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纠结总是存在:变与不变,懂与不懂,俗与雅,渣与萌,小确幸与丧。 粉转黑是变,诸法空相是不变。懂的照单全收,不懂的慢走不送。俗是为了生活,雅是意识在文艺中升华。渣使愤怒萌使甜。小确幸是好梦日料外加吃茶喝咖啡,丧是轻则失眠重则抑郁闷闷。 凌乱吗? 是的。 你辜负时代或时代辜负你,你是谁的解药或谁是你的毒药,都是在那个因果中,都是无始劫以来的各种消耗,都是一往必然情深的饮食/男女/金牛犊/。。。套路。 那,人岂不是活你必须所活,而非活你所想活。 悖论就在这里,尽管骚年的你立志活你想活,但现实是,最终回到俗,回到丧。 或许有个人可以拉你一把。 苏东坡大叔写下《赤壁怀古》时,正贬官放逐黄州,可谓丧也。东坡大叔虽小舟载酒,但他所思却如此襟怀超旷。其高妙词意,展示东坡大叔不苟于俗,超然于俗之壮怀,活出精神之想活。 东坡大叔修禅习禅,他那首《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千般爱恨的烟雨及潮,即是对世间万象的追逐。而当看清一切皆镜像,繁华盛大/烟雨及潮都是浮云,心中“无事”之时,江山,人物,周郎,赤壁,与他自己,都回复到了不动心的禅境。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禅者之慧,使东坡居士尘世中随缘自在,但心识已跳出了历史无常的流云,回归万古明月。 江月寂静空灵,营造一种无我之境。 月照江水,无所不映。 江如众生心水,月如佛性,佛性在人心。 禅境中的月境,须“水月两忘,方可称断”(《五灯》)。水月两忘,是澄澈的空慧朗照之境。 公案云: 僧问:什么是佛性? 师答:放下贪嗔痴,就是佛性。 凡圣一体,迷误瞬间。《圆觉经》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禅的顿悟当如是。 禅之要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的无所住,并不是对外物毫无感知反应,在无所住的同时,还必须“生其心”。 “知是空华”,知,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而生其心,却无妄想。 “即无轮转” ,即 无所住。心生,万象映现,空华流辉,但禅心无滞境,超乎外境,本心虚明。 此知,乃入佛知见之知,亦即众生佛性。 众生心能知,所知有万法。空华/法是幻妄,知空华幻妄之心,亦是幻。诸幻灭尽,觉心如如不动;心法双忘,能所俱泯。超越了分别,则生死当下顿断,哪里有轮转的影子。 如此说来,与其在小事上磨叽,不如在小事上参悟。归家之路,处处可以顿见本心。 一樽还酹江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