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芨芨草的博客  
來自地球那一邊的遙遠的地方  
網絡日誌正文
華人移民:你憑什麼融入人家主流社會?(ZT) 2016-10-24 23:43:33

華人移民:你憑什麼融入人家主流社會?(ZT)


我的朋友、資深電視人何保勝,昨晚深更半夜在微信上給我講了一個鼓舞人心的雞湯故事。我大概轉述一下。
何老師在悉尼採訪,遇到一個華人出租司機,一聊,居然是“神舟工程”的工程師。何老師問他:你從國內的高級知識分子變成澳洲的出租車司機,心理上會失落嗎?他說,開始當然會有落差,但很快就適應了。在這裡,開車和做其他事情一樣有社會尊嚴,待遇比白領還好,各種休假休息。沒覺得什麼不妥。
這位司機的兩個兒子前幾年跟父親一起到澳洲,長子大學畢業兩年多了,在悉尼的一家跨國公司工作,不用父母幫襯就買了房。次子正在讀高中。司機氣質和心態都很棒,一臉的幸福與滿足,真誠而開朗的笑容掛在臉上。何老師問他:為什麼人到中年要移民海外呢?他說:就是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以及健康發展。再問他:放棄了國內的工作,不後悔嗎?司機說:我覺得很值得,我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何老師評價說,在某種意義上,這個父親的行為也不完全是犧牲呀。他就是過着一種樸實、實在、真實而有質量的生活。很多人,連當初下南洋做苦力改變命運的中國人都不如,動不動就要進人家主流社會呼風喚雨當家作主,站在舞台中央。“任何地方也像開四面台,着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慨”,可能嗎?
我非常同意何老師的說法。
2008
年北京奧運後,我的幾個朋友移民美國,先後向我道別。在他們的描述之下,做出移民這個決定有兩個動因,一是為了外部的生活質量更高,比如空氣、水、食品安全、社會福利、子女教育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內心渴求一種更加自由的狀態,嘗試不同的可能,拓展生命與生活的邊界。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門初開之後,垂三十餘年,出國尋求另一種生活的行為絡繹不絕。最早描述這種狀態的文藝作品是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上映於1994年,是馮小剛第一部執導的電視劇。劇中描繪了改革開放的出國潮里,中國人在美國的種種彷徨。電視劇開頭有一句:“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劇作者們一致認定紐約有天堂的一半特質,不管是愛是恨,都要把人送到紐約去。可是,普通人的生活中,哪裡會有這樣非黑即白斬釘截鐵的對立呢?多數是不黑不白的灰色。紐約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你怎麼看待紐約,完全取決於你怎麼對待自己在紐約的生活,這種判斷別人代替不來的。
我認為八十年代那一批出國行為,是中國人第一次真正融入全球化的嘗試。從世界地理大發現開始的全球化,中國人參與甚少,有清一代自不必說,在西方工業革命之時,中國正忙於剿滅太平軍和捻匪之亂。同光時期,才有第一批赴美求學的幼童(梁敦彥、詹天佑那批)。民國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正是第三批留美幼童。
清末一直到民國時期,中國人出國以求學為目的的居多,比如魯迅(日本)、胡適(美國)、陳寅恪(歐洲)這些。說到長期定居域外,那大概要到1949年鼎革之後避走海外的那一批。可是多年過去,他們在海外的存在感較弱,連唐德剛、黃仁宇這樣取得豐碩成果的華人學者,都感到被邊緣化,更何況普通人了。他們不參與主流社會的活動,時時回望大洋彼岸的中國,試圖融入當地的願望並不強烈,很多人終身都不曾想過入籍。

