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34,43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中国历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历史的怪圈——读《鬼推磨》
【读书】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北美社会】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读 By Grand Central Station I
· 普世价值与私利——读《民主的黄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中国社会】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六月四日,是中共政权恨不得能够从日历上抹去的日子。

三十五年前,在中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中共政权撕下了假面具,动用国防军队枪口向内,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市民、知识人,史称“六四屠杀”。

三十五年后,在中国,这一天成了一个“敏感的”日子。

”64“、“8964”甚至”89“这些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之组合都成了让中共成千上万网络警察神经兮兮的敏感词。

Taylor Swift (泰勒·斯威夫特,1989年生)是美国的流行歌手。曾经出过一张专辑叫《1989》,其封面上有:“T.S. 1989”字样。于是媒体上有传说,神经兮兮的中国政府会禁止该专辑在中国的发行,因为T.S. 可以解释为“Tiananmen Square"(英语,意思是:天安门广场)。

香港人搞出来一个话剧,名叫《五月三十五日》。在台湾演过,现在要在英国演了。该剧最早上演是在香港,用了六月四日的变体,为的是避免政治审查。不过现在在中国国内的局域网上,我怀疑“五月三十五日”大概率也成敏感词了。

这些例子凸显了1989年的六四屠杀事件对中共当局造成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时至今日,35年之后,中共依然对六四屠杀讳莫如深,对公开场合乃至网络上关于六四的言论全面禁止、严防死守。

林培瑞(英文名Eugene Perry Link, Jr.,音译小尤金·培瑞·林克;1944年),生于纽约州,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博士,汉学家 )在为加拿大历史学人何晓清的Tiananmen Exiles: Voices of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in China (《天安门流亡者:中国为民主而斗争的声音》)一书的前言中说道:

中共当局选择用坦克和机关枪来镇压八九民运是为了显示武力与权力,意在:一是“吓唬”民主人士,二是“教育”广大民众老实点,三是维持中共的统治。

他认为:中共的这三个目的都达到了。

毕竟,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中国人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上就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都害怕死亡。一个人怕死就可以被专制政权“以死惧之”。中国专制政权的老祖宗——秦始皇就深明这个道理,暴力是秦朝暴政的基石。中共选择用军队来镇压和平的民运,还是延续了华夏三千年专制的老伎俩——暴力。

另一方面,六四屠杀之后,中共花费大量精力对民众进行洗脑,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军训、学习班,等等一套一套的。过去二三十年中共又大搞其防火墙,把中国网络变成实质上的“中国地区局域网”,又役使了大量网络水军、五毛党、小粉红来管控网络空间的舆论。技术虽然进步了,然而就方法而言,这些也还是延续了华夏三千年专制的老伎俩——诈计。

诈(计)与(暴)力用来统治民众有效吗?非常有效。中国从秦朝以来的三千多年皇权专制都是这一套。我猜:这一套治术对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有很大关系。

然而这种有效是一柄双刃剑:当被洗脑之后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真相的时候,那种强烈的反差,以及反差带来的震撼也将是巨大的。

正如何晓清在《天安门流亡者》一书中描写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在接触到六四屠杀的真相之后是极为震惊的。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现身说法,他们从小粉红到反(共)贼之间的转变,得悉六四屠杀真相往往是一个关键性的诱发因素。

可见:海外华人纪念六四的行动虽然动静不大,却也不可小觑。中国人说:滴水穿石。纪念六四之行动,小到在网上转发一则相关的信息或贴子,就如那极为弱小的一滴水。然而假以时日,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

清算1989年中共政权的六四屠杀不是本文可以承担的重任。值得的欣慰的是:西方历史学界对于六四屠杀已经有不少有分量的专题研究,比如卜正民(Timothy Brook, 生于1951年)的Quelling the People: The Military Suppression of the Beijing Democracy Movement (《平息动乱:对北京民主运动的军事镇压》,1992年);再比如,Jeremy Brown (杰里米·布朗)的June Fourth: The Tiananmen Protests and Beijing Massacre of 1989 (《六月四日:1989年的天安门抗议与北京大屠杀》,2021年)。

通过阅读他们的书籍,我才知道了吴仁华先生对六四屠杀的历史文献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前不久,因为中共香港当局拒绝给予加拿大华裔学者何晓清的签证,而导致何女士无法回到香港中文大学继续任教,于是,何女士关于六四屠杀的书也进入了我的视野。

更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中有一小部分在六四屠杀之后有了思想上的转变,对于中国的未来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们中有些人还身体力行,努力为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而行动起来了。海外华人中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家、民运人士,每年的六四纪念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1911年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孙中山据说是美国人。可见外国人可以到中国闹革命,甚至可以成为“国父”。或许,在如今活跃于海外的民运人士中将会出现新一代的中国国父呢。

有人说:八九学运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也有人说:六四屠杀让人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绝望。

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我依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我相信:一个摆脱了朝代更迭死循环的中国就在不远的将来。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