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的流动性(Income Mobility)是当今最热门的经济学话题之一,直接关系到美国梦(如果依然还有的话)的实现。刚从《纽约时报》上读了一篇题为“ In Climbing Income Ladder, Location Matters”(爬收入的天梯,地理位置很要紧)的文章,说研究发现“在一些特定的城市,低收入者攀升到另一个收入水平的几率显著地低,比如亚特兰大(Atlanta)和 夏洛蒂(Charlotte), 而在纽约和波士顿这个几率则要高得多。
文章援引一项新的研究――基于数以百万计的匿名者收入的记录,由美国顶尖学术性经济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于本周发布,这也是一个研究团队首次能够在有足够多的数据的基础上,对美国不同城市的收入流动性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一些最强有力的证据说明人们战胜他们的出生状态,包括教育,家庭结构和城市的经济布局等的机会。
在美国,位于5%收入最高的家庭相当于在30岁的时候挣7万美元以上,或者在45岁的时候挣10万美元以上。
研究数据显示:在东南部与工业化的中西部,攀登收入的天梯成功的可能性更小,尤其在亚特兰大,贫困人群集中在远离高收入工作地点的地方,加上拥挤的道路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不顺畅,使得这些人很难得到工作机会。文中举了一个单亲妈妈的例子,她是一个幼儿园的阿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要花费近4个小时,转两次火车和多次公共汽车,几乎接近她在那里的兼职工作时间。在亚特兰大,父母在底层5%低收入区间的孩子,长大后能攀升到顶端5%高收入的只有4%,夏洛蒂――4.3%,而纽约高达9.7%,波士顿――9.8%,洛杉矶――9.6%,旧金山――11.4%.
文章指出,穷人家收入相同的但在不同地方长大的孩子,成年后的收入大不相同。西雅图25%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长大后相当于亚特兰大的中产阶级――50%收入家庭的孩子。相反,富裕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基本上还是富裕,跟所在地区并无关系。文中引用了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研究还发现,1%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长大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30岁的时候就已经挣10万美元了,而在同样年龄,底层那50%收入家庭的孩子只有二十五分之一的人能有这样的收入。
令人震惊的是,当地政府给低收入家庭高补贴,而对高收入家庭课以高税收的政策,对孩子们将来的收入影响很微不足道。
我认为,富裕人家的孩子还继续富裕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富人一般都有高于常人的智商,孩子遗传基因好;孩子从小受到细心照料,从幼儿园到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父母亲已经营造好了创造财富的关系网,例如,据说华尔街有些大的投资公司只有关系户才能挤进去,富人的孩子的起点比一般人要高多了。
穷人的孩子长大了,绝大部分依然贫穷,也不难理解:即使智商和能力并不低于常人,从小在环境差的地方生活,而后在风气差的学区上学,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亦难于掌握一技之长。用句国内流行的话,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两岸的城市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两岸城市的高收入工作机会更多。新的高科技公司不断出现,一旦IPO,就会产生一批新贵,哪怕是出身于低收入家庭的一般的工作人员也一下子就跻身富裕行列。苹果,微软,谷歌等高科技公司固然创造出了很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一些中小型公司也不甘示弱。
2. 新移民更多。在初登新大陆时,他们因为语言不熟练,文化不了解以及关系网不发达等原因,获得的收入低于他们实际的能力,而他们的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则克服了以上障碍,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一举超越父母所在的收入水平。这个特点在各地都有,尤其是老中和老印的孩子们,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但是两岸的移民更集中,占得比例更大。
3. 两岸城市的经济更为繁荣,更为多元化。例如在洛杉矶,房屋租赁市场非常活跃,房屋空置率较低,很多华人投资房地产,斩获颇丰。我有个同学的太太名下就有十几套公寓房子,而且看见合适的房产,手里随时拿得出十几万买现金房--据说像她这样的有一批人,与我们这些拿死工资的人相比,立显财大气粗。
那是不是都搬到两岸去发大财?这依然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自由闲散的中西部住惯了,看见熙熙攘攘的纽约的地铁,眼晕!看见忙得脚不沾地的地主婆们,心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穷点就穷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