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文学》演员洪晃的脸
也许和健康有关,给自己博客命名为《大脑文学》。
希望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难道有文字不是出自大脑?当然小脑也参与语言功能。可就是有人不用大脑思考。话说回来,大脑文学里的笔墨更加直接点,很早以前就有人称之为纯感觉主义。也不必什么主义不主义的。当文学用于赚钱就是职业的,而能不能说大脑文学不是职业而是科学的?那纯属瞎掰!如果你的工资是靠讲课文学或和文字相关的学问而挣来的。你逃不出这个职业。你可以说那是你的爱好,不希望这样被金钱衡量罢了。
经常给国内刚写作的年轻人鼓励;同时,年轻的作者也激励自己.
虽然在很多学生眼里,某个老师可以是无条件的尊重对象,但老师的形象也很容易受伤.你的学生也许永远都不会告诉你你在他眼里什么样.毕竟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还懂那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一句话而已,就象一日夫妻百日恩那样,也是一句话.有的时候中国文字太夸张.而很多时候,英文里的夸张多半不能体会。因为大脑不同。
职业作家和业余的有很多地方难分难解.有种定义是职业的靠写来谋生的;而业余的不是.其实这样的分界太模糊.有很多业余的慢慢地职业化。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就在这万维的博客里,你可以看见这样的写手;背后有点纸钱声响也不是什么坏事。可常常就坏在这不知不觉中。儿童写作如何使用大脑可不象您那样。有几个韩寒?不能说他没用大脑,肯定对钱的敏感要比读者的反应强。而那种作品对儿童脑袋的影响远不是几百万能搞定的。
这里,有个我和老婆都喜欢的女作家,她说名子这一文人给人的印象象个小老头。我不觉得奇怪,当然她说的是那种带胡子的老头(我还是改了题头)。我想笑,这是神经反应;我想起来以前常把人逗笑的的那句话,把它用在了泰戈尔身上:读着他睿智的诗,那种感觉象是泰戈尔一生下来就是个老头。我还是想笑,这写作的功能就这样;老婆这样说:洪晃演的《无穷动》让人感觉她从生下来就长了幅章含之老年的脸。这似乎解开了洪晃到底象谁的迷,或者为什么她不那么好看。看电影时,终于发现洪晃那张脸和章含之的那张老脸那么相象;想必从孩子起,她那张还有点喜剧性的脸就没怎么变过, 即使是在她“更”的时候(我是说那电影里的角色和用电影里的语言)。老婆说:那活得自然潇洒;如果一个女人从生到死基本上是一张脸,她CARE什么!活得一个字:爽。
不过,我相信那下面的脑袋还真TMD好使!
————————————————
抱歉,故事虚构,名同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