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方。 ——《古詩十九首》 這是一首感懷與思念的詩,所謂人在遠方,心願難遂。 人生令人唏噓的感懷,從《孔雀東南飛》的生死難見,到《紅樓夢》寶黛“木石之盟”的灰飛煙滅,比之這首懷人詩的無奈,還更深更遠。網暴可怕, 還有噸級信息暴擊大腦也可怕。所有的惡語三千,都成了《肖申克救贖》中寓意的 那道“牆” :心網。。。 世界的真偽善惡美醜,時時在輪換上演。因為眾生的圓覺自性,為無明所障,在五濁世中,五欲與六塵交織,因緣相續,如此造業,沒有窮盡。
而要打破無明,則如同“涉江采芙蓉”。 “芙蓉”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化泥為營養;濯清漣而不妖,斷所有相成菩提,燦然獨立於世,正是佛法智慧的象徵。 “涉江”表明修行戒定慧的過程,戒生定,定生慧,以慧生信解,以智導行,證悟菩提。“采”的細節,大約就是《中庸》所提倡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 一時興起,把這首“涉江采芙蓉”改寫: 溯源採摘智慧花, 長河遍處芬芳, 一笑留得三春在, 所思覺者之道。 其中,花非花,采非采。為什麼? 因為沒有解脫前,都是著相。 讀到這則公案—— 師上堂,舉“涉江采芙蓉,所思在遠方,”云:“有答話也無?” 僧問:“如何是達摩涉江意?”師云:“他自催動一江水,干卿底事!” 達摩祖師在《悟性論》中說:“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具迷悟耳。” 原來,真/妄,煩惱/悟解,均是佛性的一體兩面,能悟此,自可自在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