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http://www.jianxinzhenli.com
亲爱的听众朋有平安,我是雷牧师。欢迎你收听《彼得前书查经系列》,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彼得前书第二十一讲—世界末日的前一天。请翻开圣经彼得前书4:7-11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相互款待,不发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侍,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妈妈教了我两个祷告。一个是饭前祷告;另一个是睡前祷告。饭前的祷告是这样的:“神你真伟大,你真美好。我们一起感谢祂赐下的食物,主啊﹗祢施恩的手使我们得饱足,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睡前祷告是:“现在我要躺下睡觉了。主,请你保守我的灵魂。如果我在睡梦中死去,主啊,请你接收我的灵魂。”在这两个祷告中,第一个似乎比较简单,因为措辞比较简短。但是第二个就显得深刻多了。甚至会让你觉得“太恐怖了。”!
第一个祷告是感谢主,因为祂是你一切祝福的源头,第二个祷告说到了生命的不确定性。虽然我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要祷告“如果我在睡梦中死去”还是挺沉重的。
我们通常认为死亡应该是在一场大灾难之后。但是事实上,死亡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数大约是5500万,平均大概每0.7秒就有一个人死亡。而在中国每天大约有2万6千300多人死亡。
有一位姐妹下班回家,发现她91岁高龄的母亲坐在沙发上过世了,客厅的电视机还开着呢。这位老姐妹爱主爱人,生前常常祷告求主让她在睡梦中过世。她还把每件事情都预备好了,交代的清清楚楚。
如果睡前的祷告变成了事实,你该怎么办?如果那多年以来一直从东方升起,并照耀着你的太阳,突然不再升起,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知道,今天是你在地上的最后一天,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知道,你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你该怎么办?你会做什么?你要怎么活?
在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7节)时,他想到了类似的事。不同的圣经学者对此理解不一。但这个短句里确实包含了我们死亡的那一天。对那位过世的老姐妹来说,一切地上的事,在她安息的那一刻都已经结束了。所有地上的事,对死去的人来说都已完结了。当死亡哪天临到你和我时,我们将不会带走世上的任何东西。你的希望、你的梦想、你的思想、你的计划,还有你地上的朋友,这所有的一切在你死后都会结束。那些在你死后仍然活着的人,会继续过他们的生活,只是他们的生活里没有了你,因为你进入永生和主在一起。
毫无疑问,彼得想说的至少包括了这些,同时他的信息也包括了主耶稣基督的第二次再来。当祂再来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秩序就要变了。那么你离祂来到的日子,还有多久呢?新约告诉你,祂再来的日子近了:
“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罗马书13:12)
“主已经近了。”(腓立比书4:5)
“主来的日子近了。”(雅各书5:8)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启示录22:20)
多快是近了?如果你读过C.S.鲁益师的名着《纳尼亚传奇─黎明行者号》这本书,你也许会记得露西和阿斯蓝的对话,阿斯蓝就是那只狮子,代表着耶稣。
“不要那么难过,我们很快就会又见面了。”
“请问,阿斯蓝”,露西说“你所说的快了,是什么时候?”
“任何时间对我来说都是快了,”阿斯蓝说着就消失了。
我们到了吗?
神确实看所有的时间都是快了,因为,祂就是掌管时间的神。祂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当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的时候,祂用 “近了” 这个词来表达“即将到来”的意思。
让我举个例子:假设你们全家人要去北京的颐和园旅游。从你家到北京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你的孩子还小,没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感。去北京,你得先到镇上,然后坐车到城里,最后搭上去北京的火车。在去镇上的路上,就听到孩子在问“我们到了吗?”。到了城里之后,你又听到孩子问“我们到了吗?”当你们的火车中途停靠的时候,孩子又问“我们到了吗?”如果你们这趟火车要坐8小时,你的孩子肯定会不耐烦地问你好多次:“我们到了吗?”好不容易下了火车,他们还在问:“我们到了吗?”终于你们搭上了去颐和园的公交车,或者是出租车,穿过了北京市区,你又会听见“我们到了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们还没到,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了,离那儿不远了。” 这个答案,无论是针对在镇上问的问题,还是在火车上问的,都是正确的。你还没有到那里,你还在路上。你前进的每一里,都使你更加接近目的地。
