪儿去呢?” 别去东安市场,那儿比西方还西方化。 也别去前门大街。前门大街上全是仿古建筑,仿得不伦不类,东边的一溜房屋没人租用。开店的都是外地人,问他们,“荣宝斋在什么地方?”回答,“什么?荣宝斋?从来没听过。”别去新街口。不知是谁想出来的馊主意,要学西方的“xx一条街”,把北京的个体乐器店都搬到新街口,要建个“乐器一条街”,把老店铺都拆了。也没见几个人来买乐器,店主们都坐在店门前聊闲天。 也别去护国寺了,那里就几家外地风味的小饭馆。 西四就更别去了,西四被扩建得连“西四小吃街”的影子都看不见了。 后门桥也不用去了。地安门十字路口的东北角上还留有“护国寺小吃店”,盛面茶、炸素丸子的碗小了,价钱涨了;驴打滚、艾窝窝瘦身了,身价高了。我问当地的老太太;“您知道马凯饭店哪去了吗?”老太太说;“咳,拆了好几年了。” 这么跟您说吧,您哪儿都不用去了,北京已经没有还留有老北京味儿的地方了。 再过二、三十年,老一辈的北京人都死光后,就没人知道老北京味儿是什么味儿了。 那时的国学大师或许能考证出老北京味儿是肯德基炸鸡味儿,或麦当劳肉饼味儿。
前门大街。从南往北照的。街面上只有几个来旅游的外地人。老北京人已经不到前门大街来了。最远端是正阳门箭楼。正阳门俗称前门。老北京人挤兑充富的人时常说;“有钱?有钱去买前(钱)门楼子去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