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林子丹的什锦杂拌
  爱好五花八门,走笔甚为广泛
我的名片
林子丹
来自: 美国
注册日期: 2008-06-10
访问总量: 668,03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追求正能量,向往真善美
最新发布
· 意外的美味--火鸡炖菜汤
· 节日杏仁薄脆太妃糖
· 节日预热--龙虾之夜
· 省钱小窍门
· 减肥的动力
· 与心脏病推手反式脂肪(Trans Fat
· 周末,换种方式去放松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往事追忆】
· 婆婆的咸鹅蛋
· 奶奶的目光(下)
· 奶奶的目光(上)
【故土情思】
· 回国记趣--穿衣打扮与“挣面子”
· 大学食堂故事三则
· 回国记趣―与老同学相聚在北京
· 想念天津的小吃
【厨房写意】
· 好吃又简单的美式奶油蘑菇焗鸡
· 探寻皮蛋瘦肉粥的秘方
· 试制陕西风味凉皮儿,喜获成功
· 冬日“种”肉,春天吃肉
· 春天的头茬韭菜饺子
· 也做野味――鹿肉包子
· 饺子大王的秘方
· 话说加拿大式枣泥方糕
· 挑战工作日家宴,鸡鸭鱼肉俱全
【友人故事】
· 如果有来世
· 邻居玛丽的80年代中国奇遇记
· Adventures of Mary in China in
【异乡见闻】
· 为了那条小河,我一路奔向英国
· 特色门县水煮鱼-Door County Fi
· 真后怕,我回国时曾坐过韩亚的飞
· 后院有黑熊出没的地方
· 没妈的魁北克孩子也像根草
· 空军一号上邂逅尼克松访华随行记
· 坐火车遇到的好人和坏人
【社会视角】
· 加拿大和美国,哪里更好
· 苹果新手机iPhone5S真用指纹当钥
· 亚马逊的老板买华盛顿邮报来做什
· 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爬财富的天梯?
· 好医生,坏医生
· 男人的无奈--另一只眼看美国人离
· 好牙医 ,坏牙医
【美食探寻】
· 意外的美味--火鸡炖菜汤
· 节日杏仁薄脆太妃糖
· 节日预热--龙虾之夜
· 【名菜系列】芫爆里脊,清嫩出台
· 【名菜系列】夫妻肺片,闪亮登场
【减肥遐想】
· 减肥的动力
· 效果奇特的卷心菜汤减肥法
· 登台演出为减肥
· 过节与减肥
【散文随笔】
· 大海啊,故乡
· 永远的郝思嘉 - 走近《飘》的作
· 知情
· 游向深水区的一刹那
【影视观感】
· 芝加哥交响乐团伴奏的电影野餐会
· 国产电视剧中那些令人崩溃的情节
· 荧屏上终于有了一位沙漏美女
【日常琐记】
· 省钱小窍门
· 与心脏病推手反式脂肪(Trans Fat
· 周末,换种方式去放松
· 我家后院的美妙时光
· 赶本州庙会,尝当地美味
· 要求涨工资,结果得逞了
· 还是国内的骗子多
· 用心送给妈妈的DIY礼物
· 苹果赚这三毛钱也不容易
· 当我的iPhone突然成了聋子
【子女培养】
· 孩子带来的那只包裹
· 别轻易让孩子早上学
· 美国另类中小学-特许学校(Chart
· 美国奥运训练场里的孩子们
· 学滑冰的孩子面对挫折
· 冰上的小燕子之竞赛心理培养
· 她家有个读哈佛的男孩
【暇时闲聊】
· 你看过这么搞笑的安全广告片吗?
· 闲话“非你莫属”和“非诚勿扰”
· 上帝也有犯错的时候
· 天天有辩证法
· 卖花姑娘插竹叶
· 郭德纲的百年老店馄饨(微博)
· 怎样才能正向思维(微博)
【粉墨登场】
· 学唱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
· 小安/柔情/子丹演唱豫剧《朝阳沟
· 学唱评剧《刘巧儿》选段“采桑叶
· 翻唱《乡恋》
· 学唱京剧《红娘》:小姐你多风采
【艺海踯躅】
· 回想当年不会唱情歌
· 百老汇明星与脖子保养秘方
· 八年的收获(附:朗诵”纸鹤”)
· 永远不想忘记的歌-风 请你告诉
· “舞林争霸”第五期中的精彩时刻
· 京剧里为什么没有贾宝玉
【女性夜话】
· 难解的人心
· 女性与时尚
· 女人的年龄与爱情
· 朱令有可能是自杀吗?
· 聪明女人与花瓶
【美文共享】
· 《金瓶梅》启发了《红楼梦》吗?
· 城内城外的魅力
· 从她那里领略老上海的精致美食
· 机场读书乐
【旧时遗珠】
【精品转贴】
· 严歌苓:写作之瘾
·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
· 池莉:写作是一种愉快
· 冰心: 关于女人
存档目录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7/01/2012 - 07/31/2012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2/01/2010 - 02/28/2010
12/01/2009 - 12/31/2009
08/01/2008 - 08/31/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从她那里领略老上海的精致美食
   

我一直有她的博客的书签,不定时的就有愿望去那里查看一番――有了新作我欣喜地阅读,没有更新也不会令我沮丧,因为她的那些文章是经得起一看再看的。今早,我却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海派著名女作家程乃珊病逝。

