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能够超过中国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何印度难超中国?需解决一个问题,基本问题也是民族问题。当然,作为自私中华民族还是希望自己比人家更好。就像美国不希望中国超过美国一样。老在唱衰中国,人家的危机感也是十分严重。 今年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声中印度一匹黑马,独领风骚。尤其中国在经济增长高达10%的速度迅猛发展了三十多年以后,有些相对滞长的时分,印度的发展更为引人瞩目。 位于首都新德里的中央统计局(CSO)宣布,2015年第四季度,印度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确实是值得印度人骄傲的一件事情,同季度,中国GDP仅增长6.8%,1980年以来印度首次领先中国0.5个百分点。一个季度的数据还不够具有说服力,将时间拉长到一年,截至今年3月底的财政年度(即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CSO推测印度年度GDP增长将达到7.6%,是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9%(或许还差一点),也是90年以来中国首次GDP增速跌破年7%。 既然印度经济引领全球,人们不禁要问,印度的总体经济实力能赶超中国吗? 但是,超过0.7只能是沧海一粟,还不能全面的叫板中国经济。要全面起飞超过中国需要较长时间才行。中国已惊人速度超过美国的2-3倍苦干了四十年也只是达到了美国的一半或弱一些程度。而且中国到了如此大基数之后速度难以维持。还要考虑到对手的翻速(由于基数不一样,有时即使加快了也不能赶超,而是同期打成平手)。所以除非中国经济自杀式落后,对手印度近期内(20年)超过中国基本无望。 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是印度第15任总理,可以说得上是印度的民族英雄。在2014年上台时他承诺要打造"印度的世纪",在莫迪的伟大智慧和魄力影响下,印度打出"印度制造"的决策。 莫迪政府大力改善外国公司的税收待遇,改善商业环境,同时还在税收上安抚了外国投资者。果然,外国对印度的投资确实明显增加。中国也有大量企业赴印度投资,比如阿里巴巴、小米,郭台铭的鸿海,复星集团等也有意投资印度。 有利于印度发展有很重要的内外因素。一是印度获得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1995年到2015年间的月度FDI平均值为1127百万美元。二是油价低迷。印度本身不是产油国,石油依赖进口,油价下跌节省印度的成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投资增长。印度的基础设施很差,厕所的状况很不好。政府表示将在未来5年投入150亿美元,把100座城市改造为厕所充分、交通顺畅、互联网发达、无垃的"轻便愉快型城市"。 印度政府是下了大赌的,仅仅是厕所就投资150亿美元,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带来的投资将更为可观。印度还打算设立的国家投资与基础设施基金预估初始本金4000亿卢比(约合59亿美元)。 虽然印度经济增速已经超过中国,而且在英语普及水平、软件外包服务等方面拥有相对的竞争优势,但想在大规模上赶超中国,我这辈子(20-30年)恐怕是看不见了。2015年,中国GDP为10万亿美元,印度约为2.2万亿美元,两者差距大约五倍。印度制造业仅相当于印度17%的产出,中国>30%。印度恶劣的经商条件,低效的投资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仍旧让投资商头痛不已。另外,印度的经济数据也遭遇质疑,可能有大量水分。 除了硬件方面的差距,普通民众落后的观念也许是制约印度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障碍,由于长期以来种姓制度的存在,很多印度下层人民没有改善自己生活,奋发图强的想法,因此严重制约了民间的创造活力。而民间的活力才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点,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中国没有民主,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多少对政治有些兴趣。而印度的民主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几个人对选举真正感兴趣。给乡巴佬钱他们选谁都行。 印度的经济很像咱们80年代卖茶叶蛋和造原子弹的比较时代。赚钱靠低端劳动,毛利不高。举个例子,在印度的一个市场,小贩们每天清晨购买价值1000卢比的货物,并以1100卢比的价格出售,获得100卢比利润。但大部分小贩没有本金,1000卢比的成本需要靠借贷,借贷一天的利息是5%(50卢比),占利润的一半,剩下的50卢比用于日常开支,这些开支囊括必要消费和享受消费--比如给孩子买糖果。 如果小贩给孩子买糖果的钱是5卢布,那么200天后,此人就可以攒下1000卢比的本钱,再也不用靠借贷了。如果算上每天5%的利息(他可以把省下的钱放贷出去),仅仅50天后,他就能攒够1000卢比。 尽管是简单的一笔账,极少印度小贩能够算清楚。有些小贩已经借贷长达九年半之久。没有积蓄、再投资、赚钱的观念,印度民间经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会担心强大的印度会在咱们门口制造战争威胁吗?上月末,印度军舰曾停靠在越南、菲律宾港口,参加了美、日主导的“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其实不用担心,今年4月发布的的中俄印三国外长会《联合公报》中,印度默认中国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基础,由当事国谈判和协商解决争端的立场。 在上个世纪冷战时期,印度跟苏联走的比较近,武器从苏联那里采购。于是美国就在南亚次大陆扶植巴基斯坦,与印度抗衡。至今,美、巴仍是反恐盟友(不过中国似乎更好),对美国这个“敌人的朋友”,印度未必完全放得下心。 自独立后,印度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的重要国家。以“世界大国”自我期许的印度,与以前的中国一样,不会轻易倒向中美任何一边的,而是会根据印度的国家利益,灵活地选择当时的外交政策。同时,从印度的角度看,不偏向任何一个大国,也可以让各国争相向印度“示好”,印度居间利益达到最大。所以印度人亦有中庸之道一说,不会轻易和中国结蒂。而且当年中印一战他们没有捞到便宜,被打闷了气,现在轻易不会和老中开战。 相反,如果引道得当,印度的经济快速发展有可能对中国的经济有所裨益。印度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帮手。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腾飞,一方面来自经济体制改革的“改革红利”,另一方面也是搭上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快车”。比如东亚地区的“雁行模式”,中国承接了来自日本、“四小龙”的大量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并与日本、“四小龙”形成了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在整个东亚地区大产业链的基础上拚命发展,突飞猛进。 可是,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瓶颈时期。人力、地价的抬高正在削弱中国的竞争力。正在将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在华企业开始转向越南等成本较低的东盟国家。不过,东南亚国家毕竟相对市场还不够大,而印度,无论是在人口还是在市场潜力上,都是中国更好的潜在市场。 印度以前经济封闭,具有计划经济的一些特点,没有融入世界。但印度新总理莫迪上台后,希望借鉴中国经验,要在印度设立效仿中国的“经济特区”。这也是华为、小米等等公司宣布“进军”印度,看好印度的重要原因。 印度,有望成为“雁行模式”下一个重要成员。中印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相比西方国家,在发展阶段上更为接近,在很多国际议题上有着类似的看法。不像日本人常常指责中国的人权、民主,印度人往往更能理解中国的立场会说“他们日本人不懂我们的难处。” 中印两国是“金砖五国”的成员,在国际事务上进行了合作,印度积极卖力,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态度,是个好哥们。正像当年周恩来和尼赫鲁两位总理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未来,中印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撑台”的机会还会很多。对于印度的发展,中国应该大方一些,不要堵塞人家的道路。 最后重复一遍,印度主要问题是民族的意识问题。他们的人民,尤其是基层老百姓没有那种向上的朝气和紧迫感。民主也是表面上的好看不好用。还有根底太差,基础设施不好,因此他们的大部分精英呆在美国也不想回去。所以,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有可能经济起飞。不过到时候,中国究竟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还未可知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