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转文是分享且认同文中的主要观点,而非认可/认证文中所有的看法与细节。】
【深度解析】国际警察与普世价值:捍卫人类底线伦理
何以为蒸黎 2022-03-08 07:04 ZT https://mp.weixin.qq.com/s/BVCMNNmXzQ7dhP_xQ773PA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毛有话说 Author 释老毛 回答一个问题。 也是很多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为什么鹅毛打乌是犯罪,而印象中美帝好像天天打仗,怎么联合国从来就没人管呢?国际社会是不是“双标”?
很简单,因为美帝卷入的很多所谓“战争”,是国际警察的执法行为,当然不是侵略,执法要用暴力,犯罪也用暴力,但不意味着动武就是侵略。
国际社会也是社会,有国际法就得执行,没有警察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有啥用?
人类文明的演化是有过程的,春秋无义战,特别是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让全球各国逐渐觉悟,战争不是什么英雄壮举,而是犯罪行径。侵略是反人类罪,全球共诛之,全民共讨之。
一战之后,组成国联,目的就是避免再次世界性战争。
国联,奉行集体安全原则,维护和平,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有国际法,但没有国际警察。
国联对于违法行为,只能靠嘴炮谴责。中国是国际警察缺位的最大的受害者,最典型的例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略中国东北,当时的中国政府诉诸国际法,申请国联裁决,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做出调查报告【图书购买链接如下】,结论认定日本不是“自卫”,构成武装侵略;“伪满洲国”违反国际法,不予承认。但只是道义谴责,没有警察执法,日本以退出国联抗议。
欧洲大陆也是一样,大国在一战后朝野恐战,和平主义泛滥,政客们采用绥靖的方式处理外交,不愿有力回击,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如果国联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时,就强力出手干预,制裁日本,那么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七七事变和太平洋战争。
同样,纳粹德国也曾面临生死攸关的“莱茵兰时刻”。1936年,希特勒悍然出兵凡尔赛和约规定的莱茵兰不设防区,是公然违约,是惊天豪赌,如果那时英法强力回击,二战之火可能熄灭在摇篮。希特勒后来承认:“在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结果,英法选择了息事宁人,导致了后来战争的一步步来临,付出的代价更为惨烈。
由于没有国际警察,国联无法限制法西斯国家的一次次挑衅,国际法不断被羞辱,最终在二战中失去功能,沦为笑柄。
二战,更为残酷,不光有财富的毁灭,还有道德的沦丧,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的一段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消失了。自愿处在希特勒统治之下的德国人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其规模之大和性质之恶毒,是人类历史上一切黑暗记录所未有的。……在东线战争中,德国和俄国都计划过而且推行过全部人口的消灭。空袭不设防城市的暴行,一旦由德国开始,实力日益强大的盟国就以二十倍的规模来回敬,终于以使用原子弹把广岛和长崎毁灭而达到高峰。”
二战之后,痛定思痛,启动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纽伦堡大审判,以及东京大审判。战败国的政府官员和军人以执行上级命令和国家法律为由提出无罪辩护,而法庭以人类底线伦理否定了官员执法行为的正当性,确立了文明社会的底线标准。你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按下毒气室按钮的一刻,虽然是执行法律和命令,但明显是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所以不能以执行职务来脱罪,因为人性的天理良知高于法律和命令。
大审判,确立人权高于主权的国际秩序基本原则。政府高官不得以主权和国内法为名脱罪。发动战争和种族灭绝,被定义为反人类罪,天地不容,人类文明可集体制裁之。
什么是普世价值?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人群最基本的底线伦理。大家普遍接受,也就成了“普世价值”。
二战后吸取了国联的教训,雅尔塔会议构想出“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由美苏英中四大国做国际警察(法国当时是沦陷国,维希政府附逆,没资格,戴高乐后来力争才挤入),组成安全理事会,国际上出了问题由安理会四国商量着来,一票否决,大国谈妥了,再由其武装力量负责执法,为国际社会提供集体安全。
联合国是国联的2.0版,最大的区别就是有警察。根据设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其实就是国际社会的警察局,五大常任理事国就是五大国际警察。
那为什么五大警察变成了美国一家独大了呢?
