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芥子园画谱》说雕花 说雕花,齐白石老先生绕不过去。其实老先生做雕花匠时间不长,木匠转行做雕花然后画肖像。但不管做雕花也好做画家也罢,对一本《芥子园画谱》是滚瓜烂熟的。可以说,《芥子园画谱》是每个雕花匠的《圣经》。基础题材花鸟、人物、山水、走兽,以及吉祥文字图案、几何图案、自然物象图案和宗教图案等等,什么图案适宜阴雕什么图案需要阳雕什么图案馊空什么图案铲地皮,无不了然于胸。这是基本功。除非你宁愿一辈子做下手活,不思进取甘于混日子上帝也拿你没辙。 学徒对手艺的领悟要有成长性,这也是齐老先生由匠到师的生命过程。年青的时候有成长性不难,贵在一辈子有成长性。现在进了红木厂,普通的雕花工不需要你打图样,由设计室里复印了图样贴在雕面上,由雕花前道铲出大样,普通工只要做细修光就可以了。所以现在的普通工做一辈子仍旧是普通工,除非自己刻苦敏学,不然在雕花上根本甭想进步。因为被工序定式框死了。再聪慧机灵的苗子,在固化的环境中,一两年不上进,就永远“泯于众人矣”。 八零年代以后,社会节奏加快,乡间造房先是简单的木门窗后来钢窗铝合金,雕花活儿越来越少,雕花匠或者改行或者进红木厂。本来造房屋脊上用的龙门板,需要雕花,雕些桃园三结义凤穿牡丹什么的,也被泥瓦匠的龙门砖取代了。笔者学艺以后,也就看见做嫁妆的时候梳妆台镜架两边耳朵要请雕花匠做几天。偶尔有考究的人家门窗上有些雕花。那是实打实的功夫,每一个图样都拿铅笔手工绘出来。想来,《芥子园画谱》是小意思,像《苏绣图谱》《三希堂画谱》等等都是融会贯通了。当时只看梁根师两只中指捏住笔尖,三下五除二就把图样绘出来,引得笔者景仰滔滔。后来还为雕花匠掏过眼,就是在钢丝锯锼空后的眼子里,拿细木锉掏光。 我们现在看到,古法的大户人家(或者庙宇寺院)房梁精雕细琢,门窗户闼也是如此。那时候匠人是吃住在东家,一住少则半年多则几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古代的传统建筑装饰风气成就了齐白石,虽然苦,但空气自由,外加新鲜。而且齐老爷子在人生的转捩点上都能碰见帮助他临门一脚的领路人,你叫他星星之火不燎原也难!老爷子命好啊命好,从一个穷屌丝逆袭成功,成为一代宗师,艺术起点低而能成为大师的,还有一个沈从文或者王云五,其他谁?笔者斗胆,在骥尾要大呼一声:民国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