1872811日,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啟程赴美。

由於人們認為留洋吉凶難測,留學生全是平民子弟

也難怪,在民族主義情緒熾熱的當時,經過離亂的中國人沒有多少人願意歸化他國。而改革開放後的情況截然不同,經濟貿易的國際化已經蔚為大觀,以開放心態看待中外關係以及族群認同,是一種新的思維,並衍生出一套新的世界觀。出去就是為了一種更好的生活,當然有功利的一面,但與之前的中國人出國定居的狀態已經非常不同。
好山好水好寂寞
不管是移民海外還是短期居住海外,都是當下有能力的人群的一種生活方式,本屬於私人領域的事。但移民已是中國中產及以上人群特別關心的話題,是心照不宣的內心渴望,是低調從速的“悄悄進村打槍的不要”。我是想把這個話題放在公共領域裡檢視,期待能夠得到嚴肅而認真的討論。
討論的主旨其實是:個體選擇離開(不論是長期還是短期)一個國家追求自己認為更好的生活,是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雙早論”面臨的質疑是,個體是否需要為國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我看來,這取決於作出決定的個人。如果你認為有責任留下來熱愛國家,那當然沒得說。如果你認為應該追求個體以及家庭的更好狀態,那別人也無法批評。
我一個朋友在加拿大養了九隻貓,然後買了一片農場僱人耕種,自己則在國內媒體上寫時評,日子過得悠哉悠哉,除了有點寂寞。一回國,就是高朋滿座勝友如雲觥籌交錯,仿佛要狠狠彌補魁北克那些寂靜無人的夜晚。許多人都問我:在國外寂寞怎麼辦?這真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可是寂寞就是代價啊。作為成年人,應該知曉行為及其後果以及應該為此所做的承擔。你不吸霧霾了不吃地溝油了不用假藥了,是不是得損失點什麼?當然這一點也不盡然,因為本來也可以不用吸霧霾不用吃地溝油,但你沒什麼辦法。出去了,就只能是跟國內比,跟之前的生活比,覺得綽綽有餘就行了。寂寞是全人類的通病,還有孤獨,基本在哪兒都會有。不是打幾圈麻將吃兩頓火鍋能解決的。
我通常會認為,寂寞或者孤獨,大概是內心還不夠豐富導致的。假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足夠豐富,他可以用相當多的辦法去排解這種情緒。李白夠寂寞吧?“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個段位玩得夠高,三個人只是不能鬥地主,但李白不需要鬥地主啊,他要的是“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從宇宙的意義看,這種孤獨人人皆有之,在在皆有之,換個地方,可能只是“更孤獨”而不是“孤獨”。
在當下的信息化之下,寂寞也是很容易排解的。我認識的許多海外朋友,經常日夜顛倒地參加國內微信群的討論。有時候會在半夜冷不丁來一句“中飯時間爬樓完畢受益不淺”之類的話。許多事件也並沒有錯過,朋友圈全是直播和轉載。下幾個客戶端,盡在掌握。跟過去老華僑們半個月才等來祖國的一張報紙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很多時候,寂寞就是缺乏一種共同的氛圍和體認。
犧牲一兩代人吧
也有人問我,出去無法融入主流社會,被歧視云云。我通常會這麼回答:你沒出去的時候就是在主流社會嗎?你七年連續納稅夠不夠?搖到車牌了嗎?有學區房嗎?交贊助費嗎?有暫住證嗎?什麼?你有錢?你有錢你有證嗎?很多人啞口無言。什麼融入外國主流社會,完全是一廂情願的想象。
很多一線國家,他們的國民為了他們當下的生活,曾經付出過相當多的努力,法律不斷完善,社會公平正義都是經過各種犧牲才得來的。比如非裔美國人發起的民權運動持續二十幾年,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經過無數次訴訟、公開抗議示威等等,最終使得南方終止了種族隔離政策。馬丁·路德·金博士因此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而最終也因為平權運動遇刺,盛年離世。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