中国,在1971年之前,就是个偏安政权,困居小岛,朝不保夕,哪有实力全球执法?1971年之后,大位奉还,但新中国不久就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韬光养晦,绝不出头,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呼吁”、“谴责”、“弃权”。近些年来,中国对国际事务才稍微积极,搞搞六方会谈,调停国际争端,派遣维和部队,打击索马里海盗……
英国、法国,二战后国力衰微,也没有实力全球投放兵力,维持国际秩序。
苏联,是堕落天使,知法犯法,经常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甚至很多战争他就是幕后老板,最后警匪一家,还有啥正当性再当警察?
最典型的就是1950年的那场战争,现在前苏联档案解禁,谁是侵略者,谁是幕后黑手,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苏联解体后,90年代大量冷战期间的秘密档案解禁,中国学者沈志华跑到俄罗斯,自费复印了一车皮原始资料运回国,几乎刷新了近代史。大多数历史事件的真相,与原来的认知完全不同。没办法,史学是史料为王,一条新史料打翻一船史学家。
当时南韩代表在联合国会场痛哭流涕,向世界各国展示证据,哭诉亡国之痛。为避免国际舆论压力和道德谴责,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在投票时故意缺席,尿遁,放弃否决机会。联合国做出第84号决议,派出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由美国为首的17国组成,相当于现在的维和部队,使命是执行联合国第84号决议。
中国人民是被迫去收拾烂摊子的。苏联领导人支持中国出兵,希望中国人和美国人打下去,如果不是斯大林1953年3月去世,战争可能还不会在这一年停下来。但他却没给中国无偿援助,给的东西都没少要钱。中国1950年后借了苏联13.4亿美元,其中多数用于购买军用物资。苏联卖给中国的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剩下的旧武器(这也是后来中苏交恶的原因之一)。战后,中国人勒紧裤带连本带利还了好多年债,就是困难时期,还在用粮食、猪肉、鸡蛋等食品还苏联老枪旧炮的钱。美国人都看明白了:克里姆林宫感到最高兴的,莫过于扩大战争,把中国也包括在内,而苏联在这场冲突中,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操行,连队友都坑,它配当警察吗?
后来吃相就更难看了,波匈事件出兵匈牙利,布拉格之春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出兵阿富汗……它就是侵略成性、屡教不改的惯犯。
为什么我这么保守的人,都赞同美国出头充当世界警察?因为虽然各国都看中国家利益,但只有老美外交上还是有点理想主义,讲点不计利害的二愣子牛仔精神。
美国至少从来不占领殖民地,只要求各国通商贸易,融入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体系,大家一起发财。最典型例子是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块殖民地,不是因为美国的侵略,而是1892年美西战争的结果。菲律宾原来是西班牙殖民地,战败后作为战利品归属美国了,菲律宾一直想公投加入美国,成为第51个州,老美死活不接纳。等菲律宾具有自治能力后,就赶紧让它独立了。因为美国本身是殖民地出身,天然反对一切殖民主义,自己也不占任何殖民地。在殖民时代,欧洲列强纷纷抢占地盘,垄断市场,美国要求门户开放,自己不瓜分殖民地,但所有各国的殖民地必须开放市场,最惠国待遇,开关通商,各个国家待遇平等。这就是八国联军动议瓜分中国,而美国公使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由来。阿根廷文学家博尔赫斯曾说过,美国确实比较特殊,它是西方列强中相对最有道义感的一个。
美国不当国际警察,后果如何?美国当国际警察是吃力不讨好,他当警察,被骂成狗;不当警察,更被骂成狗!最惨痛的例子,卢旺达惨案,是突发事件导致的失控,两大部族仇杀。惨案正是因为美国没有出头当国际警察而导致的啊!不过事后国际社会作出了干预,组建法庭审判了战犯,并且沉痛反思。
1994年针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导致80多万人被杀害,相当于卢旺达总人口的1/9。当年底,安理会决定设立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起诉应对1994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在卢旺达境内的种族灭绝,和其他严重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的责任者。自2001年以来,法庭在审理过程中仔细审查了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160名证人的证词,法庭程序和实际操作繁琐,加上案件本身的复杂性,使案件审理历时十年之久。
