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友是一位書法篆刻家,他为我刻了一枚“峨嵋出世”的印章。 “峨嵋”二字,相比较“出世”,笔画多,难以布局。禅友独具匠心,把“峨嵋”二字的“山”之偏旁,作为共用。于是,这枚印章,“山”立于中,端庄雅逸,牵连着“峨嵋”,欲成就“出世”气象。一瞥之下,白文在红泥底中夺目而出,笔势婉转流畅,厚实中见灵动,亦拙亦巧,动静皆宜。
峨嵋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也是我年少时第一次徒步登顶之蜀中名山。 《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意”。想这位发广大愿,以万善庄严的菩萨,得文殊智,如青空皓月,清净守护教化修行人,多么自在殊胜! 历代高僧,到峨嵋修行的,《峨嵋山志》均有记载。其中有唐代的赵州禅师,近代的虚云禅师。 赵州禅师以“吃茶去”而彰显禅法的平等一如,亦如他所言:“来时自有去处,动中自有静处”,他行脚峨嵋,行脚天下。 虚云禅师在《峨嵋访真应老人》一诗里,写下“坐到无疑地,参穷有象天”一句,径直把修禅由起疑到无疑的透参,得窥心地的美妙,淋漓道来。 这枚印章的“山”,处于中心位置,深得我心。 我生来爱山,寻山问道,频频徒步与山结缘:五进阿尔卑斯,四刷西藏,尼泊尔ABC (Annapurna Base Camp),云南雨崩,虎跳峡高路穿越。。。台湾登山最难,象我这样不跟团独行的,须自己入网登记及报备日期,取得进山资格,而且山中无客栈,全境原生态,只有简单的空空山屋,自铺自睡自煮食物。武陵四秀一趟,没带防潮垫,没有炉具,准备不足,半途而废。日本登山最爽,步道标识好,客栈媲美阿尔卑斯山间居,三餐丰盛,运气好还可以泡温泉。美加走得不多,个人最喜欢是班芙从露易丝湖到维多利亚冰川的徒步 The Plain of Six Glaciers,大峡谷的South Kaibab Trail,北美山水,辽阔大气,能如此贴近奇葩的地表,几近灵魂出窍。 “唯有洗心能革面,虽非造极已登峰”,褚辅成(1873-1948)题雷洞坪的对联,正是修心觉悟之说。山寺中,人心因湖光山色的空明,而尘劳妄想一时顿息。则洗心之旅,层层递进。一进山门,就见弥勒笑脸:凡情遍处之世间,就是清净圆明的悟处。众生在相中,弥勒不离相而见性,性相一如。弥勒的称性之乐,没有出世入世之别,它就是生活全体。及至大雄宝殿,可见归家根本。那圆明自性,唯大雄之人能证得。连证得也无求,只需常观自在。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离妄念,一法不生。这,不就是完美的境界了吗。 山为大自然的坦呈,气场强大。入山,走山,住山,气顺澄心。树坡溪流云彩,太多的偶遇惊喜,如此与天地间的静寂融为一体,真是“愿做山中人,白云时近远”。 山头也常风云变幻。“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这只是人的祈愿吧。真正的傲雪风骨,是没有患得患失,得之坦然,失之等闲。出世,如峨嵋山洗象池一轮禅月,照透财色名食睡皆空。入世,如泥中生出红莲,清丽脱俗,纤尘不染。
其实,人,事,境,物,皆是出世修行的道场。“前念著境即入世,后念离境即出世”。如此心念不落出入,不取于相,才是清净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