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座与下跪 红叶
在日本的导游资格考试中,有一项是用外语讲解日本的传统文化。有个学生做练习,用汉语说明日本的“正座”:两腿腿弯曲,双膝并拢,臀部放在脚后跟上。 听完他认真的解说,我说:你说的没错,但有些过于复杂,用中国人容易理解的话来说,那就一个词:跪坐。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的话,那就是:一种日本正规的坐姿,跪着端坐。 在给学生说明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跪”与日本“正座”的似是而非。想起过去曾在中文媒体上看到将日本的正座说成下跪的报道。倘若故意误导,那没什么可说的,倘若当真那就纯属误解了。 日本的“正座”,是一种传统的端坐,是在榻榻米上的正规坐姿,那是一种礼节,并无我们头脑中“跪”的意思。 正确的日本式正座双膝下跪,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双脚大拇指甚至脚心保持重叠。男性的双膝可以稍微分离,女性则必须并拢。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据说,是因为以前的日本人都穿和服,男人的和服下摆敞开一点不要紧,女人的和服无论何时也绝不能走型。因此走要迈小步,坐就只好跪着坐,整个和服才会从始至终保持美丽。 日本孩子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正座。在幼儿园,孩子们听老师讲话的时候一般有两个姿势:一个叫体操座,屁股坐在地上,双腿并拢半蜷半伸,双手抱住膝盖,另一个就是正座。经过几年的训练,哪个孩子都能乖乖地跪很久一动不动。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所谓的“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跪地跪祖先”的意识,在日本是不存在的。于是,我们看日本人总是跪着似乎显得地位卑微屈辱,其实不然,说起来,日本人正座的习俗应该是从中国古代沿袭而来的。 在汉朝以前,还没有椅子,人们吃饭都是跪坐着的,饭菜则是摆在身前的一张类似于小茶几的长方桌上。跪坐是华夏古人的传统坐姿,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家居态。正确的跪坐姿势很优雅,是体现中国文明端庄、肃穆、宁静、谦恭等礼仪风范的一种坐姿。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西化,“屈膝弯腰”的姿势渐渐从人们的生活消失。不要说中国没有了“正座”的习俗,就连日本的新建房屋,也越来越多地“洋式”化,和式的榻榻米房间只设一间,甚至完全不设。洗手间几乎彻底都改为坐式了。在公共场所,和式“蹲坑”式厕所也只占小数。 话说回来,对于初到日本的外国人来说,要体验“茶道”等日本传统文化,那这个“正座”的确是很难适应,时间长了就像是受刑。跪久了膝盖发麻,免不了左右晃动,自己很痛苦,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也略滑稽。 不过,据说正座其实是一种利大于弊的坐姿,对身体有诸般好处。拉松踝关节,坐于足跟内侧,以体重自然加压,可把平日僵紧之踝关节压开。如礼拜中,跪坐又站起,等于一压一放,活络其筋脉。以中医经脉理论而言,足部之六经脉。若足踝僵紧、不灵活,则各经脉都受阻。平日极少灵活运动,久之堆积甚多垃圾(压之甚痛),会使免疫力减弱。 拜佛动作,跪坐压开踝关节,又加灵活翻足起身,对淋巴反射点,有一压一放之按摩效果,促进循环,对增加免疫力有帮助。 其实“正座”和“跪坐”古时叫法是不同的。坐时臀部着落于足部的“正座”古称为“跽坐(音“计”)”,而不着落的姿势才叫作“跪”。我国汉代文物“长信宫灯”的造型就是一个跽坐的宫女手捧铜灯。跽坐这种姿势使人能挺直上身,看上去坐姿端正,并且伸延开来做其他动作也很方便。最重要的是,这种端正状态下,督任二脉能周流顺畅,督任二脉对于其它十二经来说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一脉通而百脉通”,有利于身体健康。只是长时间这个姿势,会压迫下肢,也不利于血液循环,所以跽坐一段时间后要与普通的坐法交替。 另外,跪坐因为挤压内脏,所以可以起到一个锻炼内府的功能。而且因为跪坐会导致下肢供血不足,为了给下肢供血心脏会加大血液循环,让内脏有更充足的营养,你的身体就会比较健康,跪坐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矫正驼背,坏处嘛,麻得你起不来也是有可能的,还有那个可怜的膝盖。 日本的“正座”没有汉语“下跪”的意思,不过,倒是可以理解成一种谦卑的姿态。是对他人的尊重而非示弱、忏悔与祈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