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朵金花之一的朱一锦家做客 最近有人帖了洪君彦写的他与章含之离婚前后故事,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写一段我跨入洪君彦和他的后来的夫人朱一锦的家门,和亲切交谈的一段珍贵记忆。此为100%的真实故事,与大家分享。
故事发生在1984年秋天,已经整整31年了。我那时第一次出远门,离开四川奔赴北京大学进修学习。由于我认识一位比较有名的演员的姐姐,她名叫朱一虹,她让我给她宝贝儿妹妹带点土特产。其实当时很不懂得什么叫名人,后来才知道这位演员就是著名电影<<五朵金花>>中的一朵璀璨的金花,是最小的那位拖拉机手。众所周知,能上知名电影中担当一名如花似玉的演员,相貌美是不可或缺的。她名叫朱一锦,是北大中文系知名教授洪君彦的妻子。不过,芳颜和优雅的素质并没有促进她的更大成功。我没有追踪她总共担当了多少电影角色,反正除了《五朵金花》,其他的角色并不是那么地有名。
我曾经在文革结束后,在简陋的野地和操场上看过拍于1959年的《五朵金花》。但是时日已久,细节难以回忆了。仅记得,朱一锦扮演的“拖拉机能手金花”,迷人且有些神秘的味道。还有人认为朱一锦是其中最风光的一个,因为有一场“婚礼”的戏,让她的妩媚与羞涩的温柔表演得恰到好处。一张天真灿烂的笑脸显示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难怪有人说,她才是真正的金花呢,喧宾夺主了?但是她并不是主角,那位公社副社长金花,杨丽坤才是大明星,主角。不过此前朱一锦还被考虑过赋予主演的重任。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艺术节上,导演王家乙凭借《五朵金花》获得了“最佳导演银鹰奖”,杨丽坤荣获了“最佳女演员银鹰奖”,埃及总统纳塞尔点名邀请杨丽坤前往埃及领奖。
如果兄弟姐妹们太年轻对这部电影印象不深,但是喜欢唱歌就可能听到过大家耳熟能详的《蝴蝶泉边》,它是该知名片中的经典插曲,曲调优美,歌词情深意长,在那个年代,应该说是大尺度的开放了。至今仍然在<<高山流水>>和<<想唱就唱>>里面热烈地传唱。 我那时是货真价实的土八路,纯粹的乡巴佬,孤陋寡闻,没有到过大城市,甚至还没有出过四川省,更没有与名人交接过。那位老师也是谦虚谨慎,没有对自己的妹妹添盐加醋吹捧一番。我甚至于对这么有名的人也一点不知道,姓什名谁,一点研究都没有。本来可以提前作些研究,然后争取与他们多呆一些时间,比如一个小时,以便学习一些所谓的“阳春白雪”艺术和文化,充实一下我那“下里巴人”的未曾开垦的“处女大脑”。现在想来,不无遗憾。 我虽然没有学到什么文学和艺术,但是观赏到了什么是当时可以算得上既是名人,又是学问深不可测的大教授和名演员的音容笑貌,和翩翩风度。现在尽管见过了不少世面,回忆起来,那次会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景历历在目,音容笑貌栩栩如生。那时北大的教授宿舍,并不宽大,但布置得还算洋气,非常干净,东西不多,井然有序。我就坐在靠床的地方,正对门口的西方。有徐悲鸿的奔马国画装饰在墙上。浅棕色的家具,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主人说不上很热情,接待还算客气,我发现他们有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风度和气质。那种可能看不起乡巴佬,但又不至于立马驱逐出屋的雍容华贵,和彬彬有礼的待人接物方式。多年来仍然在我心目中不可磨灭。如果今天再去拜访,我一定要适当注意一下穿着打扮,预先读读历史的故事,然后才有共同的话题,可惜那时还没有GOOGLE,书籍贫乏,唉...。错失良机呀。 另一个遗憾的是毕竟我太土了,否则我千里迢迢送礼了,还不给自己那个饿得发扁的肚子蹭一顿饭。以至于我就干坐了大约一刻钟,匆匆离开了。他们也就礼节性的问问他姐姐的情况。我呢,既不能探讨高深的中国文学,又不能大谈电影和戏剧。不外乎,今年几岁,来学什么,将来有没有成为著名的史实和实事评论家的打算?我只好说没有。岂不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蛋,痴心妄想。一个医科出生的生物学家,怎么可能对文学艺术和政治产生兴趣?认识力,理解力明显不够嘛。
洪君彦不愧是北大名人,器宇轩昂,仪表堂堂,确实有人说的,有一股英俊男子王心刚的范儿。两任夫人都是貌美如花,而且是名门闺秀。尽管文革中受到磨难,剃过阴阳头,到过农场劳动“锻炼”,锐气仍然不减当年。朱一锦虽然也快到50岁了,仍然貌如仙女,略为发胖,但气质十分高雅,穿着一件浅色的衣服,胸前一朵绣花,一条蓝色的裙子,十分合身。隐隐能感觉到那种丰满而成熟女人的素质,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香气,让人不敢细看和细想。不过那时我除了初恋,还没有真正思考过男欢女爱。所以一切都是非常的礼教和尴尬,谈话自然枯燥无味,问一下答一句。十多分钟之后,连茶也没有泡一杯,这不是逐客令是啥嘛?最后,感觉是离开豪宅的时候了。 万万没有想到,此一别成为永别。特地以此文纪念二位中国历史上有一定踪迹和记忆的名人。 下面是一点史料。 洪君彦,籍贯浙江省慈溪,于杭州出生,经济学者,美国问题研究学者。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北大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等。1980年,赴美国做访问学者。1988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1993年退休,定居香港。2004年在香港《明报》著有连载《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2012年9月6日去世,享年80岁。 章含之,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中国著名外交家。1935年生于上海,2008年1月26日上午8时20分在北京朝阳医院病逝,终年73岁,她的女儿洪晃陪伴她走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章含之1971年后在外交部工作。当时电视除了重复播放八个样板戏之外,几乎无其他文娱节目。唯一吸引观众目光的便是每天的新闻联播,人人围着电视机看国内外新闻。所以在毛主席、周总理接见外宾时经常出现的王海容、唐闻生、章含之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71年章含之随外交部长乔冠华参加联合国大会。待她返京后,她与乔冠华发生了关系。 朱一锦,一生不是很顺利,非常坎坷,尤其在情感方面。朱一锦与第一个丈夫马克坚结婚后,她一直在云南话剧院工作。“文革”以后,她被调入中国实验话剧院。1977年,她参加了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十月的风云》,演女主角高珊。1978年她又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巨澜》的拍摄。后来朱一锦与马克坚离婚,经人介绍,与洪君彦相识成婚,但婚姻也没能维持几年。最后,朱一锦去了美国,据说是嫁了个美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