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第53章 當梅爾?吉布森製作的電影《耶穌受難記》在美國初次公開放映時,因着不同的原因,那部影片引起了很大的爭論。首映的那天早上,我打開新聞頻道,想看看世上發生了什麼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談耶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在談耶穌;美國廣播公司在談耶穌;福克斯新聞頻道在談耶穌;美國有線新聞網在談耶穌。那天下午,我和一個朋友去看這部電影。回到家,打開電視,看到消費者新聞和商業頻道,一個專門播放財經新聞的網絡頻道,他們沒有談股票和債券,或介紹哪一位商業名人,他們在談耶穌。他們在討論為什麼主耶穌要死在十字架上。 第二天晚上,我們教會有450人去電影院看《耶穌受難記》。然後回到教會吃飯和討論。在看完電影、吃飯之前,我回家呆了幾分鐘。我把電視調到新聞頻道,他們正在談耶穌。晚上參加完教會的討論,回家之後,我把電視調到歷史頻道。你猜他們在談什麼?耶穌!在我一生中,這樣的事還沒有在美國發生過。梅爾?吉布森做了葛理翰牧師做不到的事;他把主耶穌帶到美國民眾生活的中心,哪怕只是持續了幾天。 文化的基準 我一共看了三遍《耶穌受難記》。我覺得這部電影很有震撼力,雖然有些地方讓人感到不安,讓人宣泄情感,但卻很吸引人,使人不能不看。我對自己說:“這部電影拍出了當時的樣子。如果我當時在場,看到的相信也是這樣的場景。”因為它演活了耶穌基督被針十字架的殘酷和強暴,所以這部電影被定為限制級。編導細膩地刻劃出世上的邪惡把主耶穌送上十字架,擔負世人的罪。然而,主耶穌得到最終的勝利。因為祂的死,不是彼拉多或猶太領袖要置祂於死地的計謀得逞;若不是祂甘願捨命,沒有人能奪去祂的生命。 我心裡想,這部電影表現出一種文化基準。很多電影、幾乎所有的電影,來來去去,不會引起太多人的關注。戲院放映一部電影,你看到影評、廣告,你決定去看那場電影。不管你喜不喜歡、要不要推薦它,大多數的電影不會改變我們什麼,也不會強迫我們去深思某個問題。然而有時,可能十年一次,一部電影來了,強迫我們去探索一些要緊的問題。《耶穌受難記》就是這種電影。你能從中領受多少,在於你怎麼想。 有些猶太領袖說,這部電影是反猶太人的。想一想,德國納粹興建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距離現在才七十多年,我不認為可以忽略猶太領袖的看法。很多地方都興起了反猶太主義,包括英國、法國、中東的大部分地區。我有一本書叫《過去和現在的基督殺手》,作者是一位猶太基督徒,書上有他的親筆簽名。他敘述那些基督徒向所遇到的猶太人高喊“基督殺手”的齷齪史。他用流利的文筆有力地指明當時把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罪不能都歸咎在猶太人這個族群上。如果那時的猶太人沒有殺主耶穌,那麼,是誰幹的呢?使徒信經清楚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神的獨生子,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瑪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 因着《耶穌受難記》引發出許多問題,我會從歷史、屬靈和最終目的來回答“誰殺了主耶穌”這個問題。 誰殺了主耶穌?I.從歷史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使徒信經的內容包括耶穌是從童女所生,直到祂的死,沒有提到期間所發生的事情,如:主耶穌的講道、行神跡;沒有一個字提到主耶穌在水面上行走,或斥責法利賽人,或醫病趕鬼。使徒信經教導我們,主耶穌降生就是為了要受死。“受難”這個字總結了祂的降生和祂的受死之間的生活片段。要留意的是,聖經從來沒有提到主耶穌微笑或大笑過。我肯定祂笑過,但福音書沒有提。以賽亞書53章3節說祂“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當祂降生的時候,希律想要殺祂;當祂開始服事的時候,家鄉的人反對祂(馬可福音6章3節);當祂在世上的生命快結束前,猶大出賣祂、彼得不認祂。主耶穌的受苦不是始於十字架上,祂的受苦是始於擔負世人的罪,自己甘願上十字架。 “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彼拉多知道主耶穌沒有犯該死的罪。為什麼要單單挑出本丟?彼拉多?為什麼不是該亞法?不是希律?不是猶大?不是羅馬兵丁?不是怒吼的暴徒?答案來自梅爾?