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反抗压迫手记  
面对压迫,我们别无选择  
https://blog.creaders.net/u/203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天阔海
来自: 来处
注册日期: 2008-11-13
访问总量: 1,422,76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首发网站。
最新发布
· 《我的父亲母亲(母)》读后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诗人与哲人——读《徐志摩书信集
· 华人与美加政治——美国总统“辩
· 重读《棋王》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友好链接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分类目录
【随笔】
· 《我的父亲母亲(母)》读后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诗人与哲人——读《徐志摩书信集
· 华人与美加政治——美国总统“辩
· 重读《棋王》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中国历史】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诗人与哲人——读《徐志摩书信集
· 华人与美加政治——美国总统“辩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
· 谁杀了袁崇焕——读金庸的《袁崇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读书】
· 《我的父亲母亲(母)》读后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诗人与哲人——读《徐志摩书信集
· 重读《棋王》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北美社会】
· 华人与美加政治——美国总统“辩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奥杜邦:环保先驱vs.鸟类大敌
· 李翊云Dear Friend 读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人类的终结?——再读《人类简史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诗】
· war or peace
· 柿子(英诗汉译)
· 走向2024
· 再读北岛
· 谈论海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blues for a late friend
· 等待戈多
· 钟情正在我辈——读《纳兰词集》
· 寇恩的渴望
· 博尔赫斯诗三首
【翻译】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柿子(英诗汉译)
· 博尔赫斯诗三首
· 坐九路车到红海滩
· 译诗:而死亡必无力统御
· 译诗:某夜我出门
· 译诗:三个朋友的寓言和轮唱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暴君的脆弱——斯大林专家细论俄
· 焦虑六论
【第三视点】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当胡适遇上哈马斯
· 以巴冲突与有思考的立场
· 安息吧,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
· 孤独之病——观《伊尼舍林的女妖
· 鸦片战争: 一个神话
· 普京:一个疯子?
· 斯瓦辛格:致我的俄国朋友们
· 两种疫苗:打疫苗的中西对照
· 非理死钉主义
【反压迫】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诺奖得主批评西方国家的挺哈运动
· 局内人的视角——读Unveiled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毛主义的幽灵——我看美国挺哈学
· 落叶要归根,谁说的?
· 《周处除三害》的启示
【中国社会】
· 《我的父亲母亲(母)》读后
· 国家的敌人?——《天安门流亡者
· 诗人与哲人——读《徐志摩书信集
· 华人与美加政治——美国总统“辩
· 2024年6月4日:六四35周年纪念
· 言论自由的烈士——读《储安平与
· 以笔为刀——读Knife
· 永不熄灭的星火——读Sparks
· 幽灵之城的历史——读《北京零公
· 《带翅膀的种子》读后
存档目录
07/01/2024 - 07/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4/01/2009 - 04/30/2009
03/01/2009 - 03/31/2009
12/01/2008 - 12/31/2008
11/01/2008 - 11/30/2008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纽约印象——爱德华·霍普诞辰140周年
   

昨天,一朋友在芝加哥看到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的画展,说是这位美国艺术家诞辰周年纪念。手边恰好有一册2005年出版的画册,题为《爱德华•霍普的纽约》(Edward Hopper's New York),找来翻了翻。

1882年7月22日, 爱德华•霍普生于纽约市郊区的一个叫乃埃克的村子。1905年,霍普移居纽约城,一直住到1967年去世。霍普的主要艺术品依据媒介有三种:油画、水彩画和蚀刻版画。

在画册《爱德华•霍普的纽约》中,三种艺术媒介都有,然而绝大多数是油画,少量版画,水彩画更少。顾名思义,画册选取的是画家以上个世纪上半叶的纽约城为题材的画作。

根据维基百科,霍普有几幅比较出名的画:Automat (《自动售货餐厅》),Chop Suey (《炒杂碎》),Nighthawks(《夜猫子》),Office In a Small City (《小城里的办公室》)。除了最后一幅外,其它三幅都收在《爱德华•霍普的纽约》中。

可以说,这一画册是霍普的纽约印象。然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

一言以蔽之:荒凉、阴郁、孤独的纽约人与城。

“城与人”是霍普这些画的主题。如果仔细观察,是“大城”与“小人”之间的强烈对比。城,多是建筑物内外的某些个局部,突兀,甚至有些丑陋,却往往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而城里人,或城市生物们,或男或女、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在画面上占据的空间往往是一个小部分。

从色彩上,阴郁的色彩占据画面的主要空间。光线与明亮的部分似乎是为阴影与阴郁的色块做陪衬的。

画中的人物,即城市生物的神情、姿态或动作,处处透露出孤独、落寞、疲惫、或悲哀的情绪。

城与人之间有一种明显的张力,一种压迫感,仿佛是大城在压迫着小人。城市的局部往往突兀、丑陋、僵化、死气沉沉,但同时却也强大、警觉、仿佛在虎视眈眈地监视着城中的人们。

如果把我的感觉用一句话来描述,会是:在一个缺乏生气的钢筋水泥森林里,住着一群同样缺乏生气的孤独的人们。

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具体的作品:

芝加哥美术馆馆藏的Nighthawks (《夜猫子》)描绘的是纽约城夜间某个街角的一个小咖啡馆。所有人都在画面的右半部分,中间略偏下的位置。总共三个顾客一个侍者,都只露出半身。位居画面中心的是一个背对画面的男顾客,他展示给我们他孤独的背影。在他的右边,面对我们的是两个顾客,一男一女,并肩坐着,穿着入时(1940年代),每个人面前一个咖啡杯。女子一头金发,似乎化浓妆,红唇白面,一袭红裙子,双眼注视着右手中一件绿色的事物。女子的左肘撑在吧台上,左手一直伸到男子夹烟的手边上。男子全套西装,头戴礼帽,右手夹着一支烟,右边脸面对我们,他的眼神望向吧台里的侍者,似乎在说什么。吧台后面的男侍者左边脸侧对着我们,半弯着腰,双手在吧台后面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双眼与面对我们的男子对视,似乎在接收什么指令。

画中的人是孤独的。背对画面的男顾客孑然一身,陪伴他的只有他身边的一个咖啡杯。唯一的女顾客一脸疲惫与失意,独自注视着手中的什么东西,与她身边的男子、整个咖啡馆、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隔绝开来。冷色调充斥着整个画面,暖色调似乎被包围着、退却着、减少着。即便是坐在一起的那对男女,他们给我的感觉像是共享孤独的同谋者。即便是有眼神交流的男顾客与侍者之间:有的也只是面无表情、公事公办的信息交换罢了。

总体的感觉:这幅画仿佛是一个梦境,一个夜幕下孤独的城市生物的梦境。

霍普被认为是上个世纪初美国写实主义流派的杰出艺术家。然而观赏《爱德华•霍普的纽约》画册,我感觉到更多的不是现实,而是梦境。当然,题材上看,他是在写实,然而他的画给我的观感却总像是某个梦境,某种跳出了具体环境的情绪、感觉、或思绪。在霍普写实主义的外表下,似乎有现代派艺术的暗流,有人认为是“表现主义”。

总之,霍普的画作是有意思的,不是那种你看过容易忘记的画,而是你看过之后就有了一个印象,似乎读出了什么,也许说不出来,但是感觉到了的某种意味。传统的写实与不传统的意味之间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张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