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537,18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中国历史】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读书】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北美社会】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在加拿大投票20年——兼论美国大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蚂蚁还是蚱蜢?——读《蚂蚁与蚱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我们手里的未来——读赫拉利新作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读 By Grand Central Station I
· 普世价值与私利——读《民主的黄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自由主义vs.极权主义——读《丘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中国社会】
· 闲说中国文学——读阿城《闲话闲
· “伤痕文学”的高度——读韩江的
· 尘埃落定之后的反思——再评美国
· Erasing History与法西斯主义的
· The Sense of an Ending与记忆的
· 21世纪如何反独裁——读Autocrac
· 台湾的戈巴契夫——读《蒋经国传
· 天凉好个秋——再读《围城》
· 是左还是右——读《大辩论》
· 文学反攻大陆?——《击壤歌》读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Unveiled: How Western Liberals Empower Radical Islam (《揭开面纱:西方自由主义者如何助力伊斯兰激进化》) 是加拿大人权活动家亚斯敏·穆罕默德(Yasmine Mohammed, 出生年月不详)的回忆录。

亚斯敏·穆罕默德是一个穆斯林脱教人士(ex-Muslim)。

亚斯敏·穆罕默德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的伊斯兰教家庭。她从小接受伊斯兰教洗脑,在她的Unveiled一书中,她回顾了自己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家庭禁锢、洗脑、虐待、性侵的童年。成年后又被迫接受包办婚姻,和盖达组织的一个成员结婚,在婚姻中被各种虐待。最后如何在非伊斯兰教人士的帮助下逃出婚姻、脱离伊斯兰教,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员、社会活动人士的经历。

由亚斯敏·穆罕默德创立的Free Hearts Free Minds(自由的心、自由的脑)组织是一家旨在为穆斯林脱教人士、性取向少数人士提供免费的心理支持的一家非营利机构。据说,该组织是唯一一家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

之所以会知道这本书,是和我对伊斯兰教,特别是伊斯兰主义(即意识形态化了的伊斯兰教)的兴趣相关。

我个人最早对伊斯兰教有所知悉,应该是小时候读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故事的主角变来变去,都是穆斯林人物,男子为主。然而说故事的人却是一个弱女子,为了逃避被哈里发(伊斯兰教君王)杀死的命运,靠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续命。起因:该伊斯兰教君王每夜娶一个新娘,第二天就处死,以避免被戴绿帽子。

当年读的时候,觉得故事好看,千奇百怪的。偶尔,也会有疑问:为什么哈里发那么残暴?为什么在伊斯兰教国家女子的地位那么低?后来想:大约是千百年前的事儿,社会比较野蛮罢了。

稍长,我从张承志关于回民起义的小说中对回族人士及其信仰有了一鳞半爪的印象。还有吃到了孜然味的新疆烤肉串,在兰州拉面馆看到蝌蚪状的阿拉伯文字。

之后是听说了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似乎对于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乃至预言了伊斯兰极端主义对世界的威胁。

出国后听说了一本小说叫《撒旦诗篇》,作者叫萨满·拉什迪(Salman Rushdie, 生于1947年)。因为他的书被认为亵渎了伊斯兰教,伊朗宗教头子霍梅尼对他发出了追杀令。当时对于该作家该作品都没有太多了解,只是觉得:发出追杀令这种黑帮行径与今天的世界格格不入。

当时的想法:伊斯兰教有什么毛病?

然后是2001年的911事件。事件之后,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组织获得了空前关注:以本拉登为首的盖达组织用协同的、自杀性的劫机事件来攻击美国的无辜平民。这一事件似乎印证了亨廷顿的预言:伊斯兰极端主义是民主自由世界最大的挑战。

911之后,欧美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叫做反对伊斯兰恐惧症(anti-Islamophobia)。伊斯兰教中一些人扬言:伊斯兰教是一种“和平的”宗教;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或极端主义者只是伊斯兰教民众中的极少数。

2011年,本拉登被美军击毙。

2022年,拉什迪先生在纽约演讲被杀手刺瞎一目。事实证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怖触手依然深入在自由世界里。美国在911之后的反恐战争成果看来并不理想。

2023年,我读完了Reading Lolita in Tehran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写了评论(链接在此)。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教合一国家——伊朗的社会生活。作者在1979年之后的伊朗生活多年,经历了伊朗在所谓的“伊斯兰革命”之后社会的野蛮化与倒退的过程。在那本书里,我发现了所谓的伊斯兰革命,与毛主义的文化大革命之间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2024年4月以来,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爆发学生挺巴勒斯坦(实质是挺哈马斯,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示威活动。对这一现象的关注让我邂逅了Unveiled一书。

现在看来:亨廷顿的预言至少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对于世界,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伊斯兰主义即便不是唯一重大的挑战,也一定是最严重的挑战之一。

在地球成为一个村的今天,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我们非穆斯林人士的影响越来越无可避免。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必须了解这一宗教极端主义势力。

而最好的了解伊斯兰教、伊斯兰主义、穆斯林社区的路径之一就是通过局内人的视角。

作为中国出来的移民,我们常常感叹:西人,不论是白左还是白右,川粉还是川黑,对于中国的认识总是那么简单、肤浅。因为我们曾经是局内人,拥有局外人无法匹敌的内部视角。

伊斯兰教社区,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生活形态究竟如何?作为局外人我难以了解,所以我很珍视伊斯兰教(曾经的)局内人的文字。

作为穆斯林脱教人士,亚斯敏·穆罕默德从小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洗脑,她的第一手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伊斯兰极端主义如何祸害伊斯兰民众有细致深入的描写,对于我们理解西方自由主义在伊斯兰极端主义面前的无能与尴尬有一定程度的反思,颇具启发。