他們整整一代人為了下一代人以及子子孫孫,不斷地去碰撞、付出、犧牲、建設,最終才確立了平等權利,成為不可撼動的政治正確。而我們的華裔做了什麼?今年春天梁彼得的事情讓很多華裔看到,必須要就利益攸關的事件發聲,全美45座城市成千上萬華裔上街示威。姑且不論此案的是非,但此事讓我們知道,在地的政治參與多麼重要,如果沒有人為你在政治中代言,那就永遠是利益受損者。
進入國外的主流社會,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有時候,真的是需要犧牲一代人或者兩代人,才能完成這種階層的上升。想想看,同樣是需要付出努力,你認為在哪個環境之中,競爭更為公平?階層上升的通道更為順暢?我想這並不是很難得出答案的問題。
讓自己更真實
很多在國外生活的人,抱怨無法與外國人打交道,然後就說人家歧視云云。這可能是中國人在域外的最大困境,但是要解決,也不算難。答案只有一個:做一個真實的人。看上去有點難吧?
語言我就不說了,儘量學吧。多跟外國人聊天,如果是同齡人,在歐洲肯定要聊足球,聊八卦。可是我國的足球並沒有什麼好聊的,但你也不能連易卜拉欣莫維奇的名字都念不通順吧?跟美國人聊天,你肯定得從NBANFL這樣的話題聊起,或者你得會在後院燒烤,懂點烘培之類的,也能聊得起來。
外國人肯定得問你中國的情況,往往這裡就會出很多可怕的狀況。也許你說的情況,跟人家了解的完全不一樣,他就會覺得你在說謊。進而覺得你這個人不可與交,慢慢也就疏遠了。這種疏遠在你看來可能是歧視,其實並不是,只是對方覺得你不夠真誠、不夠誠實而已。
所以出國後,還是要更真實準確的了解祖國,儘量在所在國的主流價值觀之下理解中國。有很多中國留學生紛紛在網上表達自己受歧視,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就是人家覺得你不對頭啊。對方眼中的中國跟你眼中的中國真不一樣,你不要覺得對方有敵意。如果你進而更加猛烈的表達對祖國的感情,對方就更疑惑了,這真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有些有爭議的話題,不妨擱置,多看看外國人的觀點是什麼,思考一下為何會有這種與你的觀點大相徑庭的看法。以前有個朋友在日本跟當地朋友討論戰後審判問題,很不理解保留天皇制度、和平憲法、供奉戰犯之類的,這就當然非常不愉快,但在日本呆的時間久了,他才明白歷史爭議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主流社會都是有主流價值觀的,不然怎麼融入?多跟當地朋友探討熱點問題,關心所在地發生的新聞和故事,這才是融入的正確姿勢。很多事情也着急不得。你想想,你在國內交一個靠譜的真心朋友那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為了孩子
很多坐而論道的人,實在也是沒法去國外。去了,什麼都不做就想進入人家主流社會。做點低端點的事情呢,又很不屑,高不成低不就,那還是不要出去了。移民的人,需要認同熟悉當地的規則,浸淫學習,漸次而入社會各個層面,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人的出生地在哪裡,這是很偶然的事件。因此而建立不同的身份認同,是一件邏輯之內的事。身份認同不分高低貴賤,但生活與生命的質量高低,卻有着相當有共識的標準。我在很多年前的專欄里說,要做美國人的爹,其實意思是,如果讓孩子在這個國度成長,恐怕是很多人的願望。
前文講的那個澳洲華人司機,如果不出國,也許正在為北京的學區房而發愁。我就假設他住海淀,孩子能上人大附、北大附、清華附嗎(所謂的海淀三校)?即便上了,能輕輕鬆鬆考取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這樣的澳洲名校麼?其實不敢多想。對孩子的犧牲,不在國內,就在國外,功利地比較性價比,答案很容易得出來。

孩子生長在什麼的環境中,其實決定了你的家庭、你的家族未來的境況如何。世代交替的隱含邏輯其實是,一代要比一代更好,而不是更差。前一陣江蘇高考名額的事情出來,同學群里有人擔憂地說,以後孩子是不是上南大很困難了。我就問她:父母辛辛苦苦把你送到了南大,你難道不應該把孩子送去哈佛耶魯麼?這個世界上,排名在南大前面的高校有178所。
愛是什麼?愛就是你願意為他做一切事情。對孩子當然也是。你這個世代為下一代所做的事,所付出的努力,必須要改變家庭、家族的整體境況。這是一個有計劃的長遠目標才對。你所有的奮鬥,不是為了自己,當然,我也希望所有奮鬥的結果,都對得起自己的努力。域外生活,只是一個可能的起點罷了。


瀏覽(1022) (6) 評論(8)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芨芨草 回復 不列顛地主 留言時間:2016-10-27 00:17:41

再問地主好!

