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歡的觀點,但一定會進入挑戰性的視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複製 > 收藏本頁
我的名片
高伐林
註冊日期: 2010-05-22
訪問總量: 15,748,659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文章歡迎轉載,請注作者出處
最新發布
·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是……
· 你以為互聯網保存記憶?錯!中文
· 中國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細節里:專制者為何總在
· 絕望的外國人有時更清楚地看到美
· 一文讀懂以色列與哈馬斯生死拼殺
· 知識分子在新的時代要逐漸習慣靠
友好鏈接
· 暗夜尋燈:暗夜尋燈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懷斯:懷斯的博客
· 海天簡牘:海天別院
· 雲鄉客:雲鄉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吳言:吳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藝萌:藝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島
· 虎貓:張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廣場
· 史語:史語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濱:解濱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 岑嵐:岑嵐的博客
· 楓苑夢客:夢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類目錄
【詩】
· 一部童話引發圖書界難得一見的翻
· 讀書要讀有趣的書:走這一條捷徑
· 《長安三萬里》藏着大國由盛轉衰
·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襲
· 推薦三部中國作家描寫瘟疫的優秀
· 橫跨美國之旅(後記):來,享受
· 母親節回憶與母親有關的若干小事
· 中國百姓的詩歌江山被他們這樣一
· 余英時先生在“祖國”“故鄉”安
· 請告訴我哪句可原諒,哪句必須批
【識】
· 中國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絕望的外國人有時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識分子在新的時代要逐漸習慣靠
· 要是一條狗救了毛主席怎麼辦?
· 善良的人必須行動起來,勿以惡小
· 書裡的烏托邦是曙光,現實的烏托
· 過去數十萬年從動物升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幾率
· 美國驢象兩黨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選
· 以江澤民冠名的“三個代表”理論
【史】
· 魔鬼藏在細節里:專制者為何總在
· 一文讀懂以色列與哈馬斯生死拼殺
· 清明時節雨紛紛,推薦一篇緬懷故
· 《青年論壇》鳴謝團中央始末——
· 一個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沒有
· 人類文明的競爭過程中,病菌插進
· 魯迅說“民國以來最黑暗一天”留
·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背面
· 奪得了令舉世振奮的“大捷”?來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個身份:文
【事】
· 你以為互聯網保存記憶?錯!中文
· 《青年論壇》的觸角伸到了天子腳
· “盡到一個歷史當事人應盡的責任
· 猶太人和黑人:索維爾筆下的美國
· 一個青年幹部的婚姻危機怎樣惹翻
· 我的兒子,你的秘書:《進出中組
· 文革多少殺人犯,他是懺悔第一人
·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 袁世凱大哉問:中國實現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樣磨損到最終折
【視】
· 好萊塢科幻題材電影大盤點
· 橫跨美國之旅(第17天續):如何
· 橫跨美國之旅(第17天):在“91
· 橫跨美國之旅(第16天):見識了
·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續):地平
·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續):一所
·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橫跨美國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橫跨美國之旅(第12天):把開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我覺得是……
· 是中國權威部門出台一版《仇恨指
· 為何這麼多人認為中美難免一戰?
· 科技不斷進步,過去的社會形態絕
· 幾乎沒什麼比實現中國民主憲政更
· 國家能力過於強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當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數據的神器也救不了計劃經濟的
· 一種解釋:為何中國堅持另搞一套
· 俄烏只能在戰場決出勝負?各方基
存檔目錄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橫跨美國之旅(第15天):第一位被中國公開嘲罵的美國總統
   

  前任總統巨大威望的光芒,壓得他幾乎黯淡無光。其實,他這八年任期趕上了多事之秋,恐怕有不少舉措具有深遠意義,能列入20世紀十件大事吧?毛澤東時代的孩子從小卻是受這種薰陶:“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


  跨越美利堅之旅·下篇:東返記(第15天)

  高伐林


  第15天


  今天是法國國慶。230年前這一天,巴黎人攻打巴士底監獄,奮勇向前,振奮人心,在史頁上是大書特書的一頁。但後來披露出來,當時巴士底獄中囚犯,唉,一共才七人——四名偽造犯,兩名因道德罪被收押的貴族,以及一名殺人疑犯……
  青史充滿了亢奮,也充滿了落差。