吉布森所捕捉到一個震撼的場景。主耶穌剛被鞭打得皮開肉綻,滿身鮮血的站在彼拉多面前,祂的眼睛腫得張不開,祂的臉傷得不像個人樣。彼拉多吃驚、又同情的看着祂,輕聲的對祂說:“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麼?”他不是吹牛,這是毫不誇張的事實。身為羅馬在猶太地區的巡撫,他獨掌生殺大權。就算猶太領袖要害死主耶穌,如果沒有得到彼拉多的同意,他們的計謀都不會得逞。最終,彼拉多必須為主耶穌的死負責。如果是猶太領袖把槍裝上子彈,畢竟是彼拉多扣動了扳機。在電影和福音書裡,彼拉多知道主耶穌是清白的,但沒有勇氣釋放主耶穌。他說了三遍“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彼拉多知道主耶穌沒有犯該死的罪。他就像一個左右為難的政客一樣,屈服在羅馬上司和要置主耶穌於死地的猶太人的壓力之下。因此我被影片中的彼拉多和主耶穌、以及彼拉多和他妻子的對話觸動了。你可能知道,所有的對話都是用亞蘭文、或拉丁文說的。主耶穌對披拉多說:凡是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這句話一直困擾着披拉多。當彼拉多反駁問“真理?!真理是什麼?”的名句時,你聽到他用拉丁文說“真理”。當彼拉多要定主耶穌死罪之前,他私下和妻子商量。雖然這個場景沒有聖經根據,但是可信的。他問妻子:“你聽得見真理嗎?”他的妻子憂慮地回答:“聽得見。難道你聽不見嗎?”披拉多問:“要怎樣才能聽見?妳可不可以告訴我?”妻子答他:“如果你不願聽真理,誰也沒辦法告訴你。” 他的罪更大 因此使徒信經的作者提到彼拉多。他的罪更大,因為他知道主耶穌是清白的,還定祂有罪。有關反猶太主義和基督的死的爭論,應該就此結束。聖經和這部電影都清楚指出,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恨惡主耶穌,最多只是猶太領袖恨惡祂。當時所有的猶太人因主耶穌的身份分成三類:有的恨主耶穌,有的跟隨主耶穌,許多人還沒有立定主意。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本丟?彼拉多在羅馬帝國里只是個小人物。猶太巡撫的職權不像我們的省書記一樣。一個羅馬巡撫只做兩件事:收稅和維持治安。彼拉多考慮到的是確保社會穩定。無論是彼拉多、還是猶太的省長,在羅馬皇帝的眼中都毫不重要。猶太地在龐大的帝國版圖,全部地中海世界中只是一個細小的地域而已。那為什麼要提到彼拉多呢? 是他判處耶穌死刑的。 基督的死是在彼拉多做巡撫時候所發生的史實。正如有人說,“當我住在伊利諾伊州的時候,州長是羅德·布拉戈耶維奇。”是指出歷史特定時刻所發生的事件和人物。彼拉多的名字在基督受死的史實中被提及,因為當主耶穌受難時,他正處身其中。這意味着祂的受難是千真萬確,是有歷史根據的。 順便一提,《耶穌受難記》比《魔戒電影三部曲》在社會上激起了更大的爭議。《魔戒電影三部曲》是傳說、寓言,是一部故事題材和拍攝手法很棒的電影。它的內容是虛構,沒有人認為它是真實的。相比之下,雖然基督受死是真確的事實,卻使一些人感到非常惱火,因為世人只願意接受耶穌是童話中的人物而已,要他們相信祂是神的兒子、救世主的話,想都別想! II. 從屬靈的角度 “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 以賽亞書53章4至5節有關耶穌基督的死,彼拉多要負多大責任的爭論是永無休止。電影和福音書都表明許多人對耶穌被處死的事感到內疚。《耶穌受難記》裡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場景。我們都知道電影的出資拍攝和編導雖然是梅爾?吉布森,但他只在一個場景中出現過。在電影裡,在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所伸出的手掌上,出現一個握着釘子的拳頭,向兵丁示範怎麼樣將釘子釘進去的可怕動作。這隻握着釘子的拳頭就是梅爾?吉布森的手,除了這場景外,他和他的拳頭再沒有在這部電影中再出現了。他讓世人知道是他的罪將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當他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女主持人問他:是誰殺害耶穌的,他說:“是我們。” 讓我們思考以賽亞書53章4至5節:“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先知以賽亞在這兩節經文中,有四次提到“我們”——我們的憂患、我們的痛苦、我們的過犯、我們的罪孽。