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名子的博客
  2012 已过 ,你还在等我!
我的名片
名子
来自: 南京,美国,火星...
注册日期: 2007-09-29
访问总量: 770,21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小小博客天地, 天天开开心心
最新发布
· 深夜蛙叫-纪念张贤亮
· 给Coconut
· 我有一首未写完的诗
· 给墨西哥海湾的云
· 她有一个如此浪漫的网名
· 我的一段网恋奇缘
· 寻找 Gaia -告别万维博客
友好链接
· 海云:海上的云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新蓑笠翁:新蓑笠翁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紫荆棘鸟:-*-紫色王家思絮絮-*-
分类目录
【1912的诗】
· 我有一首未写完的诗
· 她有一个如此浪漫的网名
· 秋色无边
· 西班牙的红绸
· 回到西湖的诗人
· 风一般地留言
【诗人是人】
· 两对翅膀的撞击
· 南方的天空
· 谈点政治?
· 1912 的张爱玲
【拾廻篇(二)】
· 老同学 Vs 老情人 (珍藏版)
· 魂断GOOGLE - 我的云南行
· 给一上海人朋友...
【美国梦/秦淮河】
· 深夜蛙叫-纪念张贤亮
· 海归和舞女,还有Chinese Food
· 闲聊国内房价
· 小笼包-诗到底有没有写头?
· 清明节前油菜花
【我的秦淮(一)】
· 有一天我去了香格里拉
· 我不是一条热带鱼
· 鬼故事
· 我想做个幼儿园老师
【感知时间1】
· 【诗】你是我这里的情人
· 【诗】和乾隆漫步
· 【诗】蝶单飞 - CHINESE RAP
· 【诗】我和老子推背 - CHINESE R
【感知时间2】
· 【诗】古代的眼睛
· 【诗】古风重阳
· 【诗】大手和小手能相牵
· 【诗】江南晨雾
· 【诗】天水的谷女
【拾廻篇(三)】
· 【诗】再见 —— 一片红色枫叶
· 【诗】蛤蟆和鱼
· 【诗】油彩心情:红色的帆
· 【诗】遥远的恋人
【为什么不可能?】
· YOU ARE NOT ALONE!
· 欧洲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 男人的面相
· “上帝为什么不是个黑人?” 
· 从杨佳报复到朱令的被嫉妒...
· 漫谈突发事件的预测
· 女性会不会是天生的GAY?
· 三指老婆
【0808回国系列(二)】
· 8.混血香港
· 7.“昨晚和我在一起的是杨贵妃”
· 6.北京街头的沙发
· 5.北京 无云天
【0808回国系列(一)】
· 4.西湖印象
· 3.我在石河子等你
· 2.戊子鼠年七月八
· 1.从西安直飞
【寻虎记1】
· 其实你无名
· 互联网上的行李
· 新鲜红豆的味道不怎么好吃
· .色
· 纽约无浪漫
· 巴黎的约定
· 演员洪晃的脸
· 1912 的张爱玲
【女人啊女人(一)】
· 一个好女人得到的
· 北窗是背的
· 送一女海归 白鹭
· 给四十岁女人送行
【女人啊女人(二)】
· 女人的品位
· 给情人算命
· 简单女人的幸福
【女人啊女人(三)】
· 脱衣舞, 裸泳场和孩子娘
· 大房琐事 (Revised)
· 瑞典修女和波多黎哥的椰子
· 信和羊皮手套
【拾廻篇】
· 给Coconut
· 81年南京的夏天很热(结局)
· 81年南京的夏天很热(三)
· 81年南京的夏天很热(二)
· 81年南京的夏天很热(一)
【诗与美】
· 为什么诗不是随便写写的?
· 诗人的癫狂
· 诗的味道
· 你是诗人么?
【i蝴蝶恋(一)】
· 我的西安
· 我情愿丢失一段灰色的诗篇
· 网上的蝴蝶情人
【i蝴蝶恋(二)】
· 只给你——沙花
· 和上海女人私奔
· 笔直的腿
· 有一天我去了香格里拉
【i蝴蝶恋(三)】
· 澳大利亚的风
· 《一个叫蓝蝴蝶的诗人》
· 风色和外婆的宝石
· 琐碎
【i蝴蝶恋(四)】
【女人啊女人(四)】
· “真正的城市人长啥样?”
· 电影中的方言、、、
· 失聪的眼眸、、、for Easter
· 三指老婆
【女人啊女人(五)】
· 我和瑞典修女(四)- 风干的爱
· 我和瑞典修女(三)- 打破僵局
· 我和瑞典修女(二)- 胡言乱语
· 我和瑞典修女(一)- 椰子椰子
· 给林黛玉看病
【女人啊女人(六)】
· 两夜半-手机上的信息
· 我和情人就这样见面的-关于性爱
· 一年七天的情人;刘处长2%的生活
· 不算岁数的生日〔流水〕
【拾廻篇(一)】
· 门清
· 中国黑眼睛
· "为什么我没经历过天堂?&qu
· 文化的松弛
【拾廻篇(四)】
· 和博友瞎聊诗
· 吃螺蛳
· 我想等这场雨下了以后再告诉您
· 西安史诗(外一首)
【1912的事】
· 我的一段网恋奇缘
· 寻找 Gaia -告别万维博客
· 三元楼(4)
· 三元楼(3)
· 三元楼(2)
· 三元楼(1)
· 开博
【i蝴蝶恋(五)】
· 十六岁的葡萄
· iPad上的寄语
【1912的诗(四)】
· 我多想喊出你的名
【美国梦/秦淮河6】
· 在驶向南京的高铁上
· 关于两部小说的棉花絮
· 那个弹钢琴的女孩不再哭了(续)
· 那个弹钢琴的女孩不再哭了
· 清明: 外乡水半瓢
· 忆嫦娥