  天熱,早上就不善,我們就早早出發。開出了堪薩斯州,開進了堪薩斯城。——對,我沒寫錯。正牌的堪薩斯城(Kansas City)不在堪薩斯州,而是密蘇里州最西端的城市。我昨天的日記說過,堪薩斯州是個基本上方方正正的矩形,唯讀東北角有鋸齒狀“殘缺”。原來,這一角是以密蘇里河為州界,河東歸密蘇里州,河西屬堪薩斯州。堪薩斯城位處密蘇里河與其支流堪薩斯河的交匯處,人口根據美國2016年普查,為48萬人,是密蘇里州的最大城市,在全美排行第37名。這座城建於1853年,因堪薩斯河得名。沒有料到,八年之後,1861年,河西邊的一大塊土地加入聯邦,也看中了這條河的名字,這就是堪薩斯州。又過了11年,人們在堪薩斯城的河對岸又建起一個屬於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百年來也發展成該州的第三大城市,有了15萬人口。這就出現了“一河切兩城、兩城同一名、一名屬兩州”的怪事。好在,兩座城市雖然行政上分屬兩州,但聯繫密切,融為一個經濟圈,我們開車行駛在大街小巷,如果不看河,也分不清是在哪個州的堪薩斯城。
  對“堪薩斯”這個地名有印象,還因為我的老友、詩人易殿選,與我一樣,是陪讀來美,來到新大陸之初就在堪薩斯住過,後來我們共事好幾年,見面聊天時他會談起“我在堪薩斯的時候”如何如何。當時我不懂地理,竟沒問他到底說的是堪薩斯州還是堪薩斯城,又是哪座堪薩斯城?十多年前他“海歸”了,再得知有關他的音訊,竟是因癌症去世了……
  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雖然位於州西部邊陲,卻頗有大城市的氣象。我們先去了直指雲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塔。美國的一戰紀念建築並不算多,這一座算不算最宏偉的?

015a.jpg

  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塔,塔下匍匐着一對雕塑。

  紀念塔下面是一戰博物館。早就聽說這裡種植了大片的虞美人(poppy)。英國與北美的國殤日中,有佩帶虞美人紀念一戰陣亡者的傳統,這裡的虞美人多達9000株,每一株代表一千名陣亡者——也就是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交戰各方總共有900萬名官兵喪生!
  一戰結束一百周年紀念的日子剛剛過去,美國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為和損失也被學者議論了一番:美國本來隔岸觀火,但駐英大使佩奇收到德國給墨西哥的密碼電報,破譯了一看,德國人挑唆說:你墨西哥若是對美國宣戰,德國將協助你們取回美墨戰爭後割讓給美國的失地云云。美國被惹火了,向德國宣戰,不僅向英法等協約國提供了軍火,還派出了遠征軍。一戰後盤點損失,美國陣亡5.06萬人。雖然這個數字在各國陣亡數字中,只是德國177萬人、沙俄170萬人、法國124萬人、奧匈帝國120萬人的零頭而已,也相當驚人了!
  塔下一邊一座雕塑,完全對稱。遠遠看去,看不出是大象還是野牛,渾圓古拙,讓我聯想起陝西霍去病墓前的那些漢代雕塑。但是走近再看,不對了,彷佛是兩座用羽翼遮住頭部看不出眉眼的鴿子——我這裡說“兩座鴿子”,鴿子而論“座”,讀者會感到不倫不類吧?這正是我的感覺啊:這麼龐大沉重的體量,與鴿子輕盈活潑的形象,反差實在太大!到底是什麼,摸不着頭腦。後來我女兒告訴我這一對雕塑是斯芬克斯(Sphinx)——斯芬克斯源於古埃及的神話,是長有翅膀的怪獸。在希臘神話中,斯芬克斯被赫拉派遣坐在懸崖上,攔住過往路人要他們猜謎,猜不中者就會被吃掉:“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俄狄浦斯猜中了:人!——童年四肢爬動,成年兩腿走路,老年加一根拐杖。女兒說,美國許多墓園中屢屢見到,其用意,類似中國用貔貅、辟邪之類神獸來守墓、鎮魔吧。

015b.jpg

  從一戰紀念塔基座眺望堪薩斯城。

  時間尚早,博物館沒有開門。太陽在升,氣溫也在升,不敢等候了,紀念塔矗立於山坡上,我們從這裡居高望遠,眺望了一會兒全城鱗次櫛比,趕緊前往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藝術博物館也沒到開門時間,但是我們事先探聽到室外就有很多雕塑,安放在草坪、花壇和山坡上的林蔭道。我倆走馬觀花,一一巡閱,有一些抽象風格的,但最吸引眼球的是幾個巨大的羽毛球,散布在藝術博物館的前後山坡,恐怕都得是人猿泰山或綠巨人那樣魁梧,才能揮拍擊出這樣大的羽毛球。生活中小巧的觀照對象放大數百倍,震撼觀眾感官。