英雄所見略同(我充一把子英雄),喝酒,喝酒!

回復 | 0
作者:芨芨草 回復 少翁 留言時間:2016-10-27 00:15:02

問少翁好!、

同感,同感。握手,握手。

回復 | 0
作者:不列顛地主 回復 芨芨草 留言時間:2016-10-26 07:17:34

哈哈哈!冷水澆頭不好受啦?對不住您哪!俺可不是有意冒犯,您的大作俺是一貫捧場滴。平常時,也聽過不少人議論什嘛‘主流社會’,多是些心存勢利、有權力欲的朋友。許多民族的人到了異國他鄉,都在刻意保持自己的獨特性,唯有某國,孜孜不倦地要‘融入’。在國內時他們‘積極要求進步’,是要向上爬去分享權力,到了國外還是慣性思維,憑空‘造’出一個主流社會來。依地主看來,真正有作為的人,都在積攢自己的籌碼:能力、人緣、財力、健康、善意、號召力。

回復 | 0
作者:少翁 留言時間:2016-10-26 04:34:13

贊同博主。“主流社會”,換一個角度,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群體和意識。西方“主流社會”是西人的、普世價值的社會,也並非唯有國家政治團體或只及國會議員、銀行家、社會名流等上層社會,才稱其為“主流社會”。主流社會是社會的廣泛與集合,體現於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譬如,體現在地域生活層面的與本地人及本地化(“多元性”本地化)交往、溝通和信任,也可謂融入了“主流社會”。“納稅人”是西方的“主流觀念”,不管你貧窮還是富有,納稅多或少,西方對“納稅人”尊重沒區別。海外生活最能感受被“主流社會”接納或承認,就是你享有納稅人的權益和社會尊重。

回復 | 0
作者:芨芨草 回復 不列顛地主 留言時間:2016-10-25 18:14:38

問地主好!

“主流社會”是別人的東西,非要擠進去,讓我想起了中國電影“老包小包”里的小包。

出國是為了圖個自由自在,沒人管。不去想那麼多,把自己想過的生活過好,就是好。

就說地主吧,有一個自己的莊園,在自己的莊園裡翻跟頭、打把式,嗓子癢了,吼上兩句西皮二黃,誰也管不着,坐在搖椅上,手擎葡萄酒杯,看着日出日落,高興了碼兩行中國字,多愜意的生活。去那勞什子“主流社會”,不是吃飽了撐得!?

回復 | 0
作者:芨芨草 回復 安雅雲 留言時間:2016-10-25 18:05:34

問安雅雲好!

一般而言國外的生活質量比國內好,但國內的富豪不這樣看,馬雲在國內人五人六的,到了國外未必人人都願意搭理他。這就是失落。現在在國外的很多原中國人以前在國內時也是前呼後擁的,出來後形單影孤,自然心理失衡,所以總想着也能擠進當地的“主流社會”。“主流社會”是什麼,就是權力圈。問題是權力圈是當地人打造出來的,憑什麼讓一個外來人摻進來?

回復 | 0
作者:不列顛地主 留言時間:2016-10-25 16:44:45

嘿嘿! “主流社會"是個啥東東? 恐怕也是人分三六九等的華人圈子裡的詞彙。那就是個平民社會、個性社會而己。博士生周末去端盤子洗碗、十幾年熬到了一頂教授帽子、住大別墅、徒步去上班、上了年紀謝了頂,沒人瞧不起你,也不會有人巴結你,一切的一切都平淡卻有味兒。

回復 | 0
作者:安雅雲 留言時間:2016-10-25 04:36:30

出國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個好的生存環境,自己也實實在在的生活着:辛苦不可怕,怕的是沒有自主的生活。

