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weixin.qq.com/s/b5DVc_S2M4lxIoof4DsDQA
Original 2017-03-30 海韵 美国华人
孙建国,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备选威斯康星Elmbrook区校董,初选以46.6%的选票首战大捷,胜出第二名400余票,胜第三名1200票,未来普选胜利在望。Elmbrook社区大概有90%的共和党选民(其中95%是白人),平均年收入居美国上游。中国移民能够首次在本地校董竞选初选中胜出,是社区对华人贡献的肯定,也对华人参政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Elmbrook是威斯康星州的第三大学区,也被誉为威斯康星州最好的学区。因为此故,又加上家长们都重视教育,该区校董的竞选历年来都相当激烈。
孙建国本人谦逊平和,他自己一再认为:“出身寒门又为长兄,刻苦努力任劳任怨为家人和集体服务,是我自幼的习惯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他的朋友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初次见到他是在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上,经朋友介绍认识。他很儒雅,相貌似乎在哪里见过。初相识我还很拘谨,他却滔滔不绝谈着他的那些规划。朋友笑着附和,我只是旁听。后来在几次场合中又碰到他,依旧是他在一群人当中侃侃而谈,笑声不断......渐渐地他的举止、形象在我脑海中和另一个公众人物影象重叠。 一天,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了个帖子。点开后的几秒内我脑子里反应这是他的视频。当我再仔细定睛一看原来是《马云震撼演讲》。他太像马云了。为了证明我的眼力,我把他的照片递给女儿看问: 你认识这个人吗?女儿瞄了一眼说,这不是马云吗?哈哈!他不是马云,他是孙建国。
进一步接触孙建国是在为他竞选Elmbrook区校董集资的宴会上。我是主持人。开场白时我冒然地把他长得像马云以幽默的方式说出来,他在一旁笑着说: 我比他长得好看。 在他自我介绍时我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位斯文,一派学者风度的他小时候竞然以捡狗粪帮家,是在农村长大的苦孩子。更没想到的是他和诗人–––海子在,中学时就是同窗,而且是同寝。 你以为他们会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 ? 不,他们是睡一个被窝里互相温暖的苦孩子。那个时候日子很苦,为了支撑家中年长的男孩上学费用,他的几个妹妹只得辍学。诗人海子也是清苦农家出身的孩子。可以想象两个人的铺盖会有多么单薄。他俩想到的好办法是一人的被子做铺,一人的被子做盖。孙建国比海子大一些,就这样两个小兄弟相互温暖着熬过了那几个漫长的寒冬......可喜的是两人中学毕业后 (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 同时考入北京大学......
提起海子,想必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是你一定知道他那首著名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每每读海子这首诗的时候,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暖流。一个有着憧憬,有着激情,有着情怀的人。一个心里装着整个天下,却又能如此感染他人的人。不知道孙建国是不是潜意识下替海子圆梦或者有意无意之间小兄弟俩在发奋读书时内心就已滋生了家国情怀......
孙建国此次参选Elmbrook学校教育董事会成员是该市第一次华人竞选参政。为了让人们了解他的教育理念,他更是不惧风雪挨家换户敲门与居民们交谈。他的助选团队 (由密城华人社区组织) 也是在寒风中走街串巷,发送传单。他们精心制定竞选措施计划,并号召华人们团结一心鼎力相助。虽然竞选的是一个市区的校董职位,但作为华人参政,其意义远大于职位本身。
孙建国此举让我联想到了123年前在美国檀香山的一个住所里的二十几位中国人。他们其中有医生和律师,他们秘密成立了“兴中会”,顾名思义振兴中华联合会。其中的一位医生草拟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主张。这位医生就是孙~中~山。
一个宏愿的实现是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孙中山先生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之肩上".......
今年是华人移民美国的第150周年,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或许我们走的是一条与先辈不同的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与先辈都是点点星火。但那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访问孙建国竞选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un4Elmbrook/
作者:海韵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授权:editor@ChineseAmeric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