015c.jpg

  藝術博物館外巨大的羽毛球雕塑。

  在市中心的街道上走了走,出城上了70號公路,繼續迎着朝陽前進。
  車剛開足馬力沒多久,昨天的一幕再次重演:偶然縱目一瞥,竟看見高速公路旁廣告牌上的字樣“Harry S Truman……”呀?!莫不是哈里•杜魯門總統的紀念館?我知道的美國總統的出生地其實並不多,湊巧知道這一位:杜魯門的籍貫就在密蘇里州嘛!
  趕快用手機查。糟糕!杜魯門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位於堪薩斯城東側近在咫尺的獨立城(Independence),我們一不留心已經開過了!時間不允許我們開回去尋訪。好在杜魯門還有一處故居在前面不太遠的下一個出口。去看看吧!
  下了高速路,開出了好遠一段路,熱鬧的街走過,冷清的街走過,四隻眼睛盯着也沒看到指示牌,心裡正打鼓,卻突然出現了牌子,箭頭指左:到了!我們拐進一條很僻靜的小街,路邊停車。街兩側各帶柵欄的兩棟小洋樓,一棟寫着“Truman home”(杜魯門的家),一邊寫着“Noland home”(諾蘭德的家)。“杜魯門的家”院門緊鎖,而“諾蘭德的家”倒是任人進入,一頭霧水的我們就進去了。
  原來,諾蘭德姐妹,是杜魯門最親近的表姐。內莉(Nellie)比杜魯門大四歲,像這位未來總統的大姐姐;埃塞爾(Ethel)則只比杜魯門大六個月。他們三個孩子放學後花了無數個小時在一起,大聲朗讀莎士比亞,練習拉丁語並分享故事。小哈里對其他女孩總是很害羞,唯讀對內莉和埃塞爾感到很放鬆。他們的牢固友誼持續了一生,當杜魯門愛上一位叫貝絲的女孩時,兩位表姐也為小哈里的浪漫情懷提供種種方便。諾蘭德之家裡的展品和照片,主要展示杜魯門和貝絲之間持續數十年的浪漫戀情。
  哈里•S•杜魯門(Harry S Truman,1884-1972),出生於密蘇里州拉馬爾,父親是一位農夫和家畜商販,在他11個月時,舉家遷到也在密蘇里州的祖父母的600英畝農場。但為了方便他上學,全家又遷移到密蘇里州獨立城。
  杜魯門是最後一位沒有大學學位的美國總統,但他曾在堪薩斯城法律學校讀過兩年的法律學位課程。