相信大多數出了國的人都是幸運的。

回復 | 1
我的名片
芨芨草
註冊日期: 2015-04-03
訪問總量: 3,284,079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最新發布
· “‘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是我加
· 回了一趟北京(5)雜談(2)
· 回了一趟北京(4)雜談(1)
· 回了一趟北京(3)從山西運城來
· 回了一趟北京(2)環境
· 回了一趟北京(1)交通
· 從台灣民主選舉想起的
分類目錄
【隨便聊幾句】
· 回了一趟北京(5)雜談(2)
· 回了一趟北京(4)雜談(1)
· 回了一趟北京(3)從山西運城來
· 回了一趟北京(2)環境
· 回了一趟北京(1)交通
【體育點滴】
· 中國女乒真的要遇到狼了
· 德國隊球踢得臭的跟亞洲的中國隊
· 2022卡塔爾世界盃16強賽前瞻
· 2022卡塔爾世界盃小組賽兩輪後點
· 劣幣逐良幣---國足球員集體排斥
· 二十年後的奧運將改名為國際黑人
· 孫穎莎再殺伊藤
· 國際乒聯總決賽單打第一天
· 2019年乒乓球團體世界盃散記(下
· 2019年乒乓球團體世界盃散記(上
【轉帖1】
· “‘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是我加
· 彭鄧陳背後罵粟裕
· 我為什麼要開≪轉帖≫
【好山好水好風光】
· 好大雪!
【溫家寶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 《中國最具爭議的人溫家寶全傳》
【北京行】
· 回京雜記(6)
· 回京雜記(5)
· 回京雜記(4)
· 回京雜記(3)
· 回京雜記(2)
· 回京雜記(1)
· 北京行18:二十天目睹之現象(完)
· 北京行18:二十天目睹之現象(下)
· 北京行18:二十天目睹之現象(中)
· 北京行18:二十天目睹之現象(上)
【《血的神話》】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 血的神話--公元一九六七年湖南
【誰應為卞仲耘之死負責】
· 卞仲耘校長之死:傷痕撕扯48年
· 關於宋彬彬劉進虛偽道歉的聲明
· 比陳小魯和宋彬彬更深刻的文革道
· “我們是那個時代的污點證人”--
· 打死卞校長案的處理,人心難平
· 沒有結束的結束語
· 這個七人名單是假的嗎?
· 誰是打死卞仲耘的兇手?
· 倫敦客:聲援93歲的王晶垚! ──
· 宋彬彬未打人但與打人者是一夥兒
【讀書】
· 讀書28:《鴉片戰爭》和“寬衣”
· 讀書27:《往事並不如煙》
· 讀書26:歐拉公式和《博士的愛情
· 讀書25: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
· 讀書24:從東野圭吾的《分身》想
· 讀書23:《悄悄的一線光》
· 讀書22:《人民的名義》
· 讀書21:《琅岈榜》
· 讀書20:《第二次握手》
· 讀書19:《時光浸染》
【三言兩語】
· 從台灣民主選舉想起的
· 還真不能太把ChatGPT當回事
· 赤手空拳怎麼面對武裝到牙齒?
· 習主席要擔大任!
· 回美國難和對美國疫情的認識
· 在中國新型肺炎被感染者人數後面
· 就着武漢疫情說幾句
· 川普能否連任總統
· 中國政府做了這件事應該是好事
· 取締“北京比基尼”!
【《政壇秘聞錄》】
· “紀實文學豈能信口編造”
· “我不埋怨任何人,只是在反省我
· “當年人們對江青的意見並不以為
· “應當恢復康生的本來面貌”
· “歷史需要有膽識的人來寫”
· “我這個反革命分子,當的冤枉”
· “一個人就是要在關鍵的時刻站出
· “我夢見毛主席了”
· “毛澤東是為江青和張春橋等人掃
· “成功者是不受歷史懲罰的”
【國府人物】
· 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 “西北三馬”迥異人生
· 戴笠死於空難的隱情
· 英雄無奈是多情,一代紅妝照汗青
· 孫立人下令殺過日軍俘虜嗎?
· 真正的《新一軍軍歌》
· 國民黨抗戰名將、“從林之狐”--
· 國民黨抗戰名將、“從林之狐”--
· 國民黨抗戰名將、“從林之狐”--
· 國民黨抗戰名將、“從林之狐”--
【歷史人物】
· 冒牌假貨劉阿知
· 聰明的一休(八)
· 聰明的一休(七)
· 聰明的一休(六)
· 聰明的一休(五)
· 聰明的一休(四)
· 聰明的一休(三)
· 聰明的一休(二)
· 聰明的一休(一)
· 劉曉波如是說
【以史為鑑】
· 蔣介石在台灣是如何通過修憲連任
· 朱元璋反腐斬女婿
· 斯大林與毛澤東的比較
· 十月革命的真相
· 文革把中國人改造成了“七無”(zt)
· NHK紀錄片揭秘日本戰爭罪責