关于主什么时候再来,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因为主计算时间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两千年前,一千年前,五百年前,五十年前和五年前就知道主来的日子“近了”。这么一想,那你离主来的日子,就已经很近了。你在镇上,比在家里更接近北京,在搭火车的城里,比在镇上更接近颐和园。当我们的生活不停往前走,主来的日子也随着一起越来越近。
我们的信仰告白用了两个特别的词来描述主的再来。一个是“亲自的”,也就是说,主祂自己将要再来;另一个是“即将来临”,这意思是祂随时可能会再来。
如果你相信主会再来,那你该怎样生活呢?第7节里的关键字是“所以”。这是一个结论、推理、推论和要求。彼得在这段经文里暗示你,如果你真的相信耶稣基督,真的相信历史的高潮将会发生在你身上,那你就要过一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
彼得向那些依然过着从前那样不敬虔生活的信徒,指出了四件事。
一、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7节)
希腊文里“谨慎”(clear minded) 这个词,同时也用在马可福音5章15节,那被鬼附的人被基督释放之后的状态。鬼被赶走之后,这个人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in his “right mind.”)。这个词描述了一种自我情感控制的状态,因为情感得到控制,在高压之下,你不会萎靡、或情绪波动、或生气恐惧、或失去你的冷静。
让我举个例子。现在有两个球队在比赛,随着比赛最后倒数计时的开始,穿蓝白球服的队员就显得很紧张、手忙脚乱和害怕,他们很快就丢了球;而穿橙色衣服的球员则显得很冷静、从容不迫、胸有成竹,他们的眼里毫无恐惧。观众开始数倒计时:5、4、3、2。在最后0.5秒,来自尼克队的林书豪远投最后决杀的三分球。最后尼克队以90-87的比分略胜一筹,打赢暴龙队。为什么?因为他们在紧要关头还能保持冷静。
如今,因为通讯和高科技的发展,曾经需要几个世纪、几十年或几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几星期、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能完成。今天甚至有了十亿分之一秒这样的计时单位。
现在很多人都没办法承受生活的压力,他们就是觉得无法应付。如今,为了生存你实在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如此,你才能用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为什么?彼得说“这样你就能祷告了”。如果你总是神经紧张,在各样的事情上奔波忙碌,面对极大的压力,你就很容易变成一个被局势迷惑、困扰和控制的人。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你无法静心祷告。你的心会不停地担忧,无法专心,你实在就是不能祷告。我相信你以前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高度紧张的时候,就是无法慢下来给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祷告。
这星期,我看到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我们没有祷告地活着,那么我们就会没有希望地死去。”坚持祷告确实不容易。正当你准备开始祷告的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了音乐,而这音乐,使你想起了上周的一个对话。没多久,你就发现你根本就不在祷告,因为你的心思已经分散,无法集中了。我想要说的是:随着末世的来临,不要惊慌,要祷告!保守你的心使你能静心祷告。我仅有的一个建议是,在你开始一天的生活之前就祷告,在你一起床,一天的压力还没临到你的时候就祷告。以祷告开始你一天的生活,你比较容易保持冷静沉着。
二、快快地原谅别人所做的蠢事(8节)
“切实”这个词也许翻译成“热烈地”更好。“热烈地”这个词一般用于描写运动员,在训练他的肌肉,或者一匹马在飞奔。这个词还刻画了以下画面:一个好像上了发条的跑步运动员,一个跳跃起来为扣个篮板球的篮球运动员,或是一个足球运动员扑向迎面飞来的球的。它是一种延绵不断、韧性坚强的“切实的爱”。你要做出一些努力,因为真爱是很艰难的,真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旦真正了解一个人以后,真爱就意味着你将会为他们而陷入困境,扩展你的极限,把自己放置于一个会受到伤害的位置上。C.S.鲁益师在他的书《四种爱》中是这么说的:
“爱是很脆弱的。爱任何的东西,你的心都会被它占有,或者可能被伤害。如果你要确保它一点也不受伤害的话,你就必须不为任何人付出真爱。用你的嗜好和一点奢侈,小心翼翼地把它包裹起来,然后把它锁在你自私的棺材里,这样它就不会被伤害。它就成为不能破碎,不能穿透,和不可救赎的。”
