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圆明园兔、鼠首 2 月 25 日在巴黎拍卖后,很多中国人关注的问题终于有了戏剧性的暂时结果。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宣布,该基金收藏顾问蔡铭超先生通过电话委托的方式参与了圆明园兔首、鼠首在法国巴黎的拍卖,并成为最后的竞拍者。
“ 买而不付款,不结账 ” 这意味着,法国佳士得的此次关于兽首的拍卖已经变相流拍。英国《泰晤士报》 2 日发表评论说, “ 如果蔡铭超果真是胜出的竞拍者,那么,他不为这两件兽首付款的决定并不会对佳士得公司产生严重影响 —— 虽然它在国际艺术领域方面的声望会受到影响。佳士得不可能起诉蔡违反了合同,通常这种情况的结果是,低价投标者获得拍卖物。 ”
中国人一百多年的强国梦,一百多年都在梦想摆脱屈辱,今天,在强国的过程中,中国人正在努力恢复和处理对自己沧桑,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忆,崛起中也在寻找一种文化的认同。
1840 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文物流失的序幕。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园内四五十处殿堂文物进行了空前洗劫,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这样的国宝流失海外。接着是八国联军在北京 “ 纵兵三日 ” ,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自这次浩劫,北京 “ 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 ” ,所失 “ 已数十万不止 ” 。
除了宫廷文物之外,西方列强还对中国边疆文物进行了盗取。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的 “ 考古学家 ” 、 “ 汉学家 ” 等,曾几十次以考察探险为名到中国西部地区,掠走了大量珍贵文物。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斯坦因、斯文 · 赫定和伯希和。斯坦因在敦煌以少量银子 “ 买 ” 走 9000 卷文书和 500 多幅绘画,都是稀世珍品。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这位自 1947 年就从事博物馆工作的老人说起文物的流失痛心不已。 “192 2 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 1200 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从中国掠夺书籍 300 万册,重要文物 15245 件。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流失海外的有 26700 片之多,其中仅日本就达 12443 片。 ” 史老痛心地说。
另据介绍,在暴利的刺激下,自上世纪 80 年代,文物走私又使不计其数的文物外流。
2006 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成立, “ 国宝工程 · 海外淘宝行动 ” 正式启动。
“ 国宝不再流失的根本问题在于自己国力的增强,自信心的增加。有了这些,才能守住我们的国宝。 ” 国家博物馆一位文物专家说。
中国珍贵文物的流失数量高达几百万件,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的就超过100万件。中国流失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地。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数量,以大英博物馆为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博物馆,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博物馆,它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 年建馆时期。据大英博物馆近年来提供的年度报告显示,该博物馆共保存了23579件中国文物藏品,其中书画、织品等5 224件,金石、玉器和金属文物18355件。大英博物馆因此成为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
“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负责人牛宪锋告诉记者,他们曾做过调查,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收藏品还包括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据专家考证,这些文物大多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从中国非法劫掠而来的。
国家的文物和国宝,早就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民间参与追回的重要事务。这样的事例不少,“ 十九世纪末美国人买走尚未见重于法国画坛的米勒代表作《拾穗图》,二十世纪初法国人悔了,重金买回那幅小小的油画 —— 相当于整开报纸那么大吧 —— 巴黎人居然为此游行庆祝。 1904 年,一位自称爱国者的意大利人从罗浮宫窃走《蒙娜丽莎》,预备献给祖国,结果《蒙娜丽莎》在追索过程与媒体渲染中,遂得身价百倍,成为世界性超级神话。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战后归美国现代美术馆所藏,西班牙政府穷追不舍,美国人说,只要佛朗哥政权告终,便即归还, 1980 年,马德里终于迎回《格尔尼卡》,重兵把守,隆而重之。”(陈丹青退步集 聚散与记忆)
中国,在强国过程中已经面临处理和对待自己的历史记忆,讨回国宝是必然要走上的道路,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然趋势所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