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朋友在芝加哥看到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的画展,说是这位美国艺术家诞辰周年纪念。手边恰好有一册2005年出版的画册,题为《爱德华•霍普的纽约》(Edward Hopper's New York),找来翻了翻。 1882年7月22日, 爱德华•霍普生于纽约市郊区的一个叫乃埃克的村子。1905年,霍普移居纽约城,一直住到1967年去世。霍普的主要艺术品依据媒介有三种:油画、水彩画和蚀刻版画。 在画册《爱德华•霍普的纽约》中,三种艺术媒介都有,然而绝大多数是油画,少量版画,水彩画更少。顾名思义,画册选取的是画家以上个世纪上半叶的纽约城为题材的画作。 根据维基百科,霍普有几幅比较出名的画:Automat (《自动售货餐厅》),Chop Suey (《炒杂碎》),Nighthawks(《夜猫子》),Office In a Small City (《小城里的办公室》)。除了最后一幅外,其它三幅都收在《爱德华•霍普的纽约》中。 可以说,这一画册是霍普的纽约印象。然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 一言以蔽之:荒凉、阴郁、孤独的纽约人与城。 “城与人”是霍普这些画的主题。如果仔细观察,是“大城”与“小人”之间的强烈对比。城,多是建筑物内外的某些个局部,突兀,甚至有些丑陋,却往往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而城里人,或城市生物们,或男或女、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在画面上占据的空间往往是一个小部分。 从色彩上,阴郁的色彩占据画面的主要空间。光线与明亮的部分似乎是为阴影与阴郁的色块做陪衬的。 画中的人物,即城市生物的神情、姿态或动作,处处透露出孤独、落寞、疲惫、或悲哀的情绪。 城与人之间有一种明显的张力,一种压迫感,仿佛是大城在压迫着小人。城市的局部往往突兀、丑陋、僵化、死气沉沉,但同时却也强大、警觉、仿佛在虎视眈眈地监视着城中的人们。 如果把我的感觉用一句话来描述,会是:在一个缺乏生气的钢筋水泥森林里,住着一群同样缺乏生气的孤独的人们。 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具体的作品: 芝加哥美术馆馆藏的Nighthawks (《夜猫子》)描绘的是纽约城夜间某个街角的一个小咖啡馆。所有人都在画面的右半部分,中间略偏下的位置。总共三个顾客一个侍者,都只露出半身。位居画面中心的是一个背对画面的男顾客,他展示给我们他孤独的背影。在他的右边,面对我们的是两个顾客,一男一女,并肩坐着,穿着入时(1940年代),每个人面前一个咖啡杯。女子一头金发,似乎化浓妆,红唇白面,一袭红裙子,双眼注视着右手中一件绿色的事物。女子的左肘撑在吧台上,左手一直伸到男子夹烟的手边上。男子全套西装,头戴礼帽,右手夹着一支烟,右边脸面对我们,他的眼神望向吧台里的侍者,似乎在说什么。吧台后面的男侍者左边脸侧对着我们,半弯着腰,双手在吧台后面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双眼与面对我们的男子对视,似乎在接收什么指令。 画中的人是孤独的。背对画面的男顾客孑然一身,陪伴他的只有他身边的一个咖啡杯。唯一的女顾客一脸疲惫与失意,独自注视着手中的什么东西,与她身边的男子、整个咖啡馆、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隔绝开来。冷色调充斥着整个画面,暖色调似乎被包围着、退却着、减少着。即便是坐在一起的那对男女,他们给我的感觉像是共享孤独的同谋者。即便是有眼神交流的男顾客与侍者之间:有的也只是面无表情、公事公办的信息交换罢了。 总体的感觉:这幅画仿佛是一个梦境,一个夜幕下孤独的城市生物的梦境。 霍普被认为是上个世纪初美国写实主义流派的杰出艺术家。然而观赏《爱德华•霍普的纽约》画册,我感觉到更多的不是现实,而是梦境。当然,题材上看,他是在写实,然而他的画给我的观感却总像是某个梦境,某种跳出了具体环境的情绪、感觉、或思绪。在霍普写实主义的外表下,似乎有现代派艺术的暗流,有人认为是“表现主义”。 总之,霍普的画作是有意思的,不是那种你看过容易忘记的画,而是你看过之后就有了一个印象,似乎读出了什么,也许说不出来,但是感觉到了的某种意味。传统的写实与不传统的意味之间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