· 感謝“文革”的五條理由
· 文革沒死,只是潛伏了下來(zt)
· 王克斌:辛亥革命的反思
· 這才是蘇聯解體真相(ZT)
【健康長壽】
· 從太空俯瞰全國霧霾 一條灰帶斜
· 中國女性減肥靠吃藥
· 日本研究發現老年人獨自用餐易患
· 鄭偉建博士:“生命在於運動”是嚴
· 優雅地老去(ZT)
· 一谷補一髒 五穀雜糧的吃法有講
【藝海拾貝】
· 山丹軍馬場和《牧工最聽毛主席的
· 日本國民男星渡哲也去世
· 日本藏了多少中國國寶?
· 曜變天目茶碗(18)
· 曜變天目茶碗(17)
· 曜變天目茶碗(16)
· 曜變天目茶碗(15)
· 曜變天目茶碗(14)
· 曹雪芹因何不寫紫鵑的判詞?
· 曜變天目茶碗(13)
【開心一笑】
· 老馬小時候的事情
· “美女,你……”
· 戲說七夕
· 中國需要時間,請朝鮮同志挺住!
· “我也是希拉里的丈夫”
· 拔牙
· 明清兩代帝王集體給全國老百姓拜
· 金家王朝家譜
· 在日本吃生魚片的尷尬
· 美女為何剩下了
【借鑑東瀛】
· 30本書陪伴日本人度過了平成三十
· 和服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
· 旋轉壽司
· 從木屐與下駄看中日文化傳承
· 12個讓中國人感到驚奇的日本秘密
· 戌年閒話忠犬物語
· 日本人為何不用手機付款?
· 打塑料傘的村山老首相
· 站使·飛腳·宅急便
· 正點與守時
【凡人小事】
· 林徽因為什麼選擇梁思成(zt)
· 從前的年(zt)
· “窯洞”博士
· 人淡如菊話知合
· 沒錢也要帶着孩子尋找美
· 秋天那些瓜呀果呀
· 紅色延安朝聖記(三)
· 紅色延安朝聖記(二)
· 從笑話想到的
· 紅色延安朝聖記(一)
【靈光一現】
· 怎樣及時發現傾覆輪船?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憲政的邏輯
· 如果中美貿易戰開打 將是怎樣一
· 中國文化中的獨立人格問題
· 為何獲諾獎的是屠呦呦而不是袁隆
· 美國禁槍難是全球廢核難的現實隱
·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 馮學榮:我為什麼瞧不起中國歷史
· 《紅樓夢》的作者是否不是曹雪芹
· 黎陽:川普上台將欲何為?
· 民主失敗了還是專制失敗了?(Z
【尋幽探密】
· 至今無解的宇宙5大謎團(zt)
· 戲說宇宙(9)
· 戲說宇宙(8)
· 戲說宇宙(7)
· 戲說宇宙(6)
· 戲說宇宙(5)
· 戲說宇宙(4)
· 戲說宇宙(3)
· 戲說宇宙(2)
· 戲說宇宙(1)
【美食美游】
· 蕎麥麵
· 阿壩草原上飄着祥和的雲
· 馮學敏:初訪重慶
· 旅遊當然去成都
【王朝舊事】
· 反右45年
· 解放戰爭中蘇聯給了中共多少軍事
· 西路軍全軍覆沒的真相(zt)
· 劉少奇之昏(zt)
· 李銳評毛澤東
· 陳雲論毛澤東
· 中共元老30多年前深謀遠慮的謀畫
· 文革中毛為什麼不救李達?
· 中越戰爭的意義之大,很少有人知
· 中越戰爭的意義之大,很少有人知
【紅朝故事】
· 在職博士
· 中國權貴資本家的潛規則
· 中共高層應當直面的六個問題
· 中國經濟是怎麼被玩垮的?
· 資中筠在習總書記與民主黨派“共
· 中國失控的縣委書記
· 交警罰你沒商量
· 重稅治國時代的來臨
· 血色奢華
· ​2015年中共反腐回顧及201
【小感動】
· 回香港
· 年·春晚·年夜飯
· 孩子,別忘了你的笑容
· 來自陌生人的感動
· 女兒的情人節
· 玫瑰:父親節 寫封信給老爸
· 魯強:奶奶
· 挺感人的一個故事———我用生命守
【順手牽羊】
· 真實的印度
· 為什麼以色列境內的穆斯林都很守
· 基督教在中國的第一次傳播(zt)
· 滿清八大貴族都改了漢姓(zt)
· 這個世界上最能出餿的還是英國
· 北京大火與倫敦大火:殘酷的對比
· 中國百姓喜歡神話他人,這是當奴
· 奢侈品為什麼在中國賣得更貴?(z
· 如果毛多活十年……(zt)
· 朝核問題解決沒有靈丹妙藥
【亂彈】
· 日本警察署副署長因偷竊點心自殺
· “與病毒共存”有錯嗎?
· 拜登何時能搬進白宮?
· 把那個攝影記者拉出去斃了!
· 我贊成covid-19的俗名叫武漢病毒
· 老婆和老媽同時掉水裡,你救誰?
· 翟天臨引出的血案
· 希拉里宣布她是美國臨時總統!
· 為什麼現在的中國官員喜歡“掉書
· 孟宏偉妻子為自救賣了老公
【科技點滴】
· 基因改造不能越過底線
· “毛粒子”的始末
· 有關屠呦呦的爭議
· 這個諾獎應該發給誰?
· 屠教授得諾獎後的思考
· 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看中國人的
· 數學家小傳:費爾馬
· 小保方晴子學術造假之十三(終結
· 小保方晴子學術造假之十二:一竿
