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跑步锻炼的体育公园,棕榈列队,青松成行。蝉在鸣,花常开,坡地上的狗尾巴草,逆光摇曳着,煞是好看。一阵风吹来,不急不缓,馨香飘散,全身为之陶醉:爽风啊,果真秋风送爽。 爽,就是你吃火锅,那一口汁美味浓,吞咽难舍。 爽,就是你有情,他/她真心,二一添做五,十全十美。 爽,就是你有钱,又有闲,都不多,刚刚好。 爽,就是身心澄澈,淡泊随意,如秋天的晴空,不染一丝云彩。 秋风送爽的人生季节,可以分为早秋,中秋,晚秋。早秋,55岁-65岁。中秋,65岁-75岁。晚秋75岁-85岁。我这麽划分,是以神会大师(唐684-758)和八大山人(清1626-1705)为例子的。 神会大师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在河南滑台大云寺设大法会,宣扬六祖惠能之顿悟禅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顿禅,以截然心法,即心即佛,得以在北方“开元”。“南顿北渐”的北方,遍布佛陀真实义之顿禅气象。这正是在神会大师55岁左右确立的。此后26年,神会弘法南宗法统,功成愿满。 八大山人从28岁起,开始禅林生活,长达27年。他的禅定之功,使其小楷及行书,如一泓平静清澈的秋水,令人冥思遐想。而八大山人的创作高峰期,是在他60岁之后直到80岁。这期间的狂草,情奇韵逸,博大雄阔,个性彰然。 可以看出,早秋和中秋,是行者获得“不昧因果”的阶段,对自己的人生有看破,有承担,继而真心生起妙用,发出夺目光彩。说明行者的内在慧光,跟坛封的酒一样,越有年头,酒味越醇厚,一旦爆发,成就粲然。 南宋高僧宗杲禅师12岁出家,17岁受具足戒,参礼无数禅宗大德,一心在悟道。有时连用餐手里握着筷子都忘了开口吃饭。苦苦参究如此,直到被克勤禅师印可而传心法。 宗杲禅师曾被秦桧罗列“谤讪朝政”的罪名,毁谍剥衣,除去僧籍,发配衡州10年,此后又被再次流徙梅州4年。再后“蒙恩北还”,重入僧籍,复披袈裟。他大倡“话头禅”,使人见月之指,于言句悟入。 一个人,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有14年被流放,还受了不白之冤,到死都继续敲钟。 秋风送爽正是“到死敲钟”的注脚。 因为宗杲禅师的承担,就是“不昧因果”,无论天灾人祸,权斗泥石流。他虽受果报,也不起心,也不动念。凡夫看色着色,禅师看色是空,且非色非空,色空不二。宗杲禅师把世间相依相存的一切,纳入自己的修行,为人所不肯为,成人所不能成。本心恒在,一切得失苦乐无从生起而自然消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