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79,66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往事不堪回首——读《回望》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往事不堪回首——读《回望》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中国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读《回望》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读书】
· 往事不堪回首——读《回望》
· 京都,京都!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北美社会】
· 自由主义与中庸之道——读《自由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诗】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访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女士故居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中国社会】
· 往事不堪回首——读《回望》
· 毒舌才子——《钱钟书交游考》读
· 从叶嘉莹去世看华夏文化走势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存档目录
12/01/2024 - 12/31/2024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焦虑六论
   

第一:放下成见。

人在经历到某种情绪时会对该情绪迅速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好的意味着我们想要的;坏的意味着我们不想要的。这一价值标签往往影响到我们对情绪本身的体验。我们迅速告诉自己“焦虑是不好的”,甚至在我们搞清楚自己感觉到什么,或者在身体的哪个部分感觉到那种情绪之前。焦虑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 从手发抖,到肚子不舒服,到电流跑遍全身;我们或许会觉得坐立不安,甚至感到末日降临;思绪、记忆的碎片在脑海中飘来飘去;等等。然而许多人快速地将焦虑体验判断为“坏的”然后飞快地逃离。

那个先入之见,那个为焦虑贴上标签的想法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努力。当你做出消极判断之后它就告诉你:你需要逃离。如果你能够学会放下这种先入之见,或者暂时搁置它,拒绝为自己的情绪贴上标签,那么你就可以试着了解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焦虑反应。你可以问自己:我的焦虑反应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分?焦虑让我想做什么?除了焦虑我还感到什么别的?描述自己的焦虑体验,理解并感激它,你会由此获得心理的成长。

第二,拥抱焦虑。

在焦虑下面,通常有别的情绪希望得到你的注意。比如,悲伤、孤独、悔恨、嫉妒、甚至愤怒。当我们没能有效地应对这些情绪时,更多的焦虑怕是免不了的了。健全的对策是:拥抱焦虑,以及所有隐藏的情绪。拥抱焦虑的意思是:花点时间观察与感受自己身体里的情绪。观察那些情绪,感受那些情绪。然后吸气,允许那些情绪在你身体里膨胀。你可以问自己:我还感觉到什么?在这些情绪中还有些什么?

放下成见与拥抱焦虑不是一次性的做法。应对焦虑就像是与某个重要人物展开持续性的交谈。请放弃一开头就停止对话的做法,保持好奇心与开放的心态,坚持对话与学习。

第三,放弃控制。

焦虑与控制欲有关。焦虑的人处心积虑地寻求控制。对于治疗焦虑而言,放弃控制也许是我们赢得控制的最佳方法。

放弃控制意味着知道什么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什么是我们不可以控制的。比如,天气不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是如何看待坏天气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同样的,会不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然而,出现了焦虑的情绪后,如何面对焦虑,是让先入之见主导,积极地逃避焦虑;还是搁置偏见,好奇地观察、了解焦虑?这种选择,着眼于自我与情绪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情绪本身。因此可以说是放弃了对焦虑的控制,但赢得了应对焦虑的控制。

第四,焦虑的反面。

拥抱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造成困扰的情绪下面往往隐藏了我们最深的愿望。我们在乎的事物会伤害我们;当我们被伤害的时候我们会很在意。有社交焦虑的人恰恰非常希望与人交往。如果某种情绪困扰你,停下来,把它翻过来看。那种情绪背后是否有你非常在意的什么?

第五,倾听身体。

人类思考的历史不会超过几十万年。我们的动物祖先感觉与通过经验学习的历史也许有五亿年之久。假如把“解决问题”的心态暂时搁置起来,我们就可以从焦虑以及其它情绪中获得知识。面对焦虑,把注意力不放在解决问题上,而是从身体上去感觉焦虑。放下自己对情绪的价值判断与先入之见,保持对情绪、感觉的观察、描述和感激的姿态。

第六,与“好”情绪脱钩。

我们的社会教育我们要快乐,要自信,要自豪。然而如果僵化地那样想,往往会出问题。快乐、自信等等感觉不可能一直与我们同在,而是来来去去的。一个人如果过分追求“快乐”,他往往是不快乐的。紧紧抓住“快乐”的行为说明其背后的想法:快乐不能跑,否则就糟了!该想法本身就导致不快乐。某些躲避某种情绪的人有一个类似的心态:愤怒(悲伤、焦虑、等等)不能有,否则就糟了!在情绪的世界里,如果你不愿意失去某种情绪,那么你已经失去它了。

很多人以为:心理健康只和百分之二十诊断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有关。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包含了个人发展心理力量与弹性,意味着与自己的内在体验(思想、情绪、记忆、冲动和感觉)连接,且同时不让它们影响到自己对目标、价值与抱负的追求。这种心理力量与弹性的组合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每时每刻都有关联。

(编译自斯蒂芬·海耶斯的文章)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