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安澜:读《坚瓠集》小感(四)
《郑宪题诗》
我要说,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害死人。教科书教你是这样,实际生活行的是另一套。像济公活佛,民间喜闻乐道,其实谁也没有想一想,真的像济公那样行事生活,在现实中寸步难行,不遵戒律,首先得被佛门开除;再则去挤兑豪门大户,你不是活脱脱寻衅滋事吗。
读《郑宪题诗》,背脊发凉。整篇正能量。说郑宪在做大姓人家的门馆先生时,东家宴请返乡省亲的京官,叫他作陪,本来分配他的角色是男二号,他却老实不客气坐了首席,至此,文曰“宦颇愠”。鲁迅大概说过,说中国人对排名次是十分在乎的;如果要挪动既成事实的一桌一椅,那是要大费周章的。那,你郑宪既然如此老卵,宦隐忍在先,机会来了,当然要找你茬,考考你的实力,以期羞辱你一番。报复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德行。文人相考,当然是比诗才。
可以想像,文章的路子是郑宪在当庭为座中所挂《杨太真图》《朱买臣采樵读书》《韩淮阴乞食漂母》三图配诗,郑宪搁笔,“一座称善,宦乃愧服”。文章以此结尾,我却以为,刚刚开始。首先宦是不是真的心悦诚服,尚且是未知数,其次宦会不会运用自己的人脉手段来作弄一下郑宪,这样推论下来,让人惴惴不安。郑宪恃才傲物,不啻是为自己挖坑。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又一例证。唉,道家不是早就教导说“抱朴、守雌、怀柔、示弱”的吗,郑宪不会不知道。
郑宪有才,相熟的人才为他推荐于某大姓做门馆授徒,他老实不客气屁股往首席一坐,起先所有人感觉一定是四个字:不识好歹。既驳了东家的面子,也是不给京官面子,还间接驳了推荐人的面子,就为了一个本来就不是你坐的主位,一下子得罪了三方面的人。今后,知道你臭脾气的人,都会对你退避三舍。你纵然有才,但你不识趣,在人际交往当中,必然越走越窄。再说,东家已经给你预备了主客位,希望你为酒席助兴,同时你也无形中为你和京官搭上了一根线头,你不可能永远做门馆先生,今后你无论是进京考科举或者科举中榜,认识京官,就多一条路子。现在你倒好,反客为主,夺了京官的面子,虽然他碍于一众宾客的面,不得不凑趣鼓掌,跟着叫一两声好,心里到底是不舒服的。一个心结弯弯绕,千年万年难解开。
有钱人有名望的人设宴,宾主尽欢是最惬意的。大家都有面子。中国人好面子,在这样的酒宴上,吃什么不重要,座位席次是最要紧的。文人,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考功名是必由之路。既然是必由之路,那在京中有一点关系网总比没有要强,郑宪这样夸张的夺席,让京官心存芥蒂,恐怕这个恶京官到死也不会忘记这个不知趣的郑宪,郑宪无疑是自寻死路。郑宪纵才得瑟于一时,酒后不知会不会为自己的鲁莽后悔。我看,郑宪驳了东家面子,恐怕授馆这碗饭也端不牢。郑宪啊,真替你捉急,我抓耳挠腮,但我们相隔了六七百年,使不上劲。
还有一说是这个才的问题。《坚瓠集》只说“明长乐郑宪”,当然没有完整的履历,所谓笔记小说,也就整个人的一个片段。但从这个片段、从郑宪不通人情世故这个角度来看,郑宪的命运,好不到哪里去,多半沦落成怀才不遇的老学究。你看历史上曹操之于杨修,王勃做《滕王阁序》,都是年轻早慧。虽然文人写文史,对恃才傲物者多有偏袒和同情,中国人历来在人际上讲究一个圆熟,考诸史实,恃才傲物者难有好结果。少年得志,文采风流者,因为生活积淀少,文章泰多有华丽无气骨,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可以语人生,文章也就缺少压舱石一样的生命感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看民间野史,早慧的人一般多早夭。
2023年7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