【秦淮河新情】
· 海归诗人和水摩小姐
· "我堕落成皇帝"
· 回国玩小姐: 一个妈咪的故事
· 城市月光 - 老头泡妞
【隐藏】
· 20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
· 给高行键剃头
· 圣欢岛的椰子-Original with pic
【感知时间6】
· 给墨西哥海湾的云
· 《曼陀罗-纪念那个死去的》
· 【诗】时间与大脑(六):处女
· 【诗】时间与大脑(五):抑郁
· haha
· 人走了,把爱留下
【感知时间5】
· 【诗】时间和大脑(四):荡魂
· 【诗】时间和大脑(三):天使
· 【诗】时间和人脑(二):纳西
· 【诗】时间和大脑(一):纺锤
· 老疼
【名子随笔】
· 老师是有些老朽了——
· 蚕与诗人
· 模仿猫效应–国内近来频发屠童案
· 换偶、群交、乱伦 >> 艾滋
· 汤圆--还是外婆的正宗
· 春回家园
· 中国的圣诞印象
· 海归和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 你看桃花 也痴迷 也随意
· 塞外菩提
【美国梦/秦淮河5】
· 记忆中的桂圆树
· 给你点上老庙的烛灯
· 你在雨中一个人走过
· 和老婆听歌
· 饿了
· 红颜如梦
· 伊妹搞笑: 当你回国的时候
【感知时间4】
· 我的一段夏威夷风情
· 深蓝色的海飘
· 写诗的热情
· 下辈子是个蛐蛐
【感知时间3】
· 妓女和女人---写在三八
· 二十年前
· 我上不了你的船
· X子登科 (珍藏版)
· 释怀人生包袱-电影《The Reader
【美国梦/秦淮河4】
· 回国过年
· 农民洗脚在北京
· 寻梅
· 雪域桃源: 原陵 “三绝”
【美国梦/秦淮河3】
· 出镜
· 新年雨窗
· 换胃
· 我开始喜欢北京
【美国梦/秦淮河2】
· 女人和球,我的圣安东尼奥
· 给冬天的梧桐 
· 巴塞罗那的红
· 高高的椰子树上
【四川,我的辣】
· 粉碎的话筒和躺下的灵魂
· 一只小小砣砣鸟
· 四川,我的辣
· 中国地震了, 诗人能做些什么
【外国诗话(一)】
· 被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
· 晚上吃的是美国饭,直反胃酸
· The Soul Mates
· Vsa – my cat's new name.
· BACK OF MIND
· Just Read and Write
· Cloud Iridescence
【1912的诗(三)】
· 一只幽默的黑公鸡
· 他左臂的弧线
· 无奈初冬
· 中国五月-纪念诗人屈原
【1912的诗(二)】
· 情人一剪梅
· 上海在江南
· 喂,红衣女郎
· 给妹妹,也捎带问候母亲
【美国梦/秦淮河1】
· 纯洁中的纯洁
· 饭后甜点的温馨
· 缺憾人生三大情:亲情、乡情、友
· 城市男孩,农村男孩
【---】
· 一个冬天的片段
· 纪念那个叫蓝蝴蝶的女诗人
· 尴尬
· 耐心
【寻找长翅膀的老虎(随笔)】
· 天使迷路
· 关于"后存在主义"
· 大脑文学
· 苍蝇的眼睛流泪了
【寻找长翅膀的老虎(诗歌)】
· 【诗】"我是一朵Y?"
· 【诗】看桃花开出怎样的结局
· 【诗】偶尔 女诗人 小孩 天使
· 【诗】当你遇见了风这荒诞的统一
【我喜欢的几首歌曲】
· 龚琳娜:故乡的奶奶
· 田跃君:林黛玉没有眼泪
· 陈昇:一夜北京
· 甜凯利:我们一体
【四川啊四川!】
· 四川真够潮湿,真够麻辣!
· 山顶上默哀的男人—在国殇日
· 领养地震孤儿
· 汶川地震牵动人心
存档目录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4/01/2013 - 04/30/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7/01/2012 - 07/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02/01/2009 - 02/28/2009
01/01/2009 - 01/31/2009
11/01/2008 - 11/30/2008
10/01/2008 - 10/31/2008
09/01/2008 - 09/30/2008
07/01/2008 - 07/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04/01/2008 - 04/30/2008
02/01/2008 - 02/29/2008
01/01/2008 - 01/31/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1/01/2007 - 11/30/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9/01/2007 - 09/30/2007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欧洲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柴野: 欧洲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4-16-2009