真的不敢相信,她只有67岁,就被无情的白血病夺去了生命。

程乃珊照片。


与多数人喜欢她的小说不同,我更钟爱的是程乃珊那些写老上海的吃食,风俗,生活细节的散文和随笔,从中可以感受到鲜活的老上海的生活风貌,特别是一些写食品的文章――《红楼梦》最让我津津乐道的并不是宝黛的恋爱,而是贾母和薛姨妈她们吃的藕粉桂花糖糕和松瓤鹅油卷及给芳官的“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等等的美食。

我是个北方人,曾去过上海多次,对那里的精确和细致印象非常深刻:八十年代的时候,粮票还没有作废,那里有半两的粮票;光明牌的冰砖,可以买半块;一次我去食品店买半斤太妃糖,售货员铲了一些糖在秤上称,看见秤有点高,我以为她会像我老家里那样就这么给我,或者说多收几分钱,没想到,她拿出来一把钳子,再捡起一块糖咔嚓一声夹成两半,放了一半在秤上;冰糖葫芦是北方的特产,到了上海,被裹上了一层透明的玻璃纸。作为一个过客,我还对上海人的家常生活方式有浓厚兴趣,而通过阅读海派作家如程乃珊和王安忆等的文章,我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位于上海铜仁路333号的被称为“远东第一豪宅”的绿屋,是昔日染料大王吴同文的私宅。程乃珊写过一篇小说《蓝屋》(曾被拍成过同名电视剧)就取材于这座建筑。


程乃珊出身望族,祖父是著名的银行家,婆婆是上海大名鼎鼎的绿屋的大小姐,对于生活细致和考究的追求深入到她的骨髓里,因此她写起来信手拈来。特别喜欢一篇“老上海的夏日小菜”,用她的话来说“老上海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人所皆知。所谓精致,讲究的是心思,与花钱多少无关”。她写她的绍兴外婆“ 买一小块大头菜,切成细细粒粒的小丁,热油重糖与毛豆子一炒,即时碧绿生青香气四溢;那种麻将牌大小的醉方白乳腐,浓浓地淋上几层麻油,入口香糯细滑十分下饭”;又写她的苏州婆婆做的“一碟洋菜冻丝拌蛋皮丝、火腿丝和香莴笋丝,色香味俱全。洋菜冻丝是用琼脂自己做的。有时撕半只烧鸭丝,与绿豆芽、茭白丝榨菜丝清炒,鲜美可口,爽口而一点不肥腻” 。笔触细腻,温柔,生香活色。

梁实秋是近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有一本书叫《雅舍谈吃》,写他吃过的各种佳肴,深得我的喜爱。梁实秋的父母亲都是江南人,但是他生长在北京,相比之下,写起家里的美食来就带有一种北方的豪爽。例如写他母亲做鱼丸要先杀活鱼,“从屋里拿出一根门闩。鱼在石几上躺着,一杠子打下去未中要害,鱼是滑的,打一个挺,跃起一丈多高,落在房檐上了:大家笑成一团,搬梯子,上房,捉到鱼便从房上直摔下来。摔了个半死,这才从容开膛清洗”。程乃珊在她的文章中也曾提到过这本书,可见热爱美食的人的心是相通的。

程乃珊还有一篇写过著名的上海凯司令的招牌产品栗子蛋糕,“整个蛋糕身没有一点面粉,全部是用栗子泥堆成,只有底部是一层薄薄的用六谷粉(玉米粉)烘成的硬底,整个蛋糕身呈球盖形,然后用鲜奶油由上至下像丝带一样裱出各种精美的花纹,中间嵌一个艳红的樱桃” 。又有一篇写中秋的八宝鸭“是将鸭子破胸开膛后,塞入预先炒熟的糯米饭,饭中拌着切成丁状的香菇、腊肉、火腿、红枣、莲心和鸭子的内脏等,塞得鼓鼓囊囊的,然后用棉线将鸭肚缝起来,用文火红烧,炖得香酥却不烂,热炙火烫香喷喷、红彤彤地端上桌”,直让人忍不住唾液的潜溢。

好文章是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的,她那些生动细致的描写,有画面感,让读者有种念想与回味,过不久还想再去看一遍。程乃珊为杂志《朝花》写的专栏起名叫“什锦糖”,我觉得非常恰当:每一颗都好吃,但是绝不重样。

当然,作为一个作家,程乃珊最大成就还是来自她的小说,我读过她的《蓝屋》和《穷街》,以文艺批评的眼光来看,她的文笔,情节,结构稍嫌稚嫩了一些,人物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脸谱化的色彩。而她后期的作品如《女儿经》及《上海Lady》等我没有机会看过,相信它们会比以前的更好。

在程乃珊的博客上,今年27日发表的“冬日的围炉之乐”,写老上海人家在冬天用铁皮炉子取暖,在上边熬红枣赤豆粥,蒸宁波白年糕,温馨而祥和,我还等待着更新,不料,这却成了她的最后一篇博文。中国新闻网的文章称她是“端庄典雅,小资情调的开拓者”。

我准备以后再去一次上海――程乃珊对上海美食的介绍已经深入到了我的心里,我要把她写的那些栗子蛋糕,火腿,笕菜梗,南风肉,老大房的鲜肉月饼,一裹脑子吃个遍,也算是对她的纪念。

我知道程乃珊女士是虔诚的基督徒,祝愿她在天国里安息。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