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748,81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
· 请告诉我哪句可原谅,哪句必须批
【识】
·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
· 绝望的外国人有时更清楚地看到美
· 知识分子在新的时代要逐渐习惯靠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
【史】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事】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样磨损到最终折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是……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评价19世纪最具争议的人
   

  有的名胜虽然凝聚了历史沧桑,但本身太不起眼,看上去就是破旧房屋和山岩丛林;有的景色倒是宜人甚至惊人,但毫无人文内涵,无法启人思接千载、神骛八极;还有的只能饱览和聆听却无法参与。而这座国家历史公园则“内外兼修”、老少咸宜


  跨越美利坚之旅·下篇:东返记(第17天·续)

  高伐林


  第17天(续)

  我们告别英雄和殉难者,迎着初升的朝阳上路。
  一口气开了两个半小时,抵达哈珀斯费里国家历史公园(Harpers Ferry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极其广阔的停车场。而车显得稀稀拉拉。这是我第四次来到这里了,记得第一次随女儿女婿来此,是个周末,那一次偌大停车场满坑满谷,我们只能停在没有画线的草坪上,片刻工夫,我们车旁边就跟上了一长溜车。
  轻车熟路,我和张桦坐上了来往于停车场和哈珀斯费里小镇的空调大巴。从停车场步行穿过林间坡道过去,也不过十几分钟,风景也不错,但这天不是健行的好日子,太热了!空调大巴不到5分钟,就把我们送到了小镇。
  小镇属西弗吉尼亚州,位于波多马克河(Potomac River)和谢南多厄河(Shenandoah River)交汇口,也是马里兰、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三州接壤处。
  这个小镇以1859年约翰•布朗领导夺取军火库的暴动而闻名;而且,阿帕拉契步道保护局(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ATC)的总部设在此地,而哈珀斯费里,正是该步道直接穿越的少数几个城镇之一。
  美国爱好户外运动的人,无人不晓这条穿越14个州的阿帕拉契步道,人们简称“AT”,从美国南部乔治亚州的斯普林纳山(Springer Mountain)起始,到东北部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ount Katahdin)终止。不妨这样联想吧:从湖南省的南岳衡山,一直走到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我俩的同窗胡晓晖2017年用了五个月时间,停薪留职,以花甲之龄,独自一人背着帐篷睡袋、挎着相机,走完了这2178英里(3498公里)的崎岖荒野山径,我们在美国和中国的校友们,都在五个月内得到一次关于走AT的知识普及和精神激励。
  哈珀斯费里镇外河边树着一块示意图,昭示这里离阿帕拉契步道起点和终点的距离。

017e.jpg

  哈珀斯费里国家历史公园位于阿帕拉契步道的中点。

017f.jpg

  哈珀斯费里之所以被定为“国家历史公园”,是因为这里爆发过约翰•布朗暴动

  小镇临街几乎家家都是免费开放的小博物馆。其中一家博物馆,正面墙上是约翰•布朗画像,上方是美国著名诗人斯蒂芬•文森特•伯奈特(Stephen Vincent Benet,1898-1943)叙事长诗《约翰•布朗的身躯》中的诗句:“你可以妥妥地称出约翰•布朗的体重/但是,怎样和在什么天平上权衡约翰•布朗呢?”
  早年间,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史上的“约翰•布朗暴动”,我有所耳闻,但所知极为有限。约翰•布朗(John Brown,1800年5月9日~1859年12月2日),是美国的激进废奴主义者,他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和两任妻子共生了20个孩子;在生意上大起大落;37岁时恍然大悟自己人生的真正使命,决定此后心无旁骛,全副身心投入废除黑奴大业。1856年曾参加堪萨斯内战(前面我介绍过:堪萨斯州议会大厦的壁画上还有他),后来来到哈珀斯费里这里秘密招募人员、制造武器,密谋揭竿而起,期望一呼百应。大多数废奴主义者认为应该通过和平手段来废除奴隶制,但是他却强烈主张并身体力行,用暴力来推翻奴隶制,解放黑奴。他说:“这些人都是空谈。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行动!”(These men are all talk. What we need is action - action!)中国人有句话异曲同工:“少废话,操家伙!”
  1859年他在哈珀斯费里起事,逮捕一些种植园主,宣布解放他们的奴隶。但并没有出现他所期望的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局面,黑奴们不仅没有跟随他起来斗争,反而站到对立面,致使他孤掌难鸣。短短几天,暴动就被罗伯特•李将军率军镇压,约翰•布朗被逮捕、控以叛国罪绞死。
  约翰•布朗被称作“19世纪美国最具争议性的人”,而且争议延续至今,我上一次是带几位从中国来美国旅游兼人文考察的学者来此,有一位颇有知名度的社会学家就断言:“约翰•布朗,他不就是一个恐怖分子嘛!”但我们对约翰•布朗不能简单化地评判。林肯总统称他是一个“被误导的狂热者”;当时也在流亡之中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大西洋两岸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宽恕约翰•布朗;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及梭罗也都赞颂约翰•布朗。当布朗被绞死后,美国许多地方响起教堂钟声及致哀礼炮,北方竖起他的纪念碑。美国有大量历史小说和歌曲,以他的生平和事迹为素材。史家公认:约翰•布朗暴动,使美国蓄奴与废奴的南北矛盾升级激化,导致一年以后南北战争爆发。
  在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社会运动中,都会有激进与温和两翼,就像一百年之后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也有黑豹党、马尔孔•X和马丁•路德•金这两派一样。就算他们有共同的对手,互相之间也争斗得很厉害。文革过来人都知道,一同造反的战友后来分化成激进派和稳健派,彼此也曾杀红了眼。