誠然,是我們的罪將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以賽亞書53章6節)。 十二世紀的法國修士聖伯納多寫了一首著名的詩歌《至聖之首受重創》,現在分享其中一個中文譯本。這首詩歌的第二節描述的是我們的罪,以及主耶穌的死: “我主禰受盡苦楚,罪人得蒙恩典,禰受創痛至死亡,是因我的罪愆; 思念苦刑我當受,俯伏我主腳邊;懇求繼續賜恩典。願常贍仰聖顏。” 其中一句“是因我的罪愆”,將世人的問題描寫得淋漓盡致。我們最擅長的就是犯罪悖逆神,不是嗎?罪惡致使我們與神隔絕,我們任意妄為干犯神。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是個循規蹈矩的好人,或者至少不像隔壁的老鄉那麼壞。又或許我們自以為沒有幹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然而,我們的內心仍是污穢的,雙手不是潔淨的。我們欺騙別人、撒謊、說閒話、誣告別人、諸多藉口,以求脫罪、抄近路、發脾氣、虧待別人。當我們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時,便清楚曉得自己的罪有多大。在各各他 (髑髏地) 的光照下,我們都乏善可陳,都污穢不堪。這就是為什麼最偉大的基督徒都對罪不斷自我省察的原因。你越親近耶穌,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罪。以賽亞書53章告訴我們所需要的好消息:祂傷痕累累是為了我們。祂為我們受鞭傷、被毆打、被背叛、被嘲弄、被鞭打、頭載荊棘冠冕、被釘在十字架上。是我們的罪驅使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然而,祂甘心擺上自己的生命,為要彰顯祂對世人的大愛。 如果你想進入神國的話,請注意以賽亞書53章6節:“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這節經文提到“我們”、“各人”、“眾人”是指全人類。各人好像迷途的羊一樣,想行就去行,想做就去做。你若先謙卑自己,承認自己的罪,你必得着救恩。因為神已將各人的罪都歸在耶穌的身上,祂已經為我們的罪付上贖價。 以賽亞書53章6節:“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III. 最終目的 是誰最終要為耶穌基督的死負責?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根據聖經記載,神要為祂兒子的死負責。以賽亞書53章10節:“耶和華卻定意(或譯:喜悅)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或譯:祂獻本身為贖罪祭)。祂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祂手中亨通。”身為三個兒子的父親,我是無法捉摸、無法形容,也無法想象心甘情願地把我的兒子去送死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更不用說喜悅地把我的兒子送去死。但真理是毋庸置疑,不能否認:耶穌的死,是因為祂父親的旨意,祂應該受死。我們的夫忍受着極度的痛苦,定意將耶穌基督壓傷受死的事實,不是偶然,也不是因為猶太領袖希望殺害耶穌或彼拉多向猶太人的怯懦屈服才發生的。惡人所行的邪惡背後彰顯了全能的上帝。是神——唯獨祂將耶穌送上十字架。除非你真正明白祂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這個事實,否則你是不能領會基督受死的真諦。 有一晚的討論時間過後,一位赴會者拿着有“亞米紐斯主義”和“加爾文主義”字樣的兩個神學專有名詞的筆記本走過來,指着這兩個詞問我。他想知道我們相信基督的死的理論是什麼。神定意差派祂的兒子降世拯救人的罪,是因人有自由意志選擇信神或不信神,人的不信致使基督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呢?還是因為神的預定計劃要祂兒子受苦、被拒絕、被仇恨、被殘暴對待,祂的兒子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在血泊之中呢?我說不是前者,我們相信的是後者。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神的安排。耶穌基督的受苦不是偶然發生。耶穌的死是神的旨意。 “這是不對的。” 有一次,就在討論開始之前,一個年輕人走過來跟我說話。當我問他對《耶穌受難記》這部電影的感受時,他充滿着眼淚,抓住我的手,嘴唇顫抖着,什麼話也說不出來。