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8《戰爭風雲》 赫爾曼·沃克寫的《戰爭風雲》和《戰爭與回憶》是兩部相連的小說。 我事多健忘,恐怕過了這個村就忘了這個店,待把《戰爭與回憶》讀完後就忘了《戰爭風雲》裡都寫了什麼了,所以走到中途時就發聲。 有很多歷史學家、軍事學家、政治家和作家已經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前後後、來龍去脈講述的很清楚了。 我看完《戰爭風雲》,第一個印象就是:寧要獅子般的對手,不要豬頭般的隊友。 那個看似隊友的豬頭不知會給你帶來多少麻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復興的德國要瓜分英、法的殖民地和資源,所以沒有哪一方是正義的。 不說希特勒時不時地歇斯底里,只看德國軍隊的作戰,還是可圈可點的。特別是在大戰初期,德國軍隊一往無前,勢如破竹,把英、法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如果不是希特勒發神經,德國軍隊在敦刻爾克把英國軍隊消滅了,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當然,歷史不鍾情“如果”。 1940年德國和意大利以及日本結成了同盟。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看德國軍隊打了勝仗,也想表現表現自己,分一杯羹,沒和德國盟友打招呼,就派意大利軍隊打進希臘和北非。沒成想意大利軍隊松松垮垮,被打得稀里嘩啦。 德國不好看着盟友有難不伸手,只得派了幾個德國師去救助意大利軍隊。 意大利沒幫德國什麼忙,反過來還得要德國來救自己,連累了德國分散兵力。 這是德國的第一個豬頭隊友。 二次大戰初的日本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不過日本軍隊將領的傳統是有很強的戰術意識而沒有戰略眼光。 德國軍隊遍掃歐洲,但小心翼翼地不去觸動美國的利益,就是為了不讓美國參加進來。德國人知道美國的工業潛力。 日本是個缺乏資源的國家。大戰初期美國向日本出口石油和鋼鐵,支撐了日本進攻中國。 美國政客的想法是把日本這股黃水引向蘇聯。 日本也確實向蘇聯發動過進攻。1938年7月在張鼓峰及1939年5月在諾門漢日本軍隊和蘇聯軍隊打了兩仗。蘇聯軍隊的裝備遠優於日本軍隊,把日本人打得找不着北。 日本人在北邊沒撿到便宜,翻身向南進攻東南亞。 東南亞有美國的利益。 美國政客們不高興了,對日禁運,還切斷了日本在東南亞的能源通道。 現代戰爭實質上打的是資源戰、給養戰。 當年拿破崙就是因為給養跟不上,敗退俄羅斯。 希特勒不長記性,走了和拿破崙相同的路,敗退蘇聯。 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在北非橫掃英國軍隊,因為希特勒不給支援,坦克沒油,全趴窩了。 日本沒有了石油和鋼鐵,這仗怎麼往下打呀? 日本人到底是大神的後代,考慮事情都那麼神奇。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向盟友打招呼,不宣而戰地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日本攻擊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又不考慮占領夏威夷,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什麼,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這就是日本人的精細的戰術規劃和盲人般的戰略,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去做一件事--做就是因為要去做。 日本攻擊了美國後,除了美國,所有對德、意、日戰鬥的國家都高興得發狂--終於把美國拉進坑裡來了! 這是德國的第二個豬頭隊友。 美國人一掃懶散作風,“小日本你丫的敢打我,不給你點兒厲害瞧瞧你丫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從此美國全力開動戰爭物資生產,無償提供給英國、俄羅斯,連中國也分到一杯羹。 從這一點看,美國比蘇聯仗義:你出人,我出槍。朝鮮戰爭時,蘇聯要中國出兵朝鮮幫助金日成,運給中國的武器不是白給的,是賣給中國的。朝鮮戰爭後中國還得勒緊褲腰帶還債。 希特勒為了表示仗義,日本向美國宣戰後,德國也向美國宣戰了。 如果美國不參戰,德國在歐洲戰場勝負如何還兩說的。日本襲擊珍珠港,就判了德國的死刑了。 假設一下歷史:如果意大利軍隊什麼都不干,坐在軍營里喝咖啡,德國軍隊沒有必要進軍巴爾幹,也沒必要進軍北非,有意大利在德國的南邊擋着,德國沒有南邊之憂;如果日本不襲擊珍珠港,在德國進攻蘇聯時或配合德國進攻蘇聯,或在蘇聯東部集結部隊但按兵不動,蘇聯就不敢把東線的100萬軍隊調到西線去。蘇聯是個什麼結局還不好說呢,也許就和德國談判媾和了,德國划去蘇聯的糧倉和油田,日本也可划去蘇聯東邊的領土,哪至於現在為了北方四島整天在俄羅斯那裡磨磨嘰嘰的。 德國有兩個盟友,兩個都是豬頭隊友,意大利自我膨脹,讓德國軍隊分散了兵力;日本自說自話,直接把德國送上了絞刑架。 教訓吶。 讀一本書,能得到一個啟發,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