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34,28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中国历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历史的怪圈——读《鬼推磨》
【读书】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北美社会】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读 By Grand Central Station I
· 普世价值与私利——读《民主的黄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中国社会】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最近再读了一遍《围城》。

《围城》我读了好多遍了。

第一次读是在大学时,记得那时候我买了本暗绿色封皮的,纸质轻薄,印刷和装订都很粗糙。然而一读之下手不释卷、捧腹喷饭不止。有个认识的女生听说,问我借了书去,时间大约是春天。

结果到了那年秋天还是不见其还书,于是追问之,心想:半年时间过去了,一天两页的阅读速度,不到四百页的书也该读完了吧。终于要回来了。那女生说:同宿舍隔壁宿舍的姐妹轮流看了,所以这么久才还。

那书外表不见异状,等翻到内里只见:薄薄的书页上油渍斑斑!

我的那本《围城》何等幸运,得以为一众女生佐餐喷饭。爱书之我何等不幸,书被辗转易手,历经沧桑,归来不再是“少年”。后来我又去买了本一模一样的书,不再出借。

很多年之后,我某次归国省亲,在书店看到一本新版的《围城》,新世纪的版本,印刷和装帧都精致多了,于是买了本带出国来。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那本《围城》在我的书架上长期潜伏,直到最近,突然动念拿下来读。

一读之下,感慨良多。

依然文气顺畅、幽默风趣,令人捧腹不已。然而捧腹之后,细思极恐、悲从中来。

读《围城》可知,钱钟书真聪明人也。1944年开始写《围城》时钱钟书三十四岁,而《围城》里的妙喻与通透的评论让人感觉其作者似乎已经历尽沧桑,至少是达到了圣人所谓“知天命”年纪的人。

《围城》不点名提到了《儒林外史》一书,有趣的是不加注解,大约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普遍都熟悉那本小说。

也有人评论说,《围城》是新时代的《儒林外史》。我无法同意。我读过《儒林外史》,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一本书,除了少数段落,比如“范进中举”中的某些段落有出彩之处外,整体结构松散,情节杂乱,语言大多平平无奇。我捏着鼻子读下来了,有点浪费生命之嫌。

《围城》是关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知识人的讽刺小说。考虑到国民性的延续性,中国的知识人从近百年前到今天,就其思想意识层次、认知行为模式等方面没有本质的变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方鸿渐、赵辛楣、李梅亭、高松年、韩学愈、苏文纨、孙柔嘉等人依然还生活在我们身边。

他们的迂腐、奸猾、贪小便宜、机关算尽、假模假式、道貌岸然,等等特点我们依然可以在身边的华移、国内的亲友身上看到。

读《围城》,就好像读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圈子,或者在海外的华人移民圈子。你会发现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朋友、熟人、亲友的某些认知行为特点,那是一百年来不变的中国知识人劣根性。

《围城》是相当悲观的。在所有人物中,除了唐晓芙是一个例外,所有人包括主人翁方鸿渐都是负面形象的。而唐晓芙之所以成为例外,是因为她实在是西方文化所谓的“蔚蓝花”(the blue flower),象征浪漫主义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围城》又是相当幽默风趣的,作者在看透了人生之后,对人生采取了嘲笑、讥讽的基本态度,对笔下人物采取夸张、漫画等手法描摹、勾勒。

年轻时读《围城》,我只读出欢乐。此次重读,我读出了悲哀。

从《围城》想到中国古代的所谓四大名著,就算古代白话文之长篇小说吧。《西游》、《水浒》、《三国》、《红楼》,哪一个不是涉及勾心斗角、人情世故?哪一个不是充斥着奸诈与暴力?

从古代白话文的代表作,到现代白话文的代表作,中国人之擅长勾心斗角,一脉相承。《围城》因为写的限于知识人,又都是中小知识分子,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大知识分子,所以有权力斗争,而无暴力行为,总算没有落入暴力加诈计的古代白话小说模式。算是一种变化。

中国人拍电视剧,最擅长勾心斗角的宫斗、间谍战,或者充斥暴力的武侠、罪案。似乎也还是继承了中国两千年专制制度养成的博大精深的专制文化:与他人斗智斗勇,手段无非是暴力或阴谋。

《围城》不写暴力,却把诈计、阴谋发挥到艺术的极致,充分展示了中国知识人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不仅存在于知识人,更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各个群体中。让人感叹两千年专制制度对中国人群体的深刻塑造。

《围城》暗含的悲哀,不仅仅是对中国知识阶层无用而相轻的悲哀,甚至也不只是对中国人整体劣根性体认而来的悲哀。《围城》的悲哀,更有对人生总体的悲观认识带来的悲哀。

围城之喻: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在书中,以留学而言,未出国的人想出国;而出了国的人却想回国。以三闾大学的职位而言,未到职的人想赴职,已经就职的却想离开。以婚姻而论,未结婚的想结婚,已结婚的却想离婚。

种种挣扎、纠结、徘徊与犹豫,闲愁几许?

让我想到叔本华关于人生是欲望与无聊之间的钟摆的说法。欲望未达成时人想着如何满足那欲望;欲望一旦达成,人就感到无聊,于是新的欲望又来了。

再读《围城》,过了“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年,读到的是各种“愁滋味”,只有感叹:

天凉好个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