由于美国在索马里进行军事行动时出现意外“黑鹰事件”,因此美国不想介入卢旺达内战,导致悲剧发生。对此,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3月访问卢旺达时,在基加利机场对大屠杀幸存者发表讲话时表达了歉意。
侵略战争必须反对,正义战争应当支持。谴责鹅毛侵略,不要东拉西扯美国如何如何,这是诡辩术。帮理不帮亲:鹅毛也有正义之战,如卫国战争;美国也打过不义之战。美国长期充当国际警察,大部分军事行动是联合国授权和保卫国际秩序,正当性不足的也有。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有两场:越战和第二次海湾战争,前者涉及意识形态,后者涉及私人恩怨,因此世界包括本国对这两场反战最激烈,决策者同样被骂成狗。
越战,不用说了,美国爆发民权运动,嬉皮士反战,出了多多少经典歌曲和电影,要做爱不要作战。程序上是正义性欠缺,但我提醒一句,从西贡陷落到革新开放,美国撤离后这段时间,越南人民生活如何,看看有多少船民外逃,看看一部反映当时惨状的香港电影《投奔怒海》。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邱刚健 主演: 林子祥 / 缪骞人 / 马斯晨 / 刘德华 / 奇梦石 / 郝嘉陵 附:电影在线视频 【见 https://mp.weixin.qq.com/s/BVCMNNmXzQ7dhP_xQ773PA】
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1983)
第二次海湾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制裁伊拉克侵略科威特。而小布什发动第二次攻打伊拉克,确实有布什家族和萨达姆几十年的恩恩怨怨,打的公共名义是萨达姆可能秘密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违反国际公约,故出兵讨伐。然而事后并没有在伊境内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普帝调侃国务卿老鲍手里拿的是管洗衣粉。普真乃带节奏的高手,从此,全世界白左都拿洗衣粉攻击小布什,也包括中国网民,这么多年乐此不疲。但萨达姆死的冤不冤?
其实一点都不冤!大部分人看到的信息都是截取的,没有看到事件的完整全貌。战后确实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武器,但是发现了更骇人听闻的东西,这个却被反布什的白左选择性失明,那就是在伊境内发现了十几个万人坑,一直至今为止还有新坑陆续被发现。
这些万人坑里的死尸,大部分就是库尔德人,不仅有战士,绝大部分是平民,库尔德人的村庄,一个村一个村被萨达姆军用毒气屠杀殆尽。除了库尔德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伊拉克人,也就是萨达姆根本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本民族的百姓,只要反对,一律杀无赦。萨达姆政权的背后是老百姓的尸骨如山。
战争罪、种族屠杀罪,两条大罪都是国际法上的普世性犯罪,罪无可恕。萨达姆不是战败被美军枪毙的,而是交给了伊拉克当地人,按英美法组成了法庭,有陪审团,有律师,萨达姆作为被告有公平申辩的机会,但他自知死罪难逃,放弃了辩护权,一言不发。罪证之一是伊拉克军队在1988年使用化学武器对哈拉布贾村发动袭击,在一天之内造成5000人死亡。特别法庭有证人证实,指认是萨达姆下令进行大屠杀。人证物证俱全,可谓铁证如山。
如果发生在古代,萨达姆或许可以作为雄主载入史册,可惜发生在现代,在二战后通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公审战犯,确立主权不是护身符。1948年,联合国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并为战争、种族屠杀等反人类罪设立了海牙国际刑事法庭。中国也同样承认大审判的司法结果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问题是美国目前并不愿意背负国际警察的重担。从川普时就非常明显,拜登的阿富汗撤军也是表现。美国优先,就是川普版的孤立主义。老川是个典型的商人,凡事都是计算成本收益,从不做赔本的买卖,他的竞选纲领就是撤军,把中东的美国驻军领回家。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其实川普是个真鸽派,从骨子里厌恶战争,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因为战争太烧钱,是赔本的生意。
现在俄乌的问题是美国不出来当警察了。如果没有国际警察维持秩序,科威特已然亡国,卢旺达、科索沃、索马里爆发种族屠杀,小国个个都成乌克兰,如果当年美国不打二战,恐怕日寇早吞并中国,这个世界,到底该不该有国际警察?谁来捍卫人类的底线伦理?
