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748,94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
· 请告诉我哪句可原谅,哪句必须批
【识】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
【史】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事】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样磨损到最终折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一个炙手可热的政治家族
   

  这座州府是全美高速公路交汇最多的城市之一,号称美国的“十字路口”。《福布斯》曾将其市中心评选为“全美最好的市中心”之一,士兵与水兵碑纪念所有本州历来的阵亡者,碑上不知道有多少雕像和题词,堪称石头的凌烟阁、英雄谱,凝固的安魂曲和自由颂


  跨越美利坚之旅·下篇:东返记(第16天)

  高伐林


  第16天

  昨天开车吃罚单的阴影延伸到今天早晨,但旅行还得善始善终,我俩尽量抖擞精神继续奔驰。
  东部人烟稠密地区的州,面积相对较小,今天我们跑了三个州:印第安纳、俄亥俄和宾州。
  昨夜宿营,就在印第安纳州境内。今天首先开到本州的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这是印第安纳州最大的城市,据说也是美国的州府中规模第二大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这个名称由当时州的大法官沙利文所起,他在“印第安纳”后面加上了“波利斯”一词,“波利斯”在希腊文中意指城市。这么长的地名,比费城——费拉德尔菲亚——还长,真纳闷一向图省事的美国人怎么能忍受?
  印第安纳波利斯地处州中央,又是中西部各州过往必经之地,好几条重要的州际高速公路在此相会,号称全美高速公路交汇最多的城市之一,所以又有“十字路口”之称。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印第安纳波利斯有近83万,在全美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12,相当靠前了!此城也是全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一座城十有八九挨着一条河。印第安纳波利斯沿着白河(White River)两岸而建。传统上这是一个工商业城市,制造业十分发达,但20世纪后半期向多元化转化,教育、医疗保健、金融等行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每年都会举办多种重大体育赛事,吸引大量游客。最著名的,是世界三大赛车赛事之一的“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赛”(Indianapolis 500)及“布瑞克雅德400英里赛”(Brickyard 400);全美大学男女篮球锦标赛(NCAA)也在此举行。
  《福布斯》曾将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市中心评选为“全美最好的市中心”之一,市中心周围有二百多家零售商店、三十几家宾馆、三百多家餐厅以及各种影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艺术画廊和公园等。市内最具特色的建筑,要算“士兵与水兵纪念碑”(Soldiers and Sailors Monument),坐落在闹市中心,我前几年来过,这次直奔它而去。
  闹市最大的麻烦就是停车难,我们尽管来得早,马路两旁也已停得满满当当。只好远远地就路边停车,在缴费“咪表”投进停1小时的硬币,再往纪念碑那儿以急行军速度赶过去。

016a.jpg

  晨曦中的士兵与水兵纪念碑。  

  1901年建成的纪念碑,高86.72米,其高度比93米高的纽约自由女神像只低了近7米,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市内地标,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其它摩天大楼超过。此碑纪念所有阵亡的印第安纳州居民,从美国革命、1811年-1812年跟英国战争,墨西哥战争,南北战争……从下到上,神话与历史交织,不知道铭刻多少题词、多少献辞!创作者执意要让它包罗万象,赋予它百科全书的功能,恨不得把印地安纳州人民所有的经历和憧憬,都凝聚在这座纪念碑上,让旅游者观一碑而知全貌,还设计了哗啦啦奔泻的喷泉、瀑布,我的眼睛怎么也看不过来。这座碑就是坚如磐石的凌烟阁、英雄谱,就是昭告万世的安魂曲和自由颂,我在心底暗暗讥评纪念碑要表达的远远超过了它能表达的,但同时不由得为创作者的热诚深受感动,生出敬意。

016b.jpg

  纪念碑局部。

016c.jpg

  纪念碑局部。  

  纪念碑的底座,是南北战争博物馆;顶端有瞭望厅,可以坐电梯登顶,也可以从331级楼梯拾级而上,俯瞰市内风景。纪念碑近侧,就是印第安纳州议会和政府机构。我曾经来过,这次就没必要去了。
  我们回到车里,开了几分钟,抵达美国又一位总统——本杰明•哈里森的故居纪念馆。
  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1833年8月20日-1901年3月13日),是美国第23任总统,1889—1893年在任。我知之甚少,相信中国人也都知之甚少。在历史上看,也没有太多建树。但这个家族好生了得,是美国历史上最显赫的政治家族之一,走出了两位总统,八位国会议员。
  这位总统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也叫本杰明•哈里森,不过是本杰明•哈里森五世——这一家祖祖辈辈特别偏爱“本杰明”这个名字,“五世”就标明,前面至少还有四位同名者呢;这位革命老前辈的儿子,也就是我们来探访的这位哈里森总统的祖父,威廉•亨利•哈里森,是第九任美国总统,据说是美国总统中首屈一指的演说家。但是很不幸,他有另一项记录:就职仅31天就因病去世,是首位在任上去世的美国总统,也是任职时间最短的美国总统。其致死病因,至今仍无定论。如今看当年医生的诊治记录,简直如同儿戏和巫医:拔罐,放血,用吐根、蓖麻油、甘汞治疗,最终还将原油与蛇根马兜铃混合后煮沸给总统服用……我的天!到底是病死的,还是治死的?
  老哈里森总统宣誓就职时已经68岁,创下最年长美国总统的纪录,保持一个多世纪后,才被69岁的里根打破。他另一项记录是:就职时共有25名孙辈,这项纪录至今未破。老哈里森的总统任期太短,几无建树,历史学家在为美国总统排名时,往往不把他列入。
  说了爷爷说孙子:本杰明•哈里森,是第二位输掉普选票、但赢得选举人票而胜出的总统——后来又有了2000年的小布什、2016年的川普。
 

