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有赞赏早慧的孩子的传统,谁家孩子一岁认字,二岁做加减,三岁写诗,四岁就开画展等等,常常为人所津津乐道,不少家长们也争先恐后地催着孩子学本事,一旦孩子在某件事情上领了先,哪怕是牙出得比别的孩子早,就很沾沾自喜。
我16岁上大学,也曾让林妈骄傲过。其实我上小学并不早,6岁半,但是由于当时城镇与农村的学校学制短,从小学到中学一共就9年半,所以我考进大学的时候只有16岁。当时班里有城市来的孩子比我们大一岁或者两岁,还有复习生们要大二至三岁,除了两个15岁的,我们就算是最小的了,心里还挺洋洋得意的。可是,到如今我毕业30年了,回想起来,我早上这两年学,有好处吗?竟然想不出来;有坏处吗?好像有好几条,如下:
坏处一:本来按计划18岁的学生上的课,非让16岁的人来学,脑子还没发育好呢――这发育的事情差一天都不行,有的孩子头一天还不会拿笔呢,第二天就画了一大堆圆圈儿,结果我就学得比较糊涂,尤其是一门称为“电磁场”的课,成为当年的噩梦,而且直到今天,我一看见“电磁”这俩字都撒腿就跑,怕那个麦克斯韦方程组再来纠缠,尽管现在再来看,也许就不那么难了。
坏处二: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同学都是同龄人,我一直被选为班干部,从班长到文艺委员什么都干过,可等到了大学,尽管我“多才多艺”的,还被同学给戴了一顶“才女”的虚帽子,可班上的事轮不上我管,因为我看上去很不成熟――班委会和团支部都让长得老成的人给占满了(只有二个跟我同岁的,可人家都长了1米8的大个子,咱也没法比),我因此丧失了四年管理才能的锻炼机会。
坏处三:毕业后,我在单位里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我们那一年分去了4个大学生,以后好几年都没进过人,这几个人里数我最没社会经验,谁都拿我不当回事,好项目轮不上我,出头露面的事都让别人占了,还被人暗算了好几回。直到后来我结了婚,组织了家庭,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才算翻了身。
坏处四:出国后,没有咱中国的档案那一说了,因为隐私的考虑,出生年月不写在简历上,面谈也闭口不提你多大年纪了,可是毕业年限是写在上边的,人家由这个推算你的年龄。30多岁的时候还不怕这么推算,等到了40多就麻烦了,你这里正年富力强呢,人家已经把你划归年近或者年过半百一类了。唯有拿退休金的时候会把你的真实年龄提出来卡你,可你的67岁已经相当于人家的69了,简直两头吃亏。
你可能说这只是我的个案没有说服力,可我们班还有俩年龄小的也走了不少弯路。
例一,是我以前提过的在航天系统当研究所所长的小M,也是16岁入大学。别看他现在踌躇满志地说,前几年他当总工的时候如何如何,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他特别贪玩,尤其是参加了校排球队,在操场上的时间绝对比在教室里的时间长,成绩也就so
so,毕业后被分到一个小城市的农机厂,很不得志。据他说,等到了30岁,他才突然渴望好好读书了,努了把劲儿考上了北航的研究生――幸亏咱中国只看考研成绩,要是追究起本科的GPA来,小M就歇菜了。
在北航,小M刻苦读书,成绩优良,大概跟老师们关系也搞得不错,毕业后一路奋发努力,算是成了材。提前上那两年学,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例二, 小Y比我们更小,入学时只有15岁。他比班里任何一个人都爱玩,那时候没什么电子游戏之类的东西,贪玩的男生一般都在大操场上混。你什么时候看,小Y都在那里练投篮,课不去上,作业更不做,考试不及格。这样的人怎么考上的大学?据说是他哥哥管着他,什么时间干什么都安排好了,直到高考。等上了大学,他哥哥鞭长莫及,他这里也就随心所欲了。后来小Y留了级,依然故我,传说他以前考试及格的课,再考还不及格了,后来终于被学校劝退,跟同学们失去了联系。
上个月我们班在母校聚会,不知道从哪里把他挖出来了。大家都关心他离校后这些年是怎么过的,他说后来他考了个电大,进一家工厂当了技术员,过得还行。他提前三年上了大学,算是个失败的例子。
在北美提前上学会怎么样呢?学校一般不允许提前上,除非你考试能过关,多数家长干脆不让孩子去考,理由是即使是孩子功课能跟上,心理不成熟,跟其他孩子呆在一起没有归属感,孩子容易感到孤独,这些都对成长不利。我有一个间接的熟人不信这个邪,费劲扒拉地让孩子考过了试,提前一年让孩子上了小学。结果,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经常站起来到处走,放学回家经常带着老师写给家长的便条:今天曼丽上英语课站在窗户边发呆了/曼丽上数学课坐在地上玩玩具了…
…。曼丽的妈妈现在很后悔让孩子提前上学――此为例三。
有一位加拿大的记者兼作家名为Malcolm Gladwell,他在2008年写了一本畅销书叫”Outliers”,意为出类拔萃的人,书中提到了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冰球算是加拿大的国球,很多男孩从刚学会走路就开始打冰球。Malcolm
Gladwell统计了那些进入著名球队的运动员,居然大多为一至三月出生,而十一,十二月出生的则很少,皆因为冰球运动员的年龄组从一月一日划分。不要说一年,几个月的时间都有这么大的优势。
CBS有一个热播的电视剧叫” The Big Bang Theory” (国内翻译成“生活大爆炸”),讲的是几个加州理工的科学家的事。主角之一谢尔顿(Sheldon)是个理论物理学家,智商187,11岁上大学,14岁得到第一个PhD。他跟邻居一位想当演员的女孩聊天提到他15岁时去过德国,女孩问是否在那里study
abroad(在海外学习),谢尔顿回答:No.
Visiting professor. (不。访问教授。) 可这样的一位物理人才,日常生活却笨拙不堪,充满笑料:
因此,我想跟当今的妈妈们建议:不要轻易让你的孩子早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