Original 关不羽 冰川思享号 2022-03-09 22:21 ZThttps://mp.weixin.qq.com/s/pnlLOzxFnoTpIs4K8V1Hbg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最大失败就是被踢出全球经济体系,等待那些失败者的是忍受贫困与孤立的煎熬。
我们正在围观的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个时代的背影。长达三十年的“告别冷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的遗产。没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
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俄罗斯成功地扮演了苏联的角色,一个具有全球行动力、影响力的“世界帝国”。
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的表现更为强硬,频频与西方的正面对抗,竭力营造了俄美对峙的局面。世界各国政要对待普京,与对待苏联领袖的态度无异——夹杂着尊敬、恐惧、厌恶的复杂感情,却不能轻视他。这些政要在各种国际事务中与他协调,争取他的支持,或者至少是谅解。
直到这场被直播的战争,终于为俄罗斯卸下了妆容——俄罗斯不是苏联,它不具备苏联的经济实力,负担不了沉重的“苏联遗产”。
2月24日,普京启动了“特别军事行动”,复刻了1968年8月20日占领捷克的行动方案,突袭首都机场的“斩首”行动、浩浩荡荡的装甲部队。
▲2月25日,俄罗斯士兵空降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边缘(图/Channels Television)
实际上,西方各国也是如此判断的,没有人想到乌克兰能够坚持那么久。西方对乌克兰的实质援助、对俄罗斯的制裁加码等等应对举措,都在乌克兰挺住48小时之后发生。即便如此,美英还在劝泽连斯基“搭车”出国。
然而,“特别军事行动”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俄罗斯远远不及苏联的真实一面,才被注意到。
俄罗斯没有阵营,没有华约国家为苏联摇旗呐喊、鞍前马后的大阵仗,也没有乌克兰内部亲俄势力积极配合。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却是形单影只。
特别军事行动的虎头蛇尾,与其说是军事失败,不如说是政治上的失败。
俄罗斯没有苏联的政治动员力,连乌克兰的“同族兄弟”早已抛弃了它。 48小时,终结了俄罗斯三十年“扮演苏联”的游戏。当年的占领捷克是阵营内部的“家务事”,是老大哥带众小弟实力碾压内有家贼、外无援兵的捷克。当年的“特别军事行动”因此大获成功。而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不过是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俄罗斯不是苏联,它没有维持一个阵营的经济能力,甚至连“祖传”的“传统势力范围”也无力维持。
上世纪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的高光时刻,欧佩克发起的“石油战争”推高油价让苏联大发横财。当时苏联的GDP至少相当于美国的50%,最乐观的估算是60%到70%。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苏联内部核心的“大俄罗斯”区——俄罗斯西部地区、乌克兰、白罗斯坐在了“苏联红利”的头等席,苏联阵营里的各家小弟也各有进账。
▲前苏联城镇皮拉米登,1998年被俄罗斯关闭(图/图虫创意)
而今天的俄罗斯,区区1.7万亿美元的GDP,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还不如中国的广东省。2012年后更是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看不到前途。国力不足必然导致政府财力不足,2021年俄联邦的财政预算规模不过区区3300亿美元,连美国国防部的5500亿美元的预算都比不过。经济能力限制了俄罗斯的政治影响力。
以这样的经济能力,每年给1000万人口不到的白罗斯输血一两百亿美元,占白罗斯10-20%的GDP,才维持了俄白同盟的“亲密无间”。4400万人口的乌克兰,更是养不起的“吞金兽”。
而且,普京上台后为“扮演苏联”上耗费大量资源,全球出击的威风八面,没有余力在乌克兰克隆一个“俄白同盟”。
因此,乌克兰既不能从俄乌关系中获益,又因为被西方视为“苏联势力范围”核心区域,而不被接纳,成了东西两边的“经济弃儿”。
