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30) 劉鉞聲 溫家寶感慨:假如沒有大光部長提攜和推薦 用溫家寶自己的話說:“假如不是馬萬里局長把我調進局裡,假如不是大光部長把我調進部裡並向上推薦,我不可能到中央,我可能如今還在山溝溝裡。” 那麼,這位改變了溫家寶人生的“恩人”孫大光是誰?以下為官方公佈的簡歷: 孫大光,1917年生,安徽壽縣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工作後,曾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1937年後,在廣東、重慶做統戰工作。1945年受黨組織派遣任國民黨長春市社會局局長兼教育局局長。1946年後,任東北軍區教導團教育長,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研室主任,東北交通部辦公室主任、秘書長,東北航務總局局長,交通部北洋區海吖芾砭志珠L兼大連海邔W院院長。1952年後,任交通部計畫司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兼黨組書記。1975年後,任國家地質總局局長、黨組書記,地質部部長、黨組書記,地質礦產部部長、黨組書記。 官方評論稱:孫大光以獨特的言傳身教和實情實景培養考察人才,為國家培養選拔了大批優秀年輕幹部。他富有遠見卓識,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促成了中國地質礦產事業的中興,為發展中國的地質礦產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85年,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5年7月離休。2005年1月13日10時1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那麼,孫大光是如何發現溫家寶這個人才,又是如何提拔了他並向上推薦的呢? 溫家寶與孫大光 據官方媒體描述:1980年初,當時的地質礦產部部長孫大光開始在全國地質系統考察幹部,為部級後備幹部選將。孫大光考察幹部十分認真,他決定,部級後備幹部,他逐一親自考察;司局級後備幹部,他也要熟悉和考察相當一部分。他的考察方法也很特殊,讓組織部門陸續篩選一些年輕的、素質好的、懂地質專業的司局級幹部,由他率領,赴各省地質局調研並解決實際問題,藉此考察每個人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戰略認識高度。 1980年下半年,溫家寶作為甘肅省地質局的後備幹部被推薦至地礦部,1981年被批准任命為副局長,隨後跟隨孫大光部長赴黑龍江、吉林、遼寧調研。在調研中,溫家寶思維嚴謹,作風穩重,才幹超群,給孫大光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年1月13日,是孫大光去世五周年紀念日。當天,人民網發表溫家寶撰寫的《深切懷念孫大光同志》一文,不但回顧了孫大光“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共和國建設做出的卓著功績”,同時也講述了他與孫大光近距離接觸的往事。溫家寶寫道: 我與大光同志於1981年8月第一次接觸,從他的言行、舉止中得到兼有領導、嚴師、益友的感受。大光同志對我和同期一批中青年幹部的關懷、教誨和培養,情真意切,言猶在耳。特別是他對年輕人寄以厚望,委以重任,指明了方向就大膽放手,讓他們去施展、開拓,這是很少有、也很難得的。大光同志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堪稱高超,但少有“領導高明論”;他駕馭全局往往揮灑自如,但並不戀棧、攬權;他悉心培養年輕幹部,誨人不倦,卻不指手畫腳。 大光同志本不熟悉地質業務,到地質部門工作是“外行領導內行”,這是革命戰爭與和平建設的接替、轉換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他首先以不畏難的精神接受這個挑戰,下了不少功夫鑽業務,同時“深感地質工作必須由內行來領導,如果自己不懂,工作起來就像是隔靴搔癢。如果一大批領導骨幹不懂或不很懂專業技術知識,就會貽誤整個事業的發展”。在我國,計劃經濟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的“外行領導內行”,或幹部 “四化”以來的“內行領導內行”,都有領導得好或比較好的,也有領導得不好或不夠好的,這有多種原因。大光同志對地質工作的領導應屬前者之列無疑,一方面,他以政治家的膽識和氣魄,高瞻遠矚,控制全局;另一方面,重視和推進幹部“四化”,依靠專業技術人員,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把事業推向前進。大光同志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由外行變為內行,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1980年地質工作的管理體制改為以地質部為主的雙重領導後,大光同志把注意力逐步轉向選拔幹部、培養接班人的工作,在創造性地完成這項“老幹部第一位的任務”中起了很好的典範作用。他從近年擢升為省局領導的中青年幹部中篩選若干優秀分子作為考察對象,親自帶隊赴基層做三四十天的流動調研。這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同行業小團隊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談一路,各抒己見,議論風生。大光同志在與大家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兼聽各方意見,近距離以至零距離地觀察、鑒別幹部,從而獲得比較系統的第一手資料,也對組織部門提供的考核材料進行驗證,做到心中有數。從1980年開始,先後組織了五批這樣的考察,涉及30多名中青年幹部。我有幸參加了第二批和第四批考察,在大光同志的言傳身教、年輕幹部相互學習和向基層幹部學習中獲益良多、終身受用,也切身感受到大光同志為此的殫精竭慮。這樣做,既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既有唯物論、又有辯證法,可謂“獨具一格”,曾受到中組部的高度評價。我們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就是這樣從山溝裡被選拔出來,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 大光同志選人唯賢,選人唯實,選人從嚴。不僅從既有的實績選人,而且對選上來的人也靜觀其進,靜觀其變,把動態考察貫穿於選拔、使用的全過程。 大光同志是一位久經考驗的政治家。歷來勤於學習,博覽群書,特別鍾情於史籍。他認為,政治是歷史的積累,不懂歷史就不懂政治。在“文革”中身陷囹圄的後兩年,每天讀書一萬字,將馬、恩、列、斯全集通讀了兩遍;出獄後一兩年時間裡,又讀完了十大本《世界通史》等。與大光同志共過事的人,無不佩服他諳史於心、博古通今,這是他作為政治家、懂政治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跟大光同志一起工作過的年輕人常感歎,弄不懂他有多大的知識,跟著他永遠有學不完的東西。實際上,大光同志作為終身學習者,是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 “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大光同志的睿智、思想和品格將與我們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