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杂记(3)
1950年代的地安门 地安门十字路口和鼓楼之间有一座桥,官名叫万宁桥。因地安门(1954年被拆了)隔着故宫与前门南北相对,所以老北京人俗称地安门为后门,万宁桥也被称为后门桥。 其实地安门是皇城北门,与皇城南门的天安门才是南北互相对应。 紧挨后门桥桥北,路西有一座寺院,俗称什刹海火神庙,官称敕建火德真君庙。
这个寺院自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被占用,就再没发挥过寺院的功能,很多老北京人也未必知道那里还有一座寺院。当年我上班时每天走寺院前的道路,一直不知道还有个火神庙。 2002年6月,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启动。该项工程于2008年3月6日竣工。2010年12月12日,在火神庙举行修复竣工开放暨神像开光庆典。 地安门火神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632年);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重修;明朝万历年间,由于宫廷连年遭遇火灾,故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扩建,并被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再度重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 这个火神庙是道教正一派的一座宫观,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原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云观的下院。 正一道的祖师是东汉时四川的张道陵,正一道又称五斗米道,入道之人要交五斗米做为入门费。 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张角创立了太平道,也是道教的一个分支,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组织民众起事反抗东汉王朝,史称黄巾之乱。 道教的建筑应该称为观或者宫,宫比观高一等级。不能称为寺院。寺院是佛教建筑的通称。 我一向讨厌寺庙收门票,出家人一旦沾上财气,修行就是山寨版了,所以看到收门票的寺庙一概不进--不惯他们毛病。 火神庙门前立着一块牌子,“本庙今日免票”。不收门票,倒是可以进去看看。 进去转了一圈,地方不大,装饰得挺俗气。 我比较在意的是这块牌子上写的内容:
道教也讲量子纠缠?与时俱进啊! 看见院里站着一个穿黑衣的保安,我问:“门票多少钱一张?” 保安答:“不要门票。” 我想保安是告诉我今天不要门票,南辕北辙了。 我换个方式再问:“平常收门票的时候门票多少钱一张?” 保安答:“不要门票。” 我想这保安毕竟是外地人,脑瓜转不过来弯来,我问的不是今天,“卖门票的时候门票多少钱一张?” 保安答:“不卖门票。” 我有点儿晕乎:“不卖门票就是一直都不要门票?” 保安答:“是。” 我再问:“不要门票,那干嘛在门口放一块今日不要门票的牌子?” 保安答:“我也不知道。一直就放在那里。” 大概是为了骗像我这样不愿意掏钱买门票的人进来。进来也不舍香火钱!哼哼。 在院子里看见一个中年道姑和保安说话。道士和道姑同居一观,男女双修?如果有这种事,出家入道门(不是入佛门)好像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