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苏晓康的《西斋深巷》,是他2020年2月在台湾出版的一本回忆性质的散文集。 知道苏晓康之名,是因为《河殇》。 那是在1988年,中国思想文化热潮的顶峰。《河殇》让我第一次觉得电视好看。后来还出了书。购买《河殇》解说词单行本却是在六四大屠杀之后。那时候《河殇》被禁了 ,苏晓康等被中共打成六四的“幕后黑手”,逃出了国。 一次,在小巷深处的一家昏暗的书店里我发现了一本,如获至宝,买到手就赶紧回家捧读…… 现在看来,《河殇》有简单化之嫌。然而在当年,苏晓康等人通过《河殇》为中国民众打开了一扇大门————通往西方文明的大门。《河殇》是中国八十年代文化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潮的一次总结与亮相,是高潮,却也预示了中国社会自1949年以来思想最自由的年代(八十年代)行将结束。 然而思想层面上的改变总是比较缓慢的,行动层面的改变往往滞后于思想。以中国自由主义者(主要是大学生、青年人、知识人)为主力的大规模争取自由民主的社会运动于1989年春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众所周知的结局:中共高层发动的、所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的“六四大屠杀”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中国,更震惊了中国的民众。 六四之后,中国政治重回一池死水。中共再次拾起“洗脑”的利器,全面整肃中国的思想文化界,钳制思想,特别是打压自由主义思想,打压要求政治改革的看法。中国进入了“一切向钱看”的时代。经济上自由开放,政治上却坚持僵化体制,思想上回归洗脑。三十多年来,沿着上述路线发展到今天,中国在政治上已倒退回文革的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状态。思想上,愚民与洗脑打造出了荒诞可笑的新生代红卫兵——“五毛党”、“粉红”、“战狼”,等等。 从中国当代史的角度看,作为中国八十年代的自由主义知识人之一员,苏晓康的人生历程值得关注。《西斋深巷》主要写的是他对早年在北京生活的回忆。苏晓康把少年时读书、生活的环境,周遭的人物故事,文革的政治沉浮熔冶于一炉,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为我们了解毛时代(或文革前后)的北京,特别是文化界人物的历史提供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故事或掌故。 有读者要说:不就是“八卦”吗? 确实,《西斋深巷》中的有些故事,苏晓康也用了“听说”之类的字眼,表明故事的真实与否有待考察。然而大多数时候,他引用当事人自己的文字,有时引用不止一位当事人的叙述来互相参照,因此其中故事较为可信,对于读者了解过去的时代,特别是毛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可读而可信的参考。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故事与苏晓康本人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对于我们了解八十年代自由主义知识人的历史背景与思维路径也有帮助。 印象比较深的是关于毛贼东在北大图书馆的历史追踪。许多人都知道毛在那里任职,说是“书记”,其实是“抄写员”的美称。苏晓康从毛的同时代人中找到了一些证据和线索,大量使用了他们自己的文字,为我们描画了更为具体、细节更多的历史关系。 还有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古城的各种“无用功”。苏晓康结合了自己的叙述与梁的文字,让我们更真切感受到梁保护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也看到了中共被一直以来被称为“土共”的铁板钉钉的原因:没文化之“土”安在中共头上一点也不冤枉也!(只是没有读过梁的传记,不知道他对于自己努力谏言之无效有何感想?他对于中共在中国的统治有何感想?) 除此之外,值得看的还有苏晓康个人对中国历史的洞察。比如,他说:“直到八O年代我偶然走进那里,才发现‘历史’整个儿是一个骗局。” 苏晓康的这一看法让人联想到鲁迅说过的中国的历史就是“瞒和骗”的历史。 苏晓康说的是中国1949年以来的中国,而鲁迅说的早些时候的中国社会。然而我们看到:历史的连续性还在那儿。中共红朝与此前他们自己指斥的“腐败的国民党政权”、以及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的专制政权,同样的官民对立,同样的暴力、诡计与欺骗。 古人云,“三人成虎”。中共说,“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相”。中国历来的统治阶级对于说谎是多么情有所钟。因此,中共及其御用编史者搞出来的历史充斥了太多的谎言,遮蔽了太多的真相,阅读那些东西简直就是在喝思想的毒药。这时候,像《西斋深巷》这样的回忆散文集就很有解毒的功能了。 在别的文章中,我说过:历史需要记忆。更进一步来说:历史需要个人化记忆的支持或反对。 个人的记忆对于历史来说是宝贵的。这大约也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胡适当年一直提倡其友人写自传的原因。然而我疑心胡适先生多少有精英主义视角的,未必认为普通人的记忆对于历史有多重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个草根知识人(或读书人),我觉得每一个普通人的历史记忆都是宝贵的,如果能够传承下来,就是对未来人的一种贡献。 普通人未必有能力写自传,然而写点回忆性质的散文是比较可能的。苏晓康的《西斋深巷》从这个角度看,可说是一种范例。网友们如果有兴趣不妨找来一读,如果能动手写自己的回忆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