最後,他滿懷深情地說:“這是不對的。”兵丁對待耶穌的方式是不對的。這樣的暴行怎會是合理的?約翰·派博(John Piper) 在他的著作《耶穌的受難》 (The Passion of Jesus Christ)里這樣寫道: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問題是:耶穌基督為何受苦如此之多?但是,如果我們只把肇因歸給人,就永遠看不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誰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這個問題最終極的答案是:神。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想法。耶穌是神的兒子。而耶穌所受的苦難卻是舉世無匹的。然而,整本聖經的信息卻都導向這個結論。”(潘秋松譯的《耶穌的受難——基督受死的五十個理由》一書(見第13頁引言:基督,釘十字架,與集中營) 請思考這句話:“誰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是神。誰也無法料想到是神把祂的獨生子釘在十字架上。但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除非你了解耶穌受難的真理,否則受難日對你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希律、猶大、該亞法、彼拉多、那些歡呼和嘲笑的人們、那些苦害毒打基督幾乎至死的羅馬兵丁們,難道他們無罪嗎?難道這是神的計劃,讓這些人在某種程度上得以脫罪嗎? 使徒行傳的禱告提供了答案。初期教會正面對一波接一波的迫害,信徒聚集向神懇切禱告。使徒行傳4章27至28節:“希律和本丟彼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裡聚集,要攻打禰所膏的聖仆(仆:或作子)耶穌, 成就禰手和禰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注意兩個事實:1)他們是指名道姓,提到希律和彼拉多。信徒沒有忘記是誰釘他們的主在十字架上;神也不會忘記,祂知道是誰將祂的兒子處死的。2)世人的邪惡正彰顯神的偉大。這就是為什麼教會申明,是人的自由意志去做惡事,不是神的脅迫。這一切都是神預定(一個很強的詞)要成就的事。希律和彼拉多是有罪的,但他們所做的都是神的計劃。這是一個奧秘嗎?是的。然而,奧秘並沒有淡化真理。彼拉多和希律王和所有其餘的人的確都有罪,並且神借着他們的罪,成就祂在耶穌基督身上的旨意。 最大的罪 “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權柄 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翰福音10章17至18節) 。在《耶穌受難記》電影中,在耶穌走往十字架的路上,梅爾·吉布森讓這些話從耶穌的口中說出來。可以說耶穌為自己的死負責對指責梅爾·吉布森的電影「耶穌受難記」是反猶太人的看法提供了主要的答辯。沒有人能夠違抗耶穌的旨意,將祂“殺害”了。如果神沒有定意將祂的兒子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若不是心甘情願地擺上自己的生命,所有羅馬的軍隊是不能殺害祂的。我們可以用三個簡單的語句把這些真理串聯在一起: 是出於父神的計劃。 是祂的兒子成就了這計劃。 “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 的。我有權柄 舍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 ——約翰福音10章17至18節是希律和彼拉多(和其他參與的人)在不知情之下,演活了這部關於救贖的偉大戲劇。他們要為自己的罪孽負責,但通過他們的邪惡,讓救恩臨到這世界。 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罪惡?答案一定是:釘死神的兒子。然而,耶穌血淋淋地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祂的死卻為整個人類打開了一扇救恩之門,叫凡願意接受祂的人都能進入天國。 那麼,讓我問一個更切身的問題:什麼是任何人都可能犯的大罪?在事實上,沒有人能將耶穌基督再次釘在十字架上。二千多年前,祂的死已經一次擔負了我們的罪。現今,事實上我們不能重複昔日那些要處死耶穌的人所犯的罪。