016d.jpg

  美国第23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故居。

  哈里森生于俄亥俄州一个农场,21岁时全家搬到印地安那州印第安纳波利斯,成为印第安纳州著名的地方律师,后来当了参议员。他于1888年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击败了当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1892年,他再次与克利夫兰对决,这一次,前总统击败了他,把那个“前”字奉还给他,他成了前总统。
  尽管时间紧凑,张桦和我还是尽可能地了解这位总统一点皮毛:他在担任总统期间,实施了麦金利关税和谢尔曼反垄断法;任期内开疆拓土,六个西部州加入了联邦;此外,哈里森大大加强了美国海军现代化建设,他也支持非裔美国人投票权……对了,他被称为“百年纪念总统”,因为从华盛顿执政到哈里森就职,刚好是100年;他是所有总统里个头倒数第二矮的,得了个“小本子”(Little Ben)的绰号。
  故居里书桌旁有好几十根手杖,都是哈里森使用过的。手杖是那个年代男士外出的标配?其中有一根某政客赠送的特殊手杖,雕刻了美国建国以来到他那时所有总统的头像——好在直到当时,才二十来位。
  哈里森的妻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读的是艺术和音乐专业。但可惜久病不愈,在总统进白宫之前就去世了。哈里森的儿媳妇就担当起白宫女主人的角色。

016e.jpg

  哈里森总统故居旁边这棵大榆树,与乔治•华盛顿受命就任美利坚大陆军总司令地点的那棵榆树有血缘关系。铭牌上记载,是“革命女儿协会”1939年从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镇的榆树根部萌发的新芽移栽到这里的。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匆匆走马观花后,继续往东赶路,告别印第安纳州,进入俄亥俄州。俄亥俄州本来有若干值得一看的景点,但我们在北美大地狂奔了两个多星期,不免有些“鸟倦飞而知还”的意绪,无心流连,中午抵达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
  张桦的夫人在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缩写为OSU)留学,在这里住了几年。张桦来美国时夫人已毕业离开这儿了,这是张桦头一回来见识妻子的美国母校。
  俄亥俄州立大学成立于1870年,规模惊人:在校学生人数5.1万人,是美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1764英亩、7.14平方公里!——这所公立研究型大学,是北美顶尖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成员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主校园在哥伦布这儿,在利马、曼斯菲尔德、马里恩、直布罗陀岛等全球许多地方有分校,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学术领域,尤以经济学、商学、工程学、物理学等学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权威排行榜,2018年这所大学在美国排名第54位。
  我后来检索资料,感叹不已:俄亥俄州立大学150年来培养的校友中,至少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8位普利策奖得主和1位沃尔夫奖得主。许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像大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发现特弗龙的罗伊•普朗克特,发明霍夫曼代码的大卫•霍夫曼,维基百科的联合发起者和创始人拉里•桑格,柏林奥运会“黑色闪电”杰西•欧文斯……都毕业于此校。仅该校的图书馆,就好生了得:由主馆及21座学科图书馆组成,藏书超过六百万册,在北美排名17;别名“马蹄铁”的露天体育馆,观众容量超过十万,位列全美第三,也是大学美式足球竞赛的主场馆之一。在名校林立的美国,这所大学若列入一流确实有点勉强,算“一流半”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吧?张桦应对其夫人刮目相看——她是这样一所非同小可的大学的商学院高材生啊!

016f.jpg

  俄亥俄州立大学一角。

  我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只看到校园中建筑物风格各异,传统的、新式的、后现代的……但不知身在何处,瞎逛乱拍,也算“到此一游”了!
  (未完待续。写于2020年8月16日—9月10日)


  近期文章: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线尽头一道长虹熠熠闪光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被中国公开嘲骂的美国总统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小学成了划时代的标杆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遇二战英雄、冷战领袖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主的满汉全席上暴殄天物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小菜当主菜品尝  
  横跨美国之旅(第11天):误入歧途也是一种人生体验  
  横跨美国之旅(第10天续):“世界上最大的小城市”  
  横跨美国之旅(第10天):美国淘金热,热源在这里  

  横跨美国之旅(第九天):看到了风云突变的太平洋  
  横跨美国之旅(第八天):差点在烈日沙漠里抛锚  
  横跨美国之旅(第七天):“硬实力”和“软实力”  
  横跨美国之旅(第六天):沙漠地带里的艺术天堂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续):“西部从这里启程”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探访“911”之前最大恐袭案遗址  
  横跨美国之旅(第四天):在最小的国家公园当街畅饮温泉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续):穿过今与昔的暴风骤雨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马丁·路德·金遇刺现场  
  
横跨美国之旅(第二天):跟着感觉走就没错  
  
横跨美国之旅(第一天):老夫聊发少年狂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