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好吃的人,也称着吃货。
明明是人,为什么要比喻成货呢? 这个原因是来源于人们对于吃的,爱恨交加的复杂心理。
当人们赚到钱的时候,成功的时候,就要欢喜,一欢喜就要庆祝,这跟动物的本能是一样的,人不就是一高级动物么。连狗都是这样的,当等家里的主人都回来齐了,狗一高兴,就欢喜地开始动自己碗里的食物。
不过呢,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吃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负担,所谓食色人生,后者还可以忍一忍,尽管不爽,但是饥饿就不是能忍受的问题了。也可以这么说,大凡一直饥饿的人,必然也会导致性饥渴。
在以前的忆苦思甜活动中,原本意是教育红色下一代不变色,但是,那个时候还是有反骨的人就说:既然活得那么苦,吃得那么糟,还不如早死早超生算了。
这,这,这也太反动了嘛
对于吃来讲,还最能调动人的原始本性,那就是:一个人活得凄凄惨惨的,老是挨饿,周边的人还会是有同情心的,多余之余,也乐于慷慨一点。反之,一个人老活得幸福,不缺吃的话,周边的人,难免就会羡慕,嫉妒,加恨了
当北欧这边早春来临的时候,当有一点点阳光的时候,中午时分就会闻到烧烤的烟味飘来,那味道总比烤好的食物还要香,在这里,经过漫长黑夜严寒的人,对于好天气的盼望,就如一个人随时都希望自己拥有钱财而不为生活而愁苦那样,迫不及待地要把握好这个时机。
我在国内的朋友现在老感叹说:以前的人,是因为没得吃的饿死,现在的人,有了,又是吃死。
追究原因是什么呢?
曾经有过这样的烧烤,你肯定没有吃过。
小淼虽然是70后,但是母亲怀上她是个意外,当时父亲因为家庭是自贡盐商的后代,被下放到郊区的砖瓦厂劳动,母亲生下她,是因为可以逃避一下短暂的苦力活。小淼生下来后,父亲郁郁寡欢,在绝望中很快就病死去。小淼有个大哥,虽然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长兄当父,而现实总有差距,这兄长天性自私,好像跟他们娘母都不是一家人一样的,总抱怨她们欠了他很多,没有好日子过,也吃不到什么,整日喝些低劣的干白酒烧愁,当大哥跟母亲吵架的时候,母亲就说:你尼姑尿喝多了,我不跟你说。
在那样食品匮乏又充满饥饿感的年代,母亲自然是白白养了一个没心没肺的白眼狼啦。
小淼喜欢画画,长大后自己拜师学艺,师傅更乐意把她当长工来用,挣不到一分钱,苦的时候,在广东那边一天只能吃上一个粽子。当她送给我她画的一幅小幅油画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她送给我了一张大饼。
我问她:一天吃一个粽子的时候苦不苦?
她却解释说她其实是一个很好吃的人,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可吃的,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死了,她觉得扔了实在是可惜,就在院落里面,用火烤着吃了,还说了一点细节......
这次,我就没有问她吃着香不香了,手臂两边起了鸡皮疙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