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21) 劉鉞聲 溫家寶告別父母,與祁連山相伴 在黃沙漫漫的大西北,溫家寶從甘肅地質局酒泉地質力學隊的一名普通技術員,一直擢升到甘肅地質局副局長。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畢業於蘭州大學地理系的蘭州姑娘張培莉。20世紀70年代初,兩人同結百年之好。 2003年,溫家寶當選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時,向與會者特別提到自己當年在艱苦地區的地質生涯。他說:“我從大學學地質,後又從事地質工作,整整25年。這期間大部分是在非常艱苦和惡劣的條件中度過的。我深知人生的艱辛,也知道國家建設的艱難。但我也樹立一種信心: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不畏艱險,勇於攀登,一定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自已一生中生活和居住過許多地方,但就是對酒泉那個地方的生活印象特別深,回到那裡,對每一處自已熟悉的地方都想再看一看,住一住。” 1968年7月,在如願以償被“批准”去“邊塞”後,溫家寶回到天津向父母辭行。當他告訴父母雙親,自己馬上就要去報到的單位是甘肅省地質局地質力學隊,該隊設在酒泉地區時,一直當中學地理教師的父親立刻走到牆上貼著的中國地圖前,指著甘肅與新疆交界處,背誦了一首古詩:“酒泉張掖近天山,大漠風雲指顧間。莫道行邊人萬里,最西還有玉門關。” 《溫家寶傳》對當時的情形有精彩描述:溫家寶則躊躇滿志地告訴父母,他從小就誦讀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著名唐人絕句,現在更知道那首著名唐詩“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中的輪台,就是自己將要去工作的地方。但具有最艱苦的環境,最惡劣的氣候的地區,往往就是最需要地質工作者的地區。 就在兒子發出這壯志豪情的同時,收音機裡播放出來的是“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艱苦哪里安家。祖國要我守邊卡,扛起槍桿我就走,找起背包就出發……”的“革命戰歌”。 溫家寶的母親楊秀蘭強作笑顏地把唐朝大詩人王維的那首著名的《渭城曲》中“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改了一個字,變成“勸兒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並叮囑他們這位“溫家的寶貝”珍重、珍重、再珍重。 那麼,溫家寶當初為何主動要求去甘肅工作呢?《溫家寶在祁連山的日子》一文解釋說: 他之所以要求去那裡工作並非偶然,當他還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時,甘肅酒泉地區發現了被認為具有長期開採價值的鐵礦床。來自全國各地的五萬建設大軍隨後雲集酒泉,開始了酒泉鋼鐵廠的建設。當時媒體關於這一事件的報導令立志地質事業的溫家寶興奮不已,並由此萌生將來去那裡找礦的念頭。 1968年秋天,只讀了一個學年研究生的溫家寶生平第一次來到了甘肅,成為酒泉地質力學隊的一員,從此與祁連山相伴,開始了長達14載的邊塞生活。 在祁連山艱苦而又充實的生活是溫家寶的人生歷程中一筆寶貴財富,也成為他人生道路上一段永恆而難忘的記憶。 34年後的2002年9月1日,已經被內定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接班人的溫家寶趕在十六大召開之前,專程回到甘肅地礦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他事先要求該單位把自己當年曾經一起共事的老同志盡可能全部請到。 據甘肅第四勘查院的內部通訊記載,與老同事們見面時,溫家寶一一詢問他們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家庭生活及工資收入,同他們一起回憶在極其艱苦的地區一起工作和生活的日日夜夜。 溫家寶任國務院副總理之後,國土資源部也歸他分管。他到地方視察時,地質工作是他關心的主要內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