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汉语知识人的历史写作我已读了不少,如黄仁宇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历史》、施展2018年的《中国史纲50讲》。而张宏杰2019年出版的《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是我读到的最好的作品。 已经去世的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是我最早读的,他是历史学家,接受的是西方学院教育,其《万历十五年》曾风靡中国,影响了许多人。《中国大历史》是他自己重讲中国史的一本书,要点自然不是要重写历史,而是通过自己的叙述,理出或证明自己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观点:技术上无法在数目字上管理从而无缘近代化。 施展的《中国史纲50讲》据说是他2018年的《枢纽:3000年的中国》的一种摘要,基本上也是把中国古代史通讲了一遍,但是有一些他自己的观点,比如什么历史学第几原则,等等。施展的特点是:远离政治和道德。不作道德评价可以理解,躲开政治与意识形态却匪夷所思。古代中国的皇权专制制度是最讲政治的,可以说,从秦朝到清朝,乃至今天红朝的中国社会的一切都围绕着政治运转。然而他的这两本讲中国古代史的书,却躲开了政治和意识形态,毫无疑问是为了顺应中共的审查制度。讲中国历史而躲开制度批判固然让施展的书顺利出版,却也让他的历史叙事显得单薄与奇怪。 张宏杰与施展相似的地方是:两人读大学时本科学的都不是历史,之后的硕、博读的是历史。不同的地方:张不讳言政治、思想、意识形态,而且重视这些因素在中国历史中的表现与影响。《简读中国史》让我们看到张宏杰在世界史与中国史阅读中比较、思考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反思中国的先进与落后,并进而从思想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等等重要层面上去分析中国元朝以来的落后与失败。 我不是学历史的,很多年都是文学青年,读了很多文学作品,近年才转向对历史的阅读。我无法也无意比较张、施、黄三人的学术造诣。然而作为一个中国历史的读者,我的阅读与比较告诉我:三本书都值得一读。然而如果一定要省略掉一本,我选择《中国大历史》;如果还得去掉一本,我会抛下《中国史纲50讲》。 那么,张宏杰的这本《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究竟好在哪儿呢? 首先是文笔流畅。就文笔而言,施展的《中国史纲50讲》也不错。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就略逊了。不知道和黄在西方受教育、工作、生活多年,英语思维对汉语思维的影响是否有关。 其次是《简读中国史》的结构好。 《中国大历史》中,黄仁宇基本是着眼于中国历史本身,从远古讲到现代,甚至讲到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台湾和香港。然而按时间顺序从远古讲下来,即便是简略地讲,感觉也是走马观花。正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一样,想要全部通讲,结果不免陷入历史的琐碎,反而不利于读者了解作者的观点或“史识”。 《中国史纲50讲》也是按时间顺序从商代讲起,一直讲到今日中国。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搁置价值判断,把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历史的基础,有些新意。然而避开对皇权专制(帝制)批判的做法却也让他的叙事欠缺力量与深度。 《简读中国史》没有按照秦以来的朝代一代一代讲下来。相反,张宏杰抓住“周秦之变”的关键,然后描述秦汉皇权专制的发展,之后把从秦到清的王朝周期性崩溃一并论述,最后把清末英国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大变局重点讲述。张的叙事,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宜,论证有力,远胜于钱穆、吕思勉、黄仁宇、施展诸人的类似作品。 最后:《简读中国史》好在史识。 钱穆《国史大纲》、吕思勉《中国通史》或许因为是教科书,重史实而无暇顾及史识。钱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实在拿不上台面,我看不出多少史识。当然,我们可以说钱、吕二人有他们时代的局限。 黄仁宇从西方历史学中获得启发,其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当年在僵化的中国很有启发。甚至我认为:施展、张宏杰、乃至祝勇等人的历史写作都或多或少受到了黄仁宇“大历史”角度的启发。黄主攻的是明史,因而《万历十五年》写得最好。其《中国大历史》只是在其主要观点基础上的叙事,有启发,但是他接受的西方治史严谨的特点多少限制了他的史识。好处是:他不讲过头话,不以偏概全。坏处也有:黄的“大历史”让我觉得不够大,不够贯通国史。 施展欠缺黄的学养,也没有黄的严谨,其中国历史的叙事根基不实,加之他似乎有意为中共政府出谋划策,从而完全避开了对皇权专制制度的批判,于是他的《中国历史50讲》写得好看,却剑走偏锋,颇有为中共政府服务的体制内特点。如果说得恶毒点,施展有为红朝辩护,帮助中共为民众洗脑的嫌疑。 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才是打蛇打七寸。比如,他强调了周秦之变,让我们注意到周代的封建制与秦朝之后的郡县制(皇权专制)之间巨大的断裂,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孔子想要复古。他强调了从秦到清的王朝周期性崩溃的死循环,并且指出:中国历史的这一特点与世界许多国家大不相同。再比如,他还纠正了普遍的对儒家的误解。儒家虽然被汉以来的王朝视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然而从历史阅读可知:儒家一向只是幌子或画皮。拨开儒家的画皮,下面是法家或厚黑学的鬼魂。 虽然张不是历史学家,其历史写作也不是历史学专著,然而他阅读历史获得的史识却对我们颇有启发。假如中国历史周期性崩溃的规律还在起作用的话,中共红朝的倒台就是必然的。中共红朝的真面目是什么?不就是秦朝以来的二十多个专制朝代之一罢了。 难怪习近平想要“跳出历史循环”。而他这么说恰恰说明了他和中共都没能跳出来。习近平还提出了所谓“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全过程民主”,恰恰强调了如下事实:中国距离现代化还很远,中国距离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我之前写过:中国还在汉武帝时代?我保守了。准确地说,21世纪的中国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帝国并无本质的区别。时间过去了两千四百多年,中国依然还是那个古老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我猜想:秦朝的一个黔首(百姓)如果穿越到2023年的中国来,应该能够很快适应;而今天中国的一块“人矿”(或一棵“韭菜”,或所谓“人民”的一分子)穿越会秦朝,应该也能很快适应、融入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这句话不绝对,然而放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就特别有道理。从秦到中共,中国历史一直在朝代周期性崩溃的死循环中反复折腾。可悲的是:公元2023年,我们依然没有看到中国突破这一死循环的希望。 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对于我们跳出中共用来洗脑的伪历史,深入思考中国的历史与命运,认清中国的现状与规划中国的未来都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历史最终还是取决于生活在历史中的人们。中国与世界的未来和我们每个人(八十亿分之一)的作为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