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村上春树 当12年人们的争论莫言和村上哪个能获诺奖的时候,我肚子里嘀咕,不看好村上。之前,我读过赖明珠译的《1Q84》。感觉村上不过是一个故事家而已,只是把故事演绎的离奇曲折一些。虽然村上的名声,似乎在全球都有影响力。村上的小说《1Q84》类比乌托邦三部曲之一的《1984》、《海边的卡夫卡》类比于写《城堡》《审判》的作家卡夫卡,给我感觉总有点傍大款的意味,有某种取巧的嫌疑。这也是我不喜欢村上的一个因素。 这几天,利用辞职后的空暇,读了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个人觉得,村上春树,只不过是个二三流的作家。能写出类似村上小说的,从天涯到榕树,比比皆是。从《海边的卡夫卡》来说,第一,语言对话没有个性。村上似乎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对运动健身也很有兴趣。作品的气质,就是作家的气质。所以在《海边的卡夫卡》中,连出身底层的星野,这个跑长途的卡车司机,也赋予了他很精妙的音乐细胞。在和中田一起奔波期间,完全脱离了底层粗野的面貌,表现得对音乐十分在行。星野这个人物,至少在我看来,是不成功的,脱离原型的。单单从这一点上讲,《海边的卡夫卡》若是投稿《人民文学》,不要说贺敬之臧克家看到,就是李敬泽读完(未必能读完),也会扔废纸篓里。 尽管小说家拥有对小说有胡编乱造的许可证。可以海阔天空,可以胡言乱语,允许捏造事实妄顾逻辑,但我以为,还是需要多多少少要顾及一些人物的身份,以及和身份相匹配的各种表现形象。星野和大岛田村卡夫卡受过教育的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能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有完全一样的思考。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似乎每一个人物都懂一点音乐,给我感觉千篇一律的弊病。整个小说,若用两个字概括,“知性”。整个小说氛围太“知性”了,没有个性。整部小说没有草根、中学生、白领阶层那样的不同话语语态,完全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也看出村上写小说对于人物性格层次的把握非常欠缺,整部小说都是一腔学者气,或者说是白领气小资气。日本小说作家中,江国香织《东京塔》也有类似毛病。 之二,这部小说在叙事风格上,跟《穆斯林的葬礼》一样,一开始由两条线索分开叙述,最后合拢。没有新意。其间略可一说的,是我觉得日本作家,都喜欢添加那种神秘的寓言气息。这从渡边淳一《失乐园》就可以看出来。神神道道的,这跟魔幻还不一样。或者说推理气息很重也可以。纯文学作品当中,《海边的卡夫卡》算是有效借鉴江户川乱步和森村诚一等推理小说作家的路数,故事中间叙述的玄幻类似于噱头,这倒也是一条路子。这也说明文学之路上,都在互相模仿和抄袭,用说好听点说“借鉴”也无妨,真正能有大创新大突破的少之又少。 之三,村上是一个故事家。在我眼里,还不是一个小说家。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推演人物时代和人性,这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别,各人的写作方式不同。我看来,村上格非同属一个阵营。《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搭架小说的结构,完成小说(故事)的推演,这个其实是现代版的“演义”小说。比《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章回小说进了一步而已。格非村上擅长讲故事,莫言擅长把现实化为魔幻,各人有各人的套路。无可厚非。 之四,《海边的卡夫卡》是一个中长篇吧。字数不是太多,故能完全潜下心来,憋住一口气一点一滴写完整。故事讲得娴熟,气场也没有大起大落或者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大多的长篇小说,开头由于酝酿的比较成熟,所以开头在语态上会表现得缓缓流畅,到中间会开始出现小小的急促,最后,差一点的小说由于每位作者的驾驭功力不一样,有的会草草收尾,有的会凌乱马虎,乃至文字中间流露的气息会像喝醉酒一样踉跄跳跃。很少有长篇小说一口气到底,能有始终如一不疾不徐缓缓流畅的语速。这点上,《海边的卡夫卡》的叙述堪称无懈可击。 《海边的卡夫卡》充斥着温情脉脉的小资情怀,海边、异形恋、饮食、健身,幻象、世外桃源等等关键词,无不透露出有钱有闲阶层的脉脉温情和浪漫遐想,使耽于幻想而追求精神的人趋之若鹜,很适合于初高中生和城市白领阅读。作为底层的我,不喜欢小资气息浓郁的作品,这也是我无法亲近村上作品的主要原因。 2013年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