     

     目前正在中国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萨克森-波兰宫廷文物精品展展示了1718世纪萨克森宫廷收藏和使用过的各类文物珍品近200件。除了反映欧洲君权权力象征的宝座、徽章、封印以及奢华服装等艺术珍品外,大量中国风格的文物如瓷器、服饰、日用品和绘画引起人们关注。这些文物珍品均以中国题材为背景,但又会让人有一种外国版“中国制造”的感觉。原来这都是当时人们按欧洲的审美观念开发的中国题材产品,是欧洲文化中国元素的反映。

 

狂热的“中国风”

      400多年前,欧洲人对遥远东方的中国一无所知。1617世纪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在众多传教士当中,利玛窦是当时向欧洲知识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人物。他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他的《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当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却正在经历着教派纷争和战乱困扰。传教士们将一幅幅美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欧洲人面前,引发了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兴趣和关注。中国一下成了欧洲人梦幻中的乐土,特别是欧洲众多的王侯盯上了他们想象中的富庶的中国。从17-18世纪近200年的时间里,欧洲刮起了一场异常狂热的“中国风”。出于对中国的好奇心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工艺品的追逐风靡欧洲。那时,中国的商品抢着买,关于中国的书争着读。特别是景德镇陶瓷受到欧洲众多王侯的珍爱,被视为“东方的魔玻璃”,成为上流社会显示财富的奢侈品,包括举行中国式宴会、观看中国皮影戏、养中国金鱼等也都成为高雅品位的象征。中国的这种时尚慢慢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等。这种时尚还体现在中国式园林与建筑在欧洲的盛行。17世纪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为自己的一位宠妃建造了一座“中国宫”。这座建筑一经落成,立刻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效仿。一时间,欧洲出现了许多中国风格的代表性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德国波茨坦无忧宫里的中式茶亭,英国的逑园宝塔,瑞典、丹麦的中式凉亭和维也纳美丽泉宫里的中国屋等。

 

中国商品的仿制潮

      17世纪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往来已经相当频繁,大量中国产品输入了欧洲,仅在18世纪的100年间,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就达到6000万件以上。18世纪30-40年代,欧洲每年的丝绸进口量多达7.5万余匹。但是由于欧洲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太大,还是供不应求。于是,仿造中国商品的热潮应运而生。

     此次在故宫展出的萨克森-波兰宫廷文物精品充分体现出欧洲人对中国风格的追捧。当时萨克森选帝侯,同时也是波兰国王的奥古斯特,对中国瓷器的爱好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他不仅大量收集中国瓷器,而且于1710年在迈森地区建立了王室瓷器手工工场,制作仿中国的瓷器。奥古斯特大帝不仅想以此证明,这个手工工场能做出与中国瓷器技艺和艺术水平相同的瓷器,并且想摆脱对昂贵的进口贸易的依赖,同时进一步扩大他的收藏,他甚至还计划,把迈森的产品作为来自中国的瓷器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售。此时的萨克森王室不仅花大力气研究中国风尚的元素,而且本身也发展成欧洲中国风的中心。

      欧洲人仿制中国瓷器不仅仿制外形,还仿制图案,但他们的仿制品看上去让人觉得有些不中不西。据说,当时中国商人们为迎合欧洲市场的需要,竞相生产这种叫做“洋彩”或“广彩”的瓷器,反过来又使欧洲人以为这就是地道的中国风格。如展品中最为醒目的一件叫做“带鹦鹉的中国女人”的瓷器。瓷塑中的女性坐在红色垫上,这样一个姿态使人认为她应该是来自日本,但当时欧洲人并不了解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亚国家之间风俗习惯的差异,花衣、尖帽和鹦鹉赋予了人物一种异国情调,这看上去完全符合当年人们对遥远中国和那里奇特国民的想象。“赤龙餐具”是迈森瓷器厂为萨克森宫廷制作的第一套餐具,生产于1730年。奥古斯特了解道,龙凤分别象征中国的皇帝和皇后,所以他有意挑选了王室瓷器收藏中一个中国瓷盘进行仿制,这种赤龙图案一直为萨克森君主家族专有。奥古斯特时期,“中国风”达到了顶峰,就连坐落在萨克森城门前的皮尔茨谐趣宫也采用中国式屋顶和中国人物形象的立面画,使人一进入萨克森领地就有中国风尚元素的感觉。

      几百年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珍品一起在欧洲传播。向往东方的西方人越来越醉心于中国文化。它是中西文化的一次大规模接触和交流,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堪称空前。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