去爱,意味着将自己的心完全敞开,即使有被深深伤害的可能也在所不辞,这也就是为什么彼得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这个要求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彼此切实相爱是因为“爱能饶恕许多的过错”。当别人冤枉你的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处理那个情绪、原谅那个人、忘记这件事,然后继续前行;或者尽力败坏他的名声,用仇恨挑起重重纷争。爱,不会公开一个人的隐私。爱,只会在私底下处理负面情绪,付出额外的努力来饶恕别人的过错,小心翼翼地处理它。这与仇恨完全相反。仇恨是把一切的弱点和耻辱展现在人们面前。爱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公开对付别人的过错。
有了爱,才有原谅,然后才有沉默。爱的记忆是短暂的,它的嘴唇是密封的。你需要明白什么是真爱,因为你会被很多人辜负。亲密的朋友辜负你的时候,承诺没有兑现的时候,别人给你写来不友善的信,以及你受到不公正批评的时候,真爱使得你对这些不会觉得惊讶。真爱,对别人的过错做好了准备,对伤害和不公平的对待也是有备而来。无论如何,真爱依旧。
昨天我们为一对新夫妇举行了婚礼。新娘看上去光彩四射。新郎,正如大多数的新郎一样,脸上挂着略显疲惫的微笑。他们站在我面前时,是如此的高兴、充满希望、满怀喜乐。他们都为踏上新的人生旅程做好了准备。看着他们,想着在这个时刻我经常想的:“他们对婚姻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当然了,在我结婚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在婚后的前几周,虽然你很会学到许多东西,但是仍然还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甚至几年以后,你仍然还在学习成长。师母和我结婚已经30年了,可我们依然在不停地学习。没有人在结婚的时候就明白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是婚姻专家,但我对这个很肯定。如果你想让你的婚姻成功的话,就要学会用真爱去饶恕许多过错。当我礼拜天讲到这个的时候,教堂里传来阵阵笑声。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在教会里。除非会众愿意用真爱来饶恕过错,否则没有哪个教会能长久地存在下去。这在工作上也适用。除非用真爱饶恕了过错,否则没有人能在一个岗位上长久地待下去。用真爱饶恕过错,你任何时候都需要。因为过错无处不在,真爱必须站出来饶恕过错。没有“切实的爱”,我们就无法在一起生活。我们有太多人,情感很容易受伤害。可是当你在家里想着自己如何被伤害,且越想越生气的时候,那个伤害你的人却毫无感觉,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他伤害了你。
那么该如何去“饶恕”那些不承认自己犯了错的人的过错呢?当别人都没有忏悔或悔罪时,说“饶恕”对吗?《饶恕的真理》的作者康恩德,提到了一个很有帮助的观点:“如果你想等别人来向你认错的话,大多数时候,你是等不到的。通常的情形是那些伤害了你的人,如果不是没有意识,就是看不见,或者是假装根本就没发生过这件事。如果你想要说服他们,使他们认错,通常会引起一场争论。”
康恩德说:无论怎样你都要饶恕。康恩德把彼得在第8节经文所说的,做了更详细的解说。我们要“饶恕”那些伤害了我们的人的过错。他列出了完全饶恕的六个标志:
1)你不会告诉任何人他们对你所做的。
2)你不会去威胁他们。
3)你不会让他们有罪咎感。
4)你会给他们台阶下以保留他们的面子。
5)你会把完全饶恕这件事做为你“人生的座右铭”,你必须坚持,会无限期地这样做。
6)你会为他们祷告,使他们得到祝福,摆脱困境。
作为一个基督徒这就是你的职责所在,成为一个饶恕别人过错的人。
三、不要再发怨言,开始学会分享神赐给你的东西(9节)
“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
款待的意思是:对陌生人表现出亲切、恩慈的态度。这在教会建立初期尤其重要,因为当时它还没有建筑场所。基督徒们在不同成员的家里聚会。那时,旅行布道家和圣经教师常常是住在当地基督徒的家里。因为那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有信誉的大酒店,当时的旅馆都很肮脏危险。早期的基督教会是建立在热情、对外开放的家庭里。那时候,能在自己的家中接待别的信徒是一种荣耀。
但在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发怨言”。这个希腊文的意思是“在喉咙里嘀咕”。但是为什么会有人不愿意热情接待自己的客人呢?以前的基督徒对家的看法跟我们现在的观念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家不仅是一家人的住所,还是服事别人的工具。他们明白,神给他们一个家,不仅是为了把他们与世界隔离开来,还是一个向服事别人的场所。我们多数人认为,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家人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当你偶尔打开家门时,只是为了娱乐几个亲密的朋友,和一群你挑选出来感觉不错、被认可的朋友。
但是款待和娱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向你的朋友敞开家门,是理所当然的,那是你最起码要做的。但是彼得却希望我们用自己的家来服事整个基督的身体,就是向那些在基督里你所不认识的弟兄姐妹敞开你的家;向宣教士、讲员、需要帮助的家庭、未婚妈妈和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一个可安歇的地方。