· 小保方晴子學術造假之十一:科研
存檔目錄
2024-09-24 - 2024-09-24
2024-07-05 - 2024-07-13
2024-06-14 - 2024-06-28
2024-01-14 - 2024-01-14
2023-09-13 - 2023-09-27
2023-04-29 - 2023-04-29
2022-12-03 - 2022-12-03
2022-11-29 - 2022-11-29
2022-07-06 - 2022-07-06
2021-10-25 - 2021-10-25
2021-08-09 - 2021-08-19
2021-05-03 - 2021-05-07
2021-01-02 - 2021-01-02
2020-11-08 - 2020-11-08
2020-09-27 - 2020-09-27
2020-08-22 - 2020-08-27
2020-07-04 - 2020-07-04
2020-04-06 - 2020-04-25
2020-03-30 - 2020-03-30
2020-02-13 - 2020-02-19
2019-12-05 - 2019-12-18
2019-11-06 - 2019-11-28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4 - 2019-09-26
2019-08-05 - 2019-08-28
2019-07-01 - 2019-07-30
2019-06-05 - 2019-06-25
2019-05-14 - 2019-05-29
2019-04-08 - 2019-04-08
2019-03-06 - 2019-03-31
2019-02-13 - 2019-02-24
2019-01-08 - 2019-01-28
2018-12-04 - 2018-12-17
2018-11-14 - 2018-11-27
2018-10-03 - 2018-10-30
2018-09-04 - 2018-09-26
2018-08-28 - 2018-08-28
2018-07-04 - 2018-07-26
2018-06-05 - 2018-06-27
2018-05-01 - 2018-05-30
2018-04-03 - 2018-04-24
2018-03-02 - 2018-03-29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8 - 2018-01-31
2017-12-03 - 2017-12-26
2017-11-01 - 2017-11-29
2017-10-01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9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2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29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2 - 2017-04-30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1 - 2017-02-27
2017-01-09 - 2017-01-31
2016-12-01 - 2016-12-2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2 - 2016-10-31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23 - 2016-08-31
2016-07-01 - 2016-07-27
2016-06-01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31
2016-04-03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3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24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1 - 2015-10-29
2015-09-01 - 2015-09-30
2015-08-02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31
2015-04-03 - 2015-04-30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