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派功夫茶道图片见个人相册或页面左上 ( 小松,大松表演) 茶,我爱。 茶,没有咖啡的矜持,巧克力的热烈,中国人手里常握着一杯子,里面自然是茶,跟西方人手里常握着的杯子不一样,他们握着的是葡萄酒。 葡萄酒带来的是浪漫,而茶,在世俗疲顿的人世间,我们握在手中的杯中之物是平凡渺小之中见伟大的整个宇宙空间,是一种与自然合一的东方哲学和审美情趣。 可以想象葡萄庄园的美景,夕阳西下,那着装一身白色衣裙的女人,与黑色礼服的男子,伴着浓烈,甘甜的葡萄酒,透着激情与欢爱的气息…… 可是要把握住茶的品味和性格,就得去看那群山列列,云雾缭绕的壮丽自然了。在那里,人们在宁静之中,品着茶,突然冷静下来,在与自然的交流与思考中,把自身从粗俗中解脱出来,也许最后能悟出点人生真理出来。 云雾萦绕之下,自己也感觉带着点仙气了。 所以,葡萄酒使人放纵,松弛,而茶,却给人思想,成就一个高的境界。 茶,就制作工序来说要求干净,与公共卫生健康学有关,疗效与中医学有关,从茶的实物用品上来说,与考古学有关。生长与生态学有关,其哲学内涵与道有关,与禅有关,后来与佛有关。在当代与心理学有关,茶屋与建筑学有关,屋内,与设计有关… …。 常言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我去过蒙山的顶,在那里吃过新鲜的茶叶炒鸡蛋。今年回去,还去蒙顶山派大师开的茶馆和功夫茶培训基地。那天,只有大师的儿子掌们,学弟子亲自表演了功夫茶道,在“我是中华好男儿”的节奏刚劲的歌曲声中,手持一把长茶壶,滚烫的开水,从头顶流过,一滴水不外溅,都留入狭窄的杯中,担忧之中,充满着惊险。最后把那杯茶送到了我的面前。 可惜我是个俗人,喝惯了茉莉花茶,把口味给败坏了,心中有的只是“碧潭飘雪” 之类的花茶。我告诉陪同的李老师,她很吃惊;你爱喝花茶,好没有品味哟。最好的茶,是绿茶,尤其是蒙顶山上的绿茶,显然,她是大师的徒弟。她和丈夫每年都亲自开车去蒙顶山,亲自摘茶,然后呆在山上半个月,烘干和制作茶是很复杂和敏感的工序,最后把茶带回家中,装入专门保管茶叶的冰柜里面,冰柜只用来装茶叶。她告诉我;蒙顶山上的茶,除了每年给中南海进贡而外,散留在民间的茶中极品,在世面上是根本买不到的,因为产量太有限了,哪可能有那么多的极品,尽管商家自称他们卖的茶叶都是极品茶。 这样的茶友,确实算得上是发烧友了。 不过,我每次回去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一个名叫“顺兴”的茶馆。 进门去,灰色仿古的墙面雕刻着民风民俗,幽黯的桥下,红色鲤鱼悠闲地游过,鹅对着来人总要叫个不停,那农民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新娘的出嫁轿子,打谷子的机器都排列在那里。 进入大厅,四面都是古董商店。“顺兴”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具都是明代的风格,古董家具基本是真品,各个包间,风格独到。走在地板上,地板还“吱吱嘎嘎”作响。茶馆每晚上演两场功夫茶表演,变脸,和顶灯等传统剧目。 “顺兴”的中餐馆,也是我必须品味的地方,菜都是从自己开发的农场里面栽种并运来的,各种调料,鸡鱼鸭,猪肉和其他副产品,均出自自己管理的农场,食用就很放心,餐馆的菜,作工考究,味道很合口味。因为有朋友在那里,所以去的次数频繁,每次买单的时候,都享受打折,而且佳肴享用的是“经理餐”。 “顺兴”的当家人,年纪不老,却拥有三楼面积颇大的中餐馆和茶馆,古董店。顶楼一个现代艺术走廊,一个温泉浴馆,一个露田烧烤花园,和一个大西餐厅,这些个地方,除温泉浴馆本人不稀奇而外,其它都一一仔细品过来。最后,还是留恋灰暗的茶馆和古董店。 人说来很怪,一陷入古董环境里面,浑身就舒展起来,把玩着明代的雕刻功夫,真是很有意味。 “顺兴”有一对表演功夫茶道的孪生兄弟,是李老师的弟子,一个叫大松,一个是小松。我每次去的时候,就往他们那里跑,兄弟俩勤学上进,把功夫茶随时带到日常生活中。在那里,我品味了各种茶,也学了点茶道,偶尔在国外也卖弄一下,把西人弄得很陶醉的样子,不肯离去。 今年回去的时候,小松,大松自己开了个茶馆,自然我得去都照顾他们的生意,他们为人善良大方,所以朋友也不少,由于茶馆的闻名,他们俩见过的文化名人也多了起来,他们把金庸给他们俩的亲笔题词挂在墙上。 他们的茶室,设计不俗,茶屋以简朴和纯粹主义为精华,青色的土砖,屋里放着石头水缸,两只乌龟自由地在地上爬行。门为竹帘,画和书法作品不多,且都克服了繁琐,艳俗之气,空灵之感充满了茶屋,给人闹市之中一块超凡脱俗之地的感受。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进门就感觉精神爽。装茶的工具更是古朴,他们喜欢收集云南的普饵茶,有些装茶的家什又具有云南的风格。 记得有次,我去品茶,突然来了一个年轻女子,她很习惯的坐了下来,主动在那里表演起茶道来,表情自然大方,有礼有节,她跟我说道:茶吸天地之灵气,其表现为自然之态;先呈献给我一小杯热茶,带着闻茶香的杯;闻热香--品茶的品质。等茶冷却下来,然后再闻杯子里面的香气,闻冷香--品茶的本性。 等她走后,我恭贺兄弟有个同道的女朋友,结果他们俩都说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这位女子,今天是第一次看见她。 人与茶为友,相见何必曾相识,相逢又何必再相见呢。可惜现在小松,大松都去北京发展了,中央台也拍了他们的节目专题片。虽然我从他们那里购买的茶够喝上一些日子,可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舒心,转眼就变成了空。 每年早春,喝茶的习惯在我的家乡C城盛行。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除去冬日的僵硬。坐在粉红粉红的桃花树下,坐在雪白雪白的梨花树下,品着茶,看看风景。C城重新修建了河与江,环绕着整个城市,有多长的江与河,沿着两岸就有多少的茶馆。河两岸驻扎了白鹭和夜鹭,他们沿河水飞行,给品茶的人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活力。我们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就会领悟到生命之美,犹如爱情和诗歌,茶也变成了我们的艺术。 我回来的时候,得到了一点点极品中的极品茶叶,因为我的朋友帮助功夫茶的培训基地找到了出路,跟政府联合培训就业人才,政府给他们买单,结束了他们不稳定的办学状态。所以,如果再次回去的话,品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确实对绿茶的品味还需继续体验和深造,不夺人之爱,极品少,我就少拿一点。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来了兴趣,泡上一小茶壶极品茶, 品一品,全当假斯文一次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