根据圣经,神给你一个家主要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作为你家人的居所,第二,成为服事神的工具。你的家从来都不是你资产净值的纪念碑,不是你身份地位的徽章,也不是你逃离这个世界的地方。家甚至更不是你招待亲朋好友的城堡,不是你瓷器的博物馆和你的画廊,不是你的花园,不是孩子的游乐场,也不是家具的展览厅。这些东西虽然美好,但却不是神给你一个家的原意。祂给你一个家,是为了给你的家庭一个住所和服事别人的地方。
我是这么理解这段经文的:家是你分享福音与开展事工的最好工具。好客是对别的信徒表示你的爱的一种方式。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开始,那么今天中午,请个人来你家跟你一起吃午饭。如果这吓着你了,下礼拜天再做。随着万物的结局近了,基督徒向彼此敞开家门,就显得尤其重要。
彼得最后要说的是怎么样与当地的教会融洽相处。
四、用神赐给你的恩赐去祝福别人(10-11节)
“各人要照着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侍。”从这简短的几个字中,我们学到了三点:1)每个信徒都有神所赐的恩赐;2)你的恩赐也许与别人的不一样;3)你要用你的恩赐去服事他人。第11节经文把属灵的恩赐分为两类——讲道的恩赐,与服事的恩赐。任何公开的、或私下的向一群人、或一对一讲解神话语的人,都属于有讲道恩赐的人。无论你是在讲台上,小组里讲道,或是带主日学,彼得说,你一定要传讲神的话。对很多教师来说,最大的诱惑是讲自己的话,而不是神的话。
服事的恩赐,包括了除讲道外的其他事情。比如说,为刚生孩子的妈妈煮饭,聚会结束后打扫卫生,为别人开车,数奉献,整理餐厅的椅子,在婴儿室为孩子换尿布,拜访病人,打个电话给朋友,写一张鼓励人的小卡片,奉献,祷告,或提供谘询辅导,唱诗歌,等等都是服事的恩赐。服事包括了一切让教会继续运转所需要做的事。无论你的恩赐是什么,用神所赐的力量来服事。
之所以会有多种不同的属灵恩赐,是因为神的恩典是“各式各样的”,就像外套上的褶皱一样。“各式各样的”这个词曾是用来形容各种不同颜色的布料的,现在可以把它想成是上帝那色彩缤纷的恩典。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我们长得不一样,来自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这很好!因为神的恩典不是单调的。当一束强光从棱柱上折射出来时,你会看见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虹所有的颜色。神的恩典也是这样。当神的恩典从我的生命折射出去时,你会看到绿色、从他生命折射出去是蓝色、从另一个人的生命出来则是咖啡色……,从有些人的生命里,你看到的则是各样的花点线条。教会需要每一种恩赐。没有哪个恩赐是因为太小,而不被神使用的。顺序是这样的:从神…到我们…再到别人。有一天,当你与主面对面的时候,祂会问“你是如何使用我给你的恩赐?”你不会被问到别人如何,但是你要尽到你管家的本分。
神赐下恩赐,然后再赐下力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善用神所给的恩赐和力量,去服事别人。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全部重心。这样生活的结果是什么呢?看看第11节经文是怎么说的,“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
所以我们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
• 你用神给你的恩赐做了什么?
• 从过去到现在你帮助过别人吗?
• 你的教会有没有因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好、更健壮?
• 你是在浪费神给你的恩赐?还是你用它来荣耀神?
二战的时候,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尊耶稣的雕像。轰炸机炸毁了这尊雕像,它裂成了碎片。镇上的居民收集了那些碎片,并在战后重建那座雕像。尽管这尊雕像有许多裂痕,但人们却更加赏识它。可是让他们沮丧的是,唯一一片找不到的碎片是耶稣的手。这使得他们很困扰,那只手上有钉痕,而那钉痕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他们原本打算把雕像搬下来算了,直到有一个人在雕像的底座上放了一块金匾,上面写着:“祂没有手,但我们有。”
祂没有手,但我们有
祂没有眼,但我们有
祂没有嘴,但我们有
祂没有脚,但我们有
我们是基督在这世上的身体。
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我们知道,末日将会是动荡不安的,整个世界将会天翻地覆,长期维持的准则会被推翻。人们会恐惧,道德会沦丧。国要攻打国,民要攻打民。
• 在这举世动荡的日子里,你要警醒祷告。
• 在这混乱不安的日子里,你要学会快速地原谅别人。
• 当你看到末日的来临的时候,请向别人打开你的家门。
• 基督再来的日子,越来越临近的时候,用你的恩赐去服事别人。
如果今天是末日的前一天,希望你仍然能够大声宣告,说“我为耶稣的热心,不减反增!”。阿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