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法语 有人问南泉和尚云。黄梅门下有五百人。为甚么。卢行者独得衣钵。师云。只为四百九十九人皆解佛法。只有卢行者一人不解佛法。只会其道。所以得衣钵。
问。只如道如何会。答。如本师云。如来道场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我于此法。智不能行。目不能见。无有行处。慧所不通。明不能了。问无有答。又古人云。此事似空不空。似有不有。隐隐常见。只是求其处所不可得。是以若定空则归断见。若实有则落常情。若有处所则成其境。故知此事非心所测。非智所知。
古德偈云。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宗镜录》卷第六)
意空偈: 佛法不在知解中, 若会知解道即空。 如来道场本无法, 无知无行慧不通。 空有二相落边见, 断见常情境界同。 道中莫贪缘起相,
体得无心道亦穷。
峨嵋出世解 无心之道 五祖弘忍,弘即显发。五祖令门人呈偈乃至付衣,是禅宗大显之开场。
上座师神秀呈偈: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之偈,解佛法,有行持,是闻思修的精进状态。
以神秀偈渐修打磨,非不能见性,而是此偈当下“未见本性”。所以五祖嘱门徒“以此偈修,念念礼敬”,可见端正心性行仪,是禅门向道发心基础。
神秀乃黄梅东山上座师,岂不知“是法非法亦非非法”,只因佛法不是文字而是心法,他既属意衣钵,又太过用心,偈中作相一起,则那“似有不有,隐隐常见”的,令神秀心中恍惚,只是“求其处所不可得。”(《宗镜录》见上)故五祖说神秀“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以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坛经-行由品第一》)
舂米僧慧能不识字,请人念诵神秀偈。慧能一听之后,即说偈曰: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之偈,凡情莫测,上来即绝尘独立,扫“菩提树明镜台”之相,破“拂拭”之仪,空“尘埃”之境。
“本来无一物”,就是无知见,无行处,无明了,无慧通,一切根本不住,空性湛然。既无身心之障,也无能修之法,亦无所染之尘,直指心源,故“万事无心道合头”。(《宗镜录》见上) 慧能之能,就是在无心之时,率直而出,心入无所著之境,恰恰心能契道。此为“不解佛法,只会其道”的真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