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我們買現在的住所的時候,發現當地的房子大多是東西朝向,跟中國傳統的坐北朝南的習慣剛好相反。據說這是因為這樣朝向的後院的日照時間更長,便於戶外活動――可以種菜,納涼,采木莓,摘薄荷,扔飛碟,打羽毛球,BBQ。可我盤算着,即使日照時間再長,鮮紅的太陽也不會永遠不落下去,怎麼樣延長這美妙的時光呢?我的辦法是在傍晚時分點篝火。
點篝火是在一個同事家的爬梯上學來的。那也是個夏末初秋的時候,到了傍晚,天氣轉涼,透着秋意,大家就點起了一盆火,還在火上做一種叫斯莫(Smore’s, 意為Some more,太好吃了,還想要更多)的東西來吃,很奇特,我家就照盤搬碗地學會了。
先是去買一個火盆(Fire Pit),在後院安置好。說起安置這個火盆,還有個小故事。我們第一次點火,就把火盆隨便放在了草坪上,等第二天一看,OMG!火盆下的一圈草都被燒黃了,雖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當時看着那片草,覺得真可憐。過了幾天,我家空調突然壞了,買了新空調,人家還負責安裝。安裝完畢,看看我家的火盆和燒焦的草皮,那個好心的技術員跟我說:
Can I suggest something?
我點頭稱是。技術員說,他本來想把舊空調和底下的一個水泥墊子都回收走,可是看見這個火盆,覺得把水泥墊子放在下邊可能是它更好的去處。果然,火盆和墊子配到一起,天衣無縫得像是定做的,我們都驚奇了半天。
點篝火用樹枝就可以了,也是廢物利用――院子裡有不少大樹,每年收穫不少樹枝,不然還要專門丟到一個後院廢料垃圾場。我們揚揚她爹是在農村長大的,看到這些枝枝丫丫的,什麼也捨不得扔,積攢下了這些東西:
昨晚,等到天麻麻黑,夜露深重,我們就在後院點了一堆火。想想白天偶爾還用要空調,喝水還要加冰塊,點盆火,體會一下冰火兩重天,就跟冬天坐在熊熊的壁爐前吃冰激凌是一樣的強烈對比生活法――主旨在於給平淡的生活增添點色彩。
干烤火是沒有味道的,火天生就該是美食的伴侶,前邊提到的斯莫,就是這種場合的特色食品:上等Kraft marshmallow(一種棉花軟糖),巧克力片,Honey
Maid graham cracker(一種粗餅乾)是製作斯莫的好材料。
我們先烤了熱狗和羊肉串,把羊肉切成很薄的片,用醬油醃過後串在鐵釺子上,再撒上孜然粉,在柴火上一烤,鮮嫩透着碳香,連熱狗也都變得美味起來。
正忙着,一個鄰居走到他的院子裡來,眺望着我們正在燒的火,喊了一嗓子:這麼好的火,一定要烤棉花糖哈!我回答道:備下了!
等火苗漸漸低落,開始烤棉花糖。要一邊烤一邊轉,糖類的東西極易着火,要烤出一顆淺黃飽滿,內芯充分融化的棉花糖,需要耐心和技巧。等糖粒在鐵釺子上搖搖欲墜時,火候剛好。把它卸在加了一塊薄片巧克力的粗餅幹上,再壓上另一塊,一個斯莫就做成了:
吃得滿意了,往火盆里再添點柴,一家人就着熊熊的篝火,閃閃的星光,唧唧的蟲鳴,開始聊天:咱這多像野營啊,沒有電燈,沒有爐灶,要是再加個帳篷就齊活了;哎呀,野營大概是天底下最不舒服的事了,睡在帳篷里,又潮又冷又硌得慌,活像睡在一袋子橘子上;聽說現在有個公司專門做野營生意,許諾給任何野營的地方裝上任何設備,淋浴,廁所,連法國美食都能給送去;真的嗎?什麼地方都行嗎?連美食都不例外;可不,只要掏錢就能辦到;為什麼圍着一堆火大家談興就很高?這大概是人的天性吧,人在山洞裡住着的時候,就整天圍着火堆坐了; 有了火,能照明,能做飯,大家心裡更踏實…
…
聊到最後,肚子又有點餓了。揚揚她爹突發奇想,建議把甜玉米在火盆里烤着吃。
還別說,這麼烤出來的玉米還真比煮的好吃,味道更濃。揚揚善於總結,說這大概是因為煮玉米把一部分味道煮進了水裡,而烤玉米則是原汁原味(所有照片都是我用愛瘋拍的,黑燈瞎火的,質量不高)。
最後,大家都認為用烤玉米來結束這次篝火晚會很圓滿,而且這樣的晚會幾乎不花什麼錢,省了汽油,省了時間,享受了野外,又不用睡在帳篷里受罪,以後家裡應該更經常地搞這種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