然而,對我們來說,最大的罪惡莫過於忽視神的兒子。那就是在我們的言行上表示: “主耶穌,我雖知道禰為我所做的一切,我卻覺得無所謂。”對耶穌的冷漠心態,意味着我們不在意祂為我們罪的緣故受死。然而,忽視耶穌已付出重價買贖我們的罪,將使我們靈命陷入極大的危險。詩人W·H·奧登曾經想象,耶穌受難的那日,如果他在現場的話,他會做什麼。他說,大多數人不會把自己看作那些畏縮害怕的門徒,或者覺得自己扮演了本丟彼拉多或是猶太公會一員的重要角色。以下是他對自己的看法: 我以最樂觀的心情,想象自己是來自亞歷山大城的希臘化的猶太人,到訪當地的知識分子朋友。我們正往各各他山的路上行,彼此談及哲學論證。到了山腳,往上看,我們看到一個很熟悉的景象,就是有一群人包圍在三個十字架底下,他們嘲笑被掛在木頭上的受刑者。我一本正經的皺着眉頭,厭惡地說:“這些暴徒還享受罪中之樂,真令人噁心。為什麼當局不以人道立場處決這些罪犯,好像他們私底下對付蘇格拉底一樣,給三位罪犯喝由毒芹提取的毒藥?”說完後,將我的視線從那不愉快的場面轉移,繼續討論什麼是真、善、美的有趣話題。 (節錄自羅德.錐爾,《國家評論》在線版) 不,我們不是有虐待狂的羅馬兵丁,我們不是喪心病狂的暴徒。我們甚至不是愛宴樂的希律或陷入沉思的彼拉多。奧登讓我們無法逃避責備。我們就像那些受過教育的精英,發現整個場面令人反感,不適合大眾觀看。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比起彼拉多、希律或該亞法更糟。因為他們至少表明了立場,而我們卻冷眼旁觀,不希望有任何參與和表態。 我將我的主釘在十字架上 我再次回想電影的情節對我的意義是什麼。經過沉思後發現有三件事: 首先,電影中有無法形容的恐怖場景,或許對一些人來說是太多了。顯然,這也是多數人的批評。 其次,電影能捕捉到聖經中的描述。耶穌向父神禱告,因為祂知道,在創世時,這些事情已經定意在祂身上。作為一個人,祂有人的掙扎。作為神的兒子,祂順服天父的旨意。 第三,我對將我的主釘在十字架上很內疚(或許是很久以來的第一次)。我的罪將祂釘在十字架上。我的雙手是流無辜人的血,我不能找藉口開脫。就像彼拉多一樣,我把雙手洗淨,但無濟於事。罪的污穢仍然存在。 有一位朋友告訴我,電影裡那一幕幕耶穌被鞭打的場面,幾乎讓他看不下去。那殘酷的苦刑似乎沒有盡頭。他發現自己在電影裡看到耶穌每次被鞭打後,他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說:“這一下的鞭打是為了我。”“那一下的鞭打是為了我。”我同意年輕人說:他們對耶穌所做的,是不對的。這是何等的不公平。但是,我們在譴責別人之前,我們先問一個問題:是誰幹的?不要責怪猶太人。不要責怪羅馬人。如果你想責怪任何人,照照鏡子。是你干的、是我干的、是我們幹的。 有一首美國黑人靈歌:“耶穌被釘十架時你在哪裡?”答案是我們都在那裡,我們不是偶然在那裡的旁觀者。耶穌基督被鞭笞、被毆打、被唾棄、被戴荊棘冠冕、受瘀傷、被嘲笑、那釘子、那長矛、被遺棄、被背叛;我們就在那裡。耶穌被釘十字架,不是偶然,是神策劃了整個事件。耶穌這樣做是為了你和我。 影片開始時,屏幕上出現以賽亞書53章5節:“哪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在劇終的經文是“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是何等奇妙的真理。在各各他山上所彰顯的得救信息,讓世人曉得沒有任何的罪大到神不能赦免,沒有任何的邪惡是耶穌的寶血不能洗淨的。 我記得最後一次討論環節,在開始之前,一位姐妹扯了扯我的衣袖,說想與我分享她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她以“不配受”三個字作為總結。“不配受”是我們靈程起點的一個好開始。如果耶穌為你流出的寶血,讓你覺得不配受的話,這信息就真正擊中你的要害,使你感到扎心。 我用何辭來感謝,如此親愛朋友? 因禰捨命極傷痛,慈愛存到永久; 哦使我永遠屬禰,雖至體力衰朽; 求使我一心愛主,永遠忠誠信守! 因為我不是先知,我無法預測這部電影放映以來的影響有多深。然而,這部電影卻能喚起世人思考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受死的真理。有人說,數以百萬計的人會因為這部電影,生命被改變。如果信徒因着這部電影的內容,激發起對罪的反思,也是好的。只有神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一切在祂的掌管中。阿們。
歡迎訪問我們的網站並且分享意見 www.jxz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