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由一位美國人發起的對哈佛錄取種族歧視起訴,頓時媒介廣泛報道,街頭巷尾辦公室內,成為茶餘飯後話題。起訴方領袖是一位白人專業人權社會活動家Edward Blum,他為這一訴訟案建立了一個網站:http://harvardnotfair.org。從去年11月提出訴訟以來,引起各界關注及爭議。爭論的焦點從亞裔平權支援人士Ron Unz發表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是否統計方法是否科學可見一斑。按照<<華爾街日報>>的圖片(下面),與CAL TECH高增長率相比,過去二十年哈佛錄取好似有些歧視亞裔的傾向。但是,後者位於加州,申請人中華裔比例高很多,此種對比似乎不很恰當。
另一篇比較客觀和全面的分析文章(http://reappropriate.co/?p=7640)發現哈佛新生錄取似乎沒有太大的問題。該文擇兩個時間點比較,亞裔的人口增長與哈佛大學錄取率接近。2000年(全部申請者總錄取率10%)到2014年(錄取率7%)的競爭大大增高。而亞裔錄取率是從16。4%增到20%,這一段時間哈佛錄取亞裔大約增加3。6%(84人)。又按亞裔哈佛申請人理論增加1162人,實際增加了1176人來算,也比較合理。還有,儘管亞裔增加快按亞裔基數較快,但占總人口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亞裔們太用功了,人人都在拼爹,拼媽,幾乎在自相殘殺。常常發現在同一個學校里,在大家熟知的SPELL BEE, MATHCOUNTS, MATH KANGAROO, DEBATE TEAM,等多項活動中往往亞裔在死拼那個冠軍位置。如果有幾個亞裔存在,您的孩子就必須超過他的同班,同級,同校,同州的其他優秀亞裔小孩才可以贏得比賽。因此水漲船高,哈佛儘管不明確宣布錄取政策,但實際上是有一定的區域配額,否則NY或CA等華人積聚地將壟斷大部分名額,而小州,小城鎮,邊疆,山區,窮人積聚處等不毛之地的各類族裔,甚至連華裔基本沒戲。所以我亦認為,這次狀告哈佛不一定能成功。但本文目的不在此,而在當前議論紛紛時,把我的一篇舊文重播,介紹一些哈佛錄取的基本方略。
哈佛錄取新生標準概括為一句話--既高,又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努力,人人可考上哈佛和其他藤校。
那麼哈佛怎樣選擇錄取新生呢﹖ 哈佛大學錄取本科生的過程堪稱一門藝術。既有規矩可依,但又不抱着死的僵硬的標準不放。哈佛獨特,其他私立大學也有特色,各校之間錄取辦法也存在顯著差別。不僅一般美國人對於哈佛大學的錄取過程感到驚訝,就連哈佛大學的教授和職工也不清楚錄取過程!即便參與錄取的人員本身也無法從初步分析報考材料,預測出誰能夠被錄取,為此曾在哈佛新生錄取部工作過的王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教育諮詢專家)有論述。總之,哈佛錄取的標準不是死的,因人而異。宗旨為選擇一個全面的綜合的人才。哈佛大學選擇人才主要5個方面,智慧,個性特徵,領導能力,創造力,體育才能、成熟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intellectual ability, unusual attractiveness of personality, outstanding capacity for leadership, creative ability, athletic ability, maturity and motivation for a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以下借用王可的“錄取金字塔”的第一層開始論述。
1。 學業成績(第一要素)
首先從錄取的基礎開始:考試。美國沒有中國式的高考,標準是SAT和ACT考試。和中國高考相比,這兩種考試可能要容易。只需學習幾個月,去接受數學、語言、寫和科學(只出現在ACT考試中)基礎的知識和概念的測試即可。考試時間短,需要花費三個小時。如果不滿意,還可以再考一遍(有些學校會看你所有的考試成績,有些學校只會看你每個部分的最好成績)。拿了滿分尚不能保證獲得哈佛的錄取,並且很多沒有考出完美高分的人獲得了錄取。 為什麼,因為哈佛包括其他名校還要參考其他多種因素。學業優秀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定義的:SAT成績,IB成績或者AP成績,高中的平均分,地區、全國和國際學科競賽取得的成績。請注意,SAT成績只是整個學業優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太理想的SAT成績可以通過高中四年優秀成績和贏得數學競賽或者寫作競賽得到補償。但是,拿到高分和國際數學、物理學奧林匹克競賽獎牌的學生也被哈佛拒收了。我還有一位好朋友,她的SAT成績很低,而高中成績雖說還不錯,但也沒有達到很優秀的程度,卻被哈佛錄取(記住龍江頌里一句話﹕堤內損失堤外補,其他強項起了主導作用)。
