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34,52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中国历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历史的怪圈——读《鬼推磨》
【读书】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北美社会】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读 By Grand Central Station I
· 普世价值与私利——读《民主的黄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中国社会】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汉娜·阿伦特:无思想之恶
   


电影《汉娜•阿伦特》在取得批评界好评的同时,这位传奇女子的富有争议的思想“恶之平庸”重新激起了大家的兴趣。我想,理解这一被广为误解和滥用的术语最好的方法是回到始作俑者,回到汉娜•阿伦特本人的论述中去。以下两段译文,第一段是她最早提出“恶之平庸”理念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第二段是她近二十年后对该理念的反思。我也写了自己的理解,欢迎探讨。


我也完全能够想象:对于本书的副标题【1】,会有人提出有根据的异议;当我谈到恶之平庸时,我是在严格的事实层面上来说的,指的是这一审判【2】中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现象。艾希曼不是伊阿古【3】也不是麦克白【4】,至于像理查三世那样“(决心)做一个暴徒”【5】更是他想也不曾想过的事。除了异常勤勉地追求个人升职,他没有任何其它动机。而这种勤勉本身并非罪行;他毫无疑问不会去谋杀他的上级,好获得更高的职位。用通俗的话说,他只是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恰恰是这种想象力的缺乏……在原则上,他非常了解那一切究竟是什么;他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词中提到“重新评估(纳粹)政府指定的价值观。”他并不愚蠢。完全是由于某种和愚蠢绝不相同的无思想,他才注定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罪犯之一。假如这是“庸俗的”,甚至是好笑的,假如我们带着最良好的意愿还不能从艾希曼身上中找到任何深层次的残忍或邪恶的话,那么把这一现象称为老生常谈是极不妥当的。

——摘自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1994年由企鹅出版社出版)。


这段话是阿伦特对“恶之平庸”的正面解释。在她看来,作恶的未必是恶魔般的人物;而可能是艾希曼这样的平常人,不是出于愚蠢,而是出于无思想而犯下滔天罪行。在阿伦特看来,艾希曼没有作恶的动机,只是要升职罢了。在追求升职的过程中,他服从命令,听从上级指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这些都不构成罪行。他唯一的问题在于对于自己所做之事缺乏考虑,不动大脑,没有去想自己所做之事的后果。恶之平庸因此就是社会上许许多多普通人具有的那种无思想(特别是批判性的有分辨能力的思考)、只是一味盲从做事的倾向。这和鲁迅所谓中国式看客的麻木不仁有相通,又有不同。看客是不作为,被动观看。阿伦特眼中的艾希曼则是没有自主意识、不会独立思考的纳粹德国这架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或螺丝钉)。一方面是无思想,另一方面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恰恰是这两种倾向合成的平庸让艾希曼犯下了反人性的滔天罪行。


(我写此书的)即时冲动源起于出席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审判。在我关于此事的报道中,我谈到了“恶之平庸”。在这个说法的后面,当时我并没有论述也没有理论,虽然我模模糊糊感到一个事实:这一说法和我们传统的关于恶的现象的理解,不管是文学的、神学的还是哲学的,都是针锋相对的。我们原本学到的是:邪恶,是恶魔般的东西;…… 然而,我当时面对的是全然不同的但又无可否认的真实。我惊讶于作恶者表现出来的肤浅,这种肤浅使得追踪他毋庸置疑的恶行到任何深层次的根源或动机成为不可能。他作恶如同恶魔,但是作恶者本人(至少如今被审判的那人)却非常平凡、庸俗,既不是恶魔,也不是妖怪。在他身上,你找不到任何坚定的思想信念,或具体的作恶动机。他过去和在审讯期间的行为,以及审讯前他提供给警方的供述中,我们能够找到的唯一特征是某种全然消极的东西:不是愚蠢而是无思想。

——摘自汉娜·阿伦特1981年由夏布雷斯公司出版的《思想生活》(The Life of the Mind)的前言。


《思想生活》是阿伦特在1963年2月在《纽约客》发表对艾希曼审判的报道近二十年后出版的。在前言中,她再次强调了“恶之平庸”说的是:恶未必是恶魔犯下的罪行,而可能是平凡、庸俗的人的作为。恶未必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可能是消极的、被动的。消极的无思想就足以作恶。一个平头百姓如果不思考,只是浑浑噩噩活着,做着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像艾希曼一样,犯下反人性的罪行,而自己却毫不知情。野心家、政客之作恶是有意为之,谋定而后动,是主动作恶。但是普通人可能因为其浑浑噩噩、其不动大脑而被动(无意)作恶。这种不动大脑、浑浑噩噩的状态是普通人常见的庸常状态;恶显现在平庸状态里就是阿伦特的恶之平庸。


因此,汉娜•阿伦特关于恶之平庸的看法强调的是普通人在无思想的平庸状态中作恶的可能性。平庸的特征是无思想。无思想是恶之平庸的根本。“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是无思想;“想象力的缺乏”是无思想;“肤浅”是无思想;没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没有“具体的作恶动机”也是无思想。


在阿伦特看来,犯下滔天罪行的艾希曼并不愚蠢,而只是没有思想。犯下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罪行的不只是纳粹头子希特勒等人,还有许许多多像艾希曼这样的庸人。他们由于思想的缺席,而对恶(行)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对独裁者逆来顺受、言听计从。他们的无思想使得他们丧失了道德上的独立性,而成为恶的附庸。


归根到底,恶之平庸其实就是平常人的无思想之恶。一个没有思想的庸人极有可能成为艾希曼那样的罪犯。思想的缺席是恶之温床。


【译注】

1. 本书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2. 审判指的是1961年以色列法庭在耶路撒冷对艾希曼的审讯。

3. 伊阿古(Iago)是莎士比亚剧作《奥赛罗》中人物。他是奥赛罗将军的手下,阴谋毁掉奥赛罗。

4. 麦克白(Macbeth)是莎士比亚同名悲剧中的人物,阴谋杀害了国王且篡位。

5. “(决心)做一个暴徒”(to prove a villain)是莎士比亚剧作《理查三世》中国王理查三世的著名台词,他篡兄弟之位当上国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