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天目茶碗(14)
宋太祖立下了规矩,宋朝人就把精力都放到娱乐上面了。 点茶耗时费物,由点茶而衍生出来的斗茶成为宋朝人闲情雅趣的一种活动。 唐、宋朝有贡茶制度,产茶地每年要向朝廷进贡上好茶叶。因挑选上好茶叶的需要而诞生了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斗茶基于点茶法,以杯面的汤花、色泽和水痕出现的时间早晚以及汤色和茶味为评判标准。
斗茶图(南宋 刘松年) 斗茶不分阶层,上到皇室贵族,下到黎民百姓,虽有贵贱之分,但帝庶皆可斗。当然阶层不同,斗茶的水平也不同。 唐代贡茶制度建立以后,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两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唐宝历年间,两州刺史邀请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赴茶宴,白居易因病不能参加,特作诗一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表达了对不能参加茶山盛宴的惋惜之情: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斗茶图(南宋 刘松年) 宋代是斗茶文化的鼎盛期。最早记载斗茶的宋诗是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详细讲述了斗茶的过程。该诗脍灸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延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以及诗品)和煮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方式在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从范仲淹的诗可以看出,宋代武夷茶已是茶中极品、也是作为斗茶的茶品,同时写出了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况。 其诗为: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冥。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斗茶图(元朝 赵孟睿) 这是一首描写斗茶场面的诗作。“林下雄豪先斗美”,从茶的争奇、茶器斗妍到水的品鉴、技艺的切磋,呈现的是一种高雅而又美的斗茶赛。水美、茶美、器美、艺美、境美,直至味美,入眼处,斗茶场面无处不美。这种美还体现人在斗茶氛围中的反差心态,获胜者往往喜气洋洋,高高在上宛如天山之石英不可及。失败者往往垂头丧气,哭笑不得,犹如战败降将深感耻辱。在自然界的万千物象之中,哪能缺少茶这样的精灵。正因为有了茶,陆羽为她写下了《茶经》而传世,卢仝为她写下《七碗茶歌》而歌唱;正因为有了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夫》);正因为有了茶,屈原可招魂,刘伶亦得声,商山四皓不用食林芝,首阳山上伯夷、叔齐也无须去采薇;正因为有了茶,长安酒市疲软,成都药市不景气。世人无须羡慕芳龄少女只因为斗茶,所得财富满箱而归。不过,斗茶若能达到蓬莱山仙人的境界,便会有卢仝那样乘此清风欲归去的感觉。这首诗写得夸张而又浪漫,似行云流水,诗中有不少为后人反复传颂的佳句,可与卢仝的《七碗茶歌》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