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法语 佛藏经云。佛言。舍利弗。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
是心无生无性无相。智者能知。智者虽观是心生灭相。亦不得实生灭法。不分别垢净。而得心清净。以是心清净故。不为客尘烦恼所染。如是等观内心观外心观内外心亦如是。故知法本不有因心故生。离忆想而无法可成。除分别而无尘可现。又反观忆想分别毕竟无生。从三际求。求之不见。向十方觅。觅之无踪。既无能起之心。亦无所灭之迹。起灭俱离。所离亦空。心境豁然。名为见道。于见道中相待之真妄自融对治之能所皆绝。能所尽处自然成佛。 (《宗镜录》卷第五 )
意空偈: 念起诸想乱纷纷, 心有所住邪见生。 无觉无观无生灭, 心净是为念佛人。 智者观心生灭相, 因无分别不染尘。 起灭俱离所离空, 真妄自融佛道成。
峨嵋出世解:
入流亡所
《楞严经》中记载二十五位具圆通境界的菩萨阿罗汉,以观音从耳根声尘入手的观音圆通,最为圆融。
昔有学人问师:耳根圆通从何得入? 师:闻偃溪水声麽? 答:闻! 师:从这里入! 凡夫追逐声尘,无论幽境残红,落木萧萧,碧纱沉烟,雪吹关山,万籁有声,声声关情。
观音耳根闻声的境界,则是在“初入闻中,入流亡所”,即不顺所缘尘流,将闻尘中之识心,入流于自性亡声尘之处,心光内住。是无人我众生寿者的境界。
永嘉禅师赞颂耳根圆通之法,仅用“入流亡所”四字: 流非亡所而不入, 所非入流而不亡, 亡所则入流而亡, 入流则亡所而入。 此偈简妙来讲,入流即合觉,亡所即背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楞严经》) 前尘的有说无说,动静二相,循环代谢,则闻性湛然常住,因了然“心无生无性无相”故。(《宗镜录》见上)
禅者所入的,是实相般若波罗蜜,真如法体本无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永嘉禅师《证道歌》)此即“既无能起之心,亦无所灭之迹,所离亦空,心境豁然,名为见道。”(《宗镜录》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