017g.jpg

  河边小山坡上的约翰•布朗纪念碑。与当年事件巨大影响相比,未免简陋寒酸。

  世界上有许多名胜,有的虽然凝聚了历史沧桑,但本身太不起眼,如果不用文字来交代其来龙去脉,看上去也就是平常的破旧房屋和山岩丛林而已;有的景色倒是宜人甚至惊人,但毫无故事、内涵,无法启人“思接千载”“神骛八极”——更糟糕的就是一些导游编造一些传说来大煞风景;还有的,人们只能作为观众来饱览和聆听,却无法参与。而哈珀斯费里国家历史公园则相当全面,可以说老少咸宜:群山环伺,两河交汇,有跨越河流的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桥,有废墟,有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商店,有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念碑、雕像和遗址……而且这里还有两大特点:第一,临街的房屋,几乎家家都是小型博物馆,门外有招牌,门内有陈列;第二,这里有十分丰富的户外活动:划船,漂流,钓鱼,攀岩……一眼望去,登山脚踏车、独木舟、充气筏,五花八门。

017h.jpg

  约翰•布朗当年起事的建筑,成了孩子们的历史教育课堂。

017i.jpg

  年轻人在漂流。这色彩,让人不禁联想到“油爆大虾”。

  还必须提到的是,哈珀斯费里附近咫尺之遥,还有景色寥廓的波利伐高地(Bolivar Heights)古战场;而气派恢宏的航天航空博物馆,也在二三十分钟车程之内——因为华盛顿市中心的那座航天航空博物馆毕竟空间逼仄,就选了郊区来盖了一座巨大的建筑,陈列更多飞机、航天飞机和卫星。这个博物馆,我去过三次,这次来不及了,留待张桦日后全家去造访吧。

  从哈珀斯费里开回新泽西我家,用了三个多小时。按说我们的旅行,应该从大西洋畔出发,回到大西洋畔,才算完整跨越美利坚。但我俩的家都在海滨之州,常去海岸,本次旅行到海边这一段(大概20来公里)就从简了。开到我家才下午5点多钟,张桦将我放下,立即握手告别,一溜烟地开得没影儿了——他还要再开一个小时才能到家,而他的夫人和孩子,将在后天从中国返回,他得安排一切就绪,迎接家人归来团聚。
  (未完待续。写于2020年8月16日—9月10日)

1112.png

  东返路线示意图


  近期文章: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现场缅怀首批反恐勇士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一个炙手可热的政治家族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线尽头一道长虹熠熠闪光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被中国公开嘲骂的美国总统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小学成了划时代的标杆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遇二战英雄、冷战领袖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主的满汉全席上暴殄天物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小菜当主菜品尝  
  横跨美国之旅(第11天):误入歧途也是一种人生体验  
  横跨美国之旅(第10天续):“世界上最大的小城市”  
  横跨美国之旅(第10天):美国淘金热,热源在这里  

  横跨美国之旅(第九天):看到了风云突变的太平洋  
  横跨美国之旅(第八天):差点在烈日沙漠里抛锚  
  横跨美国之旅(第七天):“硬实力”和“软实力”  
  横跨美国之旅(第六天):沙漠地带里的艺术天堂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续):“西部从这里启程”  
  横跨美国之旅(第五天):探访“911”之前最大恐袭案遗址  
  横跨美国之旅(第四天):在最小的国家公园当街畅饮温泉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续):穿过今与昔的暴风骤雨  
  
横跨美国之旅(第三天):马丁·路德·金遇刺现场  
  
横跨美国之旅(第二天):跟着感觉走就没错  
  
横跨美国之旅(第一天):老夫聊发少年狂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