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觉门中则有二门。一者清净本觉门。二者染净本觉门。始觉门中又有二门。一者清净始觉门。二者染净始觉门。云何名为清净本觉。本有法身从无始来。具足圆满过恒沙德。常明净故。云何名染净本觉。自性清净心受无明熏。流转生死无断绝故。云何名为清净始觉。无漏性智出离一切无量无明。不受一切无明熏故。云何名为染净始觉。般若受无明熏不能离故。
性虚空理有十种义。一者无障碍义。诸色法中无障碍故。二者周遍义。无所不至故。三者平等义。无拣择故。四者广大义。无分际故。五者无相义。绝色相故。六者清净义。无尘累故。七者不动义。无成坏故。八者有空义。灭有量故。九者空空义。离空著故。十者无得义。不能执故。是名为十。如是十事义用差别。若据其体无别而已。
问。不觉妄心元无自体。今已觉悟。妄心起时无有初相。则全成真觉。此真觉相。为复随妄俱遣。为当始终建立。答。因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体本虚。妄既归空。真亦不立。 《宗镜录》卷第六
意空偈: 本觉无染谓之真, 有染真在轮回门。 始觉能生无漏智, 不离无明觉在尘。 性虚空理十种义, 即是自性真如身。 妄心无体真觉遣, 妙道成时不见成。
峨嵋出世解 真无自相
鸟巢禅师有偈云: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浮生是无明中的一念,这一念分别执著染净而念念相续,轮回六道。因“自性清净心受无明熏,流转生死无断绝故。”(《宗镜录》见上)
无明即知见。但无明妄心没有自体,贪嗔痴纷纷扰扰,尘境茫茫,则自性虚空无量光明之般若,不离无明。浮生所见一切有为境界,皆如幻梦,当下妄心起处,亦是自性般若觉照处。自性本不曾生,也不曾灭,没有来去,无迹无踪。“事一同”即超越来去,为无生。
《西游记》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悟空道与唐僧,要师父趁早儿念个松箍咒。唐僧说:“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摸一摸,果然无之。(《西游记》第100回)
悟空是心猿,紧箍是心咒。心生即生,心灭即灭。悟空已心不随境转,“漏”之烦恼消散,无漏智慧照见本心。至此“何须更问”紧箍生死,前尘后事。因人生大梦之幻觉,本有如如之性。错认成迷,一旦迷情妄觉,无明永灭。故“因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体本虚。妄既归空。真亦不立。”(《宗镜录》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