2。 課外活動
這是“錄取金字塔”的第二層。美國高中學生對課外活動的“沉迷”到了我覺得影響學業的程度。當然,那些以學業成績、SAT得分為代價去搞課外活動的學生,也不會受到哈佛重視(運動員成績可以例外)。哈佛喜歡什麼都做、什麼都能做好的孩子。自然,哈佛特別喜歡有難以置信的特長的奇才,但光靠奇才是裝不滿校園的。現在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哈佛會看重學生的課外活動:
A。有本事測試拿滿分和完美地完成作業很好,但還表現不出領導力、雄心、願景和計劃的地方。
B。哈佛很難。不只是學習難而已,你得樣樣做好:作為學生、組織領導者、研究助理、兼職工作人員、實習生、朋友,以及哈佛社區公民。僅有分數“A”以外幹不了別的,仍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哈佛學生。
C。哈佛要的是具備激情、信念、人際交往技巧的人。思考深入,敢於行動和改變世界的人。你在課堂之外選擇做什麼,是對信念、興趣和未來抱負的表達和強烈體現。
哈佛喜歡質量而不是數量堆積。如果你在一個社團中是受人欽佩的領導,把一種樂器演奏得極好,就比你是10個社團的普通成員、僅能一般演奏多種樂器要強。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把參加過的活動一併列出,結果適得其反,不受招辦的青睞。
你也許有疑惑——這會不會使得家境富裕的孩子處於優勢地位?其實不然,柔弱的背景不僅不是缺點。招生辦公室喜歡學生的遠見和決心的體現,艱苦中的相對不顯著的成果,應蓋過那些成果突出,但環境優越的家庭和地區(該搬家,就得搬呀)。
如果你有很優秀的成績、卓越領導力、大量獎狀,在音樂會上演奏名曲,你會收到錄取信嗎?不一定呢﹗怎麼才能跨進哈佛的大門? 如果你父母是哈佛出生,並在捐贈,“成就”赫然,“傳承錄取”(Legacy Admission)。此情況確實存在,但為少數(哈佛中的95%也不是校友子女)。另外他們本身也優秀。大部分人錄取取決於下列因素﹕
3。 個人特質
“錄取金字塔”的第三層即為“可變因素”(X FACTOR)。“金字塔”的前兩部分是可測量的分數和課外活動的質量。個人特質,要怎麼評估是哈佛招生的重要而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呈多樣性,難以評價和預測。 多用三種方式評估個人特質:
A。申請大學的短文(我個人認為非常的重要)。不像公立大學,哈佛的入學短文實際上是作出來的。任何主題都可以寫,關鍵是怎麼去寫。你可以寫家族史,一件小事,……。如何傳遞出你的哲理、看法、觀點、個人發現和自知之明,才是評價的要點。表達方式更能折射出你的生活經歷,閱歷,意志,一個真實的有別於其他平平申請人的你自己。
B。面試。與所有常青藤大學一樣,所有申請人接受哈佛校友面試(為選項)。一小時左右的面試是非正式面談,由校友與申請人對其興趣,參與活動,性格,觀念,素質進行考查評判。比如措辭成熟、談話有趣、精通時事、飽覽群書,睿智,友好,謙虛而自信,志向,領導力,是被面試者充分表現個人特質的一個機會,而個人特質在大學申請的書面材料中難以展現。
C。申請的綜合得分。申請人各項成績作為一個總體來看是否超強並勝出?多個強加起來是弱了還是強了,很難說。綜合評分加在一起,若是一個有相當智慧、有成就、追求完美天天向上,富有天分的,有生活情趣的,關鍵是能給哈佛貢獻獨特品質的人(一個有機的整體-似中國的德智體全面發展)。
這裡沒有“魔法配方”。沒有什麼個性品格是比其他個性品格更被看重的。要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你就有成功的希望了。因為成功方式很多,但不可以複製。
但是照辦人員會很注意一個人在成長中是否有所感悟,是否有激情及使別人受益的能力。每個人都應該挖出自己有別於人的成長和收穫,來感動錄取官。有些哈佛(包括其他藤校)教授很喜歡古老的中國文化,介紹中國文化的元素也不錯,注意不要落入俗套。哈佛較多重視不同民族背景、經濟狀況家庭的學生。經濟不是問題。學校提供慷慨的經濟資助套餐:學生家庭年收入在120000美元以下的無須付學費;家庭年收入在120000美元及以上的,也只需付與收入相應比例的學費(10%)。哈佛要使任何被錄取的人都能夠入學。
哈佛本科招生是一門藝術,而非科學。它不僅是藝術,還是領導力與願景的榜樣,是尋求的所需學生整體品質的典範。招收學校所希望的學生品質出類拔萃,確保學校傲視群雄,獨樹一幟。
舊文: 試解哈佛錄取本科新生的標準
http://blog.creaders.net/mingebaixing/user_blog_diary.php?did=171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