亚斯敏·穆罕默德女士的回忆录的副标题:How Western Liberals Empower Radical Islam (“西方自由主义者如何助力伊斯兰激进化”)是吸引我去阅读的第一动因。

我们看到:伊斯兰主义在西方自由社会利用民主自由的制度来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政治目标打掩护,骗取民众特别是经验欠缺的青少年学生来为伊斯兰主义的意识形态服务。

不论是通过和平占领的方式(即向西方国家大量移民、渗透,干预、参与所在国的选举,为在欧美国家建立落后野蛮的伊斯兰政教合一统治而努力),还是通过恐怖组织的行动,如哈马斯、盖达组织的恐怖袭击无辜平民,与强大的政府、军队进行不对称战争,伊斯兰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要Make Islam Great Again (恢复伊斯兰教旧日的光荣)。

和川普当年的竞选口号、中共所谓的“中国梦”一样,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目标——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帝国本身就透着一股腐朽没落的气息。再看看今天世界上的主要伊斯兰国家吧,哪一个是“富强而文明”的国家?似乎哪一个都不是。

伊朗这个以革命的名义行倒退的现实而建立的伊斯兰神权国家,如今是新邪恶轴心国——中俄朝伊的一员。

然而危险不仅存在于那些穆斯林国家,危险还存在于西方自由民主国家内部。Unveiled就是这位勇敢的前穆斯林女士用个人的切身体验,说明了自由民主国家内部,伊斯兰极端主义如何在政治正确之下得到制度的纵容而继续迫害伊斯兰民众。

比如,一个重要的话术是把伊斯兰视为某种“文化”,然而伊斯兰教是宗教,宗教与文化是有区别的。当我们模糊了宗教与文化的界限,我们往往是在助长伊斯兰教内部的原教旨主义与极端主义倾向。

再比如,动不动就指责他人有“伊斯兰恐惧症”的所谓政治正确行径。伊斯兰教中确实有野蛮与荒谬却被视为神圣的行为,比如,其先知穆罕默德娶了一个六岁的女孩,在女孩九岁就和她发生了性关系。于是直到今天,伊朗法定的女子结婚年龄还是九岁!难道指出这种野蛮的、“恋童癖”的变态行为是伊斯兰恐惧症?

当然,其它宗教如基督教、犹太教的古老经文中也会有野蛮的行径。比如,伊斯兰教依然有野蛮的“石刑”,基督教、犹太教《圣经》也有记载。然而我们看到:基督教、犹太教民众没有人再对通奸者、同性恋者动用“石刑”。然而21世纪的今天,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这种野蛮的刑罚依然有人实践,就像依然有伊斯兰成年男子娶八九岁的幼女一样。

再比如,所谓的Honor Killing(名誉谋杀),这种在中国古代有过的野蛮实践,今天在加拿大还存在,大家一猜就知道是哪一种人:穆斯林!

是的,有“伊斯兰恐惧症”是不应该的,逢穆必反是不对的。然而,把“伊斯兰恐惧症”作为挡箭牌,为伊斯兰教极端主义的野蛮落后实践如“恋童癖”的变态婚姻实践,让一群暴民用石头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打死,因为一个家人(通常是女性)与非穆斯林人士谈恋爱而将其谋杀(名誉谋杀),等等辩护,就正确了吗?

Unveiled以第一人称第一手经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穆斯林女孩在西方自由主义社会的成长历程,让我们看到: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某些政治正确行为,比如反穆斯林恐惧症、尊重多元文化(把伊斯兰宗教行为视为文化),等等,如何助长了社会上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如何迫害、羞辱、虐待穆斯林女性。

亚斯敏·穆罕默德就是无数被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迫害的女子之一。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被伊斯兰极端主义宗教实践迫害的妇女、男士(特别是性少数人士),千千万万的亚斯敏·穆罕默德。

就算我们把伊斯兰教的某些做法视为文化,当我们在欧美社会尊重多元文化的时候,我们是否要回到多元文化的目的——人本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如果某种文化僵化了,成了禁锢人、迫害甚至压迫人的机制,我们还要继续尊重这种文化么?

自由主义者们,你们的人道主义精神还在么?难道一个生在伊斯兰教(或任一宗教)家庭,就不配获得自由民主的权利,就没有脱教的自由?

亚斯敏·穆罕默德的Unveiled: How Western Liberals Empower Radical Islam (《揭开面纱:西方自由主义者如何助力伊斯兰激进化》)提出的问题实在是西方自由民主国家的主流民众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多元文化、反种族主义、反压迫的自由主义主流该如何面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带来的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亚斯敏·穆罕默德写出了Unveiled,把她局内人的视角借给了我们,让我们这些伊斯兰教局外人在面对这个价值混乱的后真相世界能够有基本的理性判断。

不仅如此,她还创立了“Free Hearts Free Minds”组织,其主旨为:向全球范围内脱离伊斯兰教人士和性取向少数群体提供支持,特别是心理支持。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的结尾提出号召:“全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亚斯敏·穆罕默德!世界需要他们提供自己局内人的视角,从内部来揭露一个国家、宗教、社区内部的压迫、虐待和迫害。世界更需要他们做点实事,像亚斯敏·穆罕默德搞非营利组织那样,联合全世界的被压迫者来对抗这个世界野蛮落后的势力,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还是意识形态原教旨主义、个人崇拜、极权主义、威权主义,等等。也许我们可以说:

全世界的被压迫者,联合起来!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