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辦家宴趕上了個工作日。本來可以請半天假在家準備,因為做咱們中國菜,切絲切片煎炒烹炸的還是挺費事的,但我突然心血來潮想逞能,打算挑戰一下,上班也不耽誤做飯,而且還要象地主老財那樣,搞得雞鴨魚肉俱全。 我們有一對夫妻朋友,妻子經常調侃丈夫做事沒有計劃,曾舉過一個做飯的例子:一說要做飯他就先把菜洗了切了,要下鍋炒了,才想起來肉還在冰箱裡沒解凍;好容易把肉解凍了切好了,又一次準備開炒,突然意識到米飯還沒燜上,所以每回他做飯都得折騰好久才能吃上.我媽媽是數學系的老師,用專業術語將此評價為線性規劃太差.所以我這回準備在規劃上下點功夫. 先把菜譜定下來,六菜(全是實惠的熱菜))兩湯(可以有選擇地喝): 麻辣鴨頭,肉片燒茄子,炸藕盒,清蒸魚,肉片炒蒜苔,清炒萵苣加上雞茸粟米羹和鮮肉餛飩.提前把所有原料都採購好. 當天早晨,比平時早起了一小時,這樣可以早一小時下班回家.中午在辦公室吃午飯的時候,趁機把這頓飯在腦子裡畫了個流程圖,結果發現了一條真理:雞鴨魚肉比蔬菜處理的工序要多(用來紅燒的茄子除外). 下班回到家後,洗手立即開始.先從冰箱裡取出所有的肉類和茄子,然後找個大鍋把17隻鴨頭洗好用清水煮上. 關於這個麻辣鴨頭,還有點來歷.話說09年回國時,弟弟和一位好友不約而同地請我們各吃了一次很熱門的"麻辣鴨頭王".最開始我們一聽鴨頭就有點不以為然,心想這哪裡有肉啊.等菜上來,一大盆鴨頭共14隻,每隻從中間劈開,就成了28片,燉得酥軟浸在紅通通的麻辣汁里,一嘗之下非常驚艷,滋味美妙自不必提,發現這鴨頭雖然不大,但每一個地方的肉的質地都不同,吃起來非常有意思,而且鴨頭被劈開,因此鴨腦什麼的也都很有味道.回美國後,一家人都情不自禁地懷念這鴨頭,我就琢磨着仿製.到中國店裡一找,真有一家賣生鴨頭的.這麻和辣是典型的川味,我發現"白家"的兩種火鍋底料挺順眼(軟軟的沒有那麼多動物油)--麻辣小火鍋和四川火鍋,一樣來一袋,估計再來點郫縣豆瓣就齊活了.結果,買回家一次就試製成功,都認為我這山寨版本跟那個"麻辣鴨頭王"活像.曾跟老美同事形容過這種美味,他們受驚嚇的樣子好像我吃了什麼低賤的東西.我心裡鄙夷地冷笑,少見多怪,我們史湘雲那麼金貴的小姐都吃鴨腦子,你們這些五大三粗的哪能享受得了這份細緻. 說時遲那時快,煮鴨頭的功夫,我燜上了米飯;收拾好了一條鮮魚,劃上括號刀,抹上鹽醃上待用;把半個雞胸脯切成茸,豬里脊切成片,分別用鹽,料酒和濕澱粉拌好;豬肉餡加上蔥米姜米,放上醬油鹽糖料酒高湯白胡椒粉香油,用筷子使勁打得發粘;茄子切成大塊用鹽水泡上(據說這樣可以防止在茄子在炸的時候吸進去大量的油).一看鍋里血沫都起來了,把水倒掉,涼水沖沖,找了把快刀,咔咔地把鴨頭劈開但並不切斷,然後放到壓力鍋里,加兩袋火鍋底料和三分之一袋郫縣豆瓣,把水加到淹沒鴨頭,開火燉.好傢夥,做這頓飯把我忙得四腳朝天,就跟我媽媽過年時愛唱的一首歌差不多:我蒸了饃饃又蒸糕,提起火箸就燙豬毛.... ... 一邊唱一邊撈出茄子擦乾,架上個大鍋炸茄子,順便洗個西紅柿切到盛炸茄子的盤子裡代替醋.然後把藕洗好削皮切片,調半碗麵粉糊(放點鹽加一個雞蛋),兩片藕中間抹上肉餡,掛上糊糊,下鍋炸,炸出來的第一個自然是進了我的嘴裡,不然我怎麼知道肉餡是不是鹹淡合適啊.藕盒的顏色總是越炸到後邊越深,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然我也沒有專門請教過專家. 藕盒全炸完,我鬆口氣.坐下來開始包餛飩,這個我最拿手,大餡的包兩盤,中餡的包兩盤,剩下的都包成百年老店餛燉(抹上一點肉餡就算數),家裡人不多,但是對餛燉餡的大小要求很不一樣.還沒覺得怎麼着呢,兩包皮子不見了(每包86片),又把相對論證明了一遍. 再往後邊就水到渠成了.大鍋里放涼水,加雞茸煮,開鍋後撇去浮沫,加兩罐creamy sweet corn,煮開後,關掉火,兩隻雞蛋打散,倒入鍋內一陣猛攪,蛋花會又小又均勻,加點鹽和白胡椒粉就得.醃好的鮮魚放上料酒蔥段薑片,大火蒸10分鐘,放香菜,在另一個鍋上燒熱油,澆到魚身上嗞啦嗞啦地響;炒肉片用熱鍋加涼油,滑開炒熟,盛出來,炒蒜苔加肉片,裝盤;再炒茄子和西紅柿,加肉片加碗汁,再裝盤... ... 等盤盤碗碗都上了桌,我一看表,緊忙慢忙,還是用了近三個小時.我心裡一陣惆悵,看來線性規劃的作用依然挺有限,也不知道這挑戰算是成功了沒有.而且擺在桌上的菜也不像我計劃中的雞鴨魚肉那樣豐盛,充其量也就算頓家常便飯。再一想到好歹沒耽誤了吃,又放心不少.來張菜們的全家福吧,雖然模樣長得將就了點,但是據食客們反應,味道那是相當地不同凡響,咱們心靈美(反正以目前的照相技術也沒法鑑定味道和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