015d.jpg

  杜魯門的家。柵欄鎖着進不去。

015e.jpg

  在諾蘭德姐妹的住宅里,陳列的展品主要是杜魯門和貝絲年輕時的照片和遺物。

  1934年杜魯門當選聯邦參議員——那已是他知天命之年了。1945年,他成為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屆總統任期的副總統。據說他與羅斯福其實關係並不密切,上任之後只見過兩次面——當然也是因為羅斯福那時已經病入膏肓。總統隨即逝世,才當了82天副總統的杜魯門,就成了第33任美國總統,1948年競選連任成功,主政一直到1953年。
  在國內我就讀過一則軼事:1945年4月12日,杜魯門正在國會和眾議院議長議事,被緊急傳召到白宮。羅斯福夫人告訴他,總統剛剛亡故了。杜魯門下意識地立即慰問:“能為你做什麼?”冷靜的前第一夫人卻反問:“我們能為你做什麼?你現在身陷困境。”
  前任總統巨大威望的光芒,壓得杜魯門幾乎黯淡無光。其實,趕上了多事之秋,他這八年任期內,國際國內形勢就像迪斯尼樂園忽上忽下的過山車,恐怕有不少能列入20世紀十件大事吧?——領導盟國戰勝納粹德國、日本,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人類首次投下原子彈,又試爆氫彈成功;聯合國成立;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冷戰開啟,朝鮮戰爭爆發……
  次一級、次兩級的大事更數不勝數:分割巴勒斯坦,促成以色列立國;在國共最後勝負前“袖手旁觀”丟了中國;在美國軍隊廢除種族隔離政策;成立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
  我出生後開始記事時趕上杜魯門時代的最後時刻,他是被中國公開嘲笑戲弄的第一個美國總統。那時我太小,幾乎對他全無記憶,除了像跟屁蟲一樣跟隨哥哥們念叨:“毛主席坐飛機,杜魯門坐撮箕!”“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毛澤東時代的孩子從小就是受這種薰陶!
  杜魯門卸任後搬回老家密蘇里州獨立城,1957年出資成立杜魯門總統圖書館,捐贈給聯邦政府。這是1955年“總統圖書館法案”通過以來,美國建立的第一所總統圖書館,以後每位卸任總統都會建立一所總統圖書館。
  在我腦海中杜魯門是個相當古板的人,戴個圓形黑框眼鏡。但這次到了他表姐的故居,才得知印象有誤:他熱愛彈鋼琴,1948年帶了一部鋼琴到白宮;他曾被評為“最佳衣着打扮”的10位參議員之一……
  中國人有句俗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何況八年總統,退休後還能缺了錢花?然而至少這一位,退休後真是一貧如洗。總算通情達理的國會1958年通過了一個“卸任總統法案”,向下了台的總統每年發放2萬5千美元退休金。當時在世的還有另一位前總統赫伯特•胡佛,雖然不缺錢,為免使杜魯門尷尬,也領取了這份退休金。
  1964年,80歲的杜魯門在浴室跌倒,撞傷了額頭,摔斷了兩條肋骨,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又拖了八年。1972年因肺炎引發肺氣腫、器官衰竭逝世,享年88歲。約翰遜是唯一一位出席了杜魯門葬禮的在世前總統,但他自己在約一個月後也病逝。
  任內把中國丟給了共產黨而導致朝鮮戰爭,解除了眾望所歸的麥克阿瑟的職務——這兩件事,使杜魯門在國內成為眾矢之的,促使他1952年大選不再尋求連任。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杜魯門在卸任前的1952年2月,支持率跌到了22%,是有史以來在任美國總統所得到的最低支持率。
  不過,綜合多年來的民意調查,杜魯門在四十多位美國總統中排名第六到第八位,算得上名列前茅了。昨天我曾就艾森豪威爾談到美國總統歷史排名,這裡再介紹幾句。
  美國有多家機構在給總統排座次,徵求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和公眾意見,按照總統成就、領導能力、失誤等等因素排序。維基百科專門有“美國總統歷史排名”的辭條。
  林肯、小羅斯福和華盛頓,持續雄踞前列;緊跟其後的常常是傑斐遜和老羅斯福;前十名中其餘的常常是麥迪遜、杜魯門、威爾遜、艾森豪威爾、傑克遜這幾位。肯尼迪、里根和克林頓,很得公眾青睞,但是在總統學者和歷史學家那裡並不太吃香。
  在排名中倒數前十名的總統,像哈定、布坎南等人,中國人都不很熟悉,我們知道的小布什,也名列其中。不過他卸任剛剛十多年,或許時間更久一點排名會上升也未可知——美國在線於2005年舉辦“最偉大的美國人”票選活動,時任總統小布什,還被選為第6位呢。
  總統排名,受到時代風向轉移而上下顛簸,也受黨派、民意調查對象等因素的牽制。據我觀察,總統排名往往有這樣的波動:卸任後短期內比較高、但更可能特別低,但過一段時間,會出現大幅反向調整,高的會降,低的會升。正所謂“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變化往往是三四屆之後。
  (未完待續。寫於2020年8月16日—9月10日)


  近期文章: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續):一所小學成了劃時代的標杆  
  橫跨美國之旅(第14天):不期而遇二戰英雄、冷戰領袖  
  橫跨美國之旅(第13天):在造物主的滿漢全席上暴殄天物  
  橫跨美國之旅(第12天):把開胃小菜當主菜品嘗  
  橫跨美國之旅(第11天):誤入歧途也是一種人生體驗  
  橫跨美國之旅(第10天續):“世界上最大的小城市”  
  橫跨美國之旅(第10天):美國淘金熱,熱源在這裡  

  橫跨美國之旅(第九天):看到了風雲突變的太平洋  
  橫跨美國之旅(第八天):差點在烈日沙漠裡拋錨  
  橫跨美國之旅(第七天):“硬實力”和“軟實力”  
  橫跨美國之旅(第六天):沙漠地帶里的藝術天堂  
  橫跨美國之旅(第五天續):“西部從這裡啟程”  
  橫跨美國之旅(第五天):探訪“911”之前最大恐襲案遺址  
  橫跨美國之旅(第四天):在最小的國家公園當街暢飲溫泉  
  橫跨美國之旅(第三天續):穿過今與昔的暴風驟雨  
  
橫跨美國之旅(第三天):馬丁·路德·金遇刺現場  
  
橫跨美國之旅(第二天):跟着感覺走就沒錯  
  
橫跨美國之旅(第一天):老夫聊發少年狂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