人均GDP4、5千美元,比白罗斯差了一大截,是什么滋味?和脱俄入欧的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相比,更是穷如乞丐。穷则思变,毫不意外。既然求变,利之所趋,人心所向。即便是亲俄派,其实也是塑料质地的。
俄罗斯把乌克兰作为“苏联遗产”对待,却没有继承苏联的经济义务,只继承了苏联的压迫性。乌克兰的离心离德、走向决裂,实属必然。
既没有阵营的人多势众,又没有乌克兰的民众归心。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输在了政治,根子出在了经济,这才成了一场意料之外的战争。
更可悲的是,俄罗斯赢不到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太奢侈,俄罗斯玩不起。 来自乌克兰战场的消息纷纷扰扰、真真假假,争论不休。但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开战十几天,乌克兰没有倒下,基辅、哈尔科夫等大城市依然在握。其中有俄罗斯束手束脚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倾国之力的二十万大军是去打仗的,不是去帮助乌克兰老农民春耕的。打成目前僵持的局面,是俄罗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俄罗斯拖不起。
俄罗斯维持这场战争,每月要买80亿美元的大单,这还是维持这种半死不活状态的成本。凭俄罗斯区区3000多亿美元的财政规模,哪有这么大的腾挪空间?一万多亿的GDP总盘子,也没有多少余力。
而且,陷入僵局之后,俄罗斯面对的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力量对比是俄强乌弱,但是战争消耗正好颠倒。人家用几万美元的单兵作战武器,换你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飞机坦克,以小搏大。
▲乌克兰士兵(图/法新社)
更何况乌克兰背后是北约,正在为乌克兰埋单。俄罗斯的财力和北约国家相差不止一个数量级。“毒刺”管够,毫无压力。
苏联能在阿富汗打十年,因为它有这个经济能力,可以把战争消耗控制在慢性出血的程度。而毗邻北约、拥有现代战争技能的乌克兰,是高配版的阿富汗,俄罗斯却是低配版的苏联。这场战争在俄罗斯的经济动脉上开了个洞。
更致命的是,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制裁,正在摧毁俄罗斯经济的造血能力。 俄罗斯遭遇的制裁手段前所未有,不是过去那种有限的抑制性手段,而是全面脱钩的毁灭性打击。
我在此前《俄罗斯的真正挑战,在另一个战场!》一文中已经做了分析。这里补充一些观点。
俄罗斯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但是其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比重不到2%。且俄罗斯经济增长在2012年后陷入长期停滞,低增长预期再加营商环境恶劣,导致市场吸引力不高。因此,禁用SWIFT等“外科手术切割”式的制裁手段出台后,各类的跨国企业弃之如敝履。
俄罗斯被“退群”,对全球宏观经济的长期前景影响有限。因此,欧美主导的国际经济制裁敢于迅速加码、不惜切割。
俄罗斯的全球经济影响力主要集中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初级产品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全球供应链会因此受到冲击,付出相应的调整成本。比如最近的“妖镍事件”就是俄镍断供的结果,油价创出历史新高也是如此。
这对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的决心是双重的。一方面对经济代价的顾虑,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制裁升级;另一方面,随着风险释放的“沉没成本”增长,制裁的经济顾虑会降低。目前看,强大民意压力下,制裁升级比想象中要快。美国总统拜登停止俄油进口的决定,出乎意料的快,朝野一致、民意支持,促使他提前动手。
而且,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并不会带来多少博弈优势。资源产品的替代供给只是时间问题,逐利的动力远胜地缘政治的动力。比如伊朗这样坚定的“盟友”,在对俄制裁升级后很快就增加了石油产量,还对美伊核协议表现得高度积极,急于替代俄油的心情溢于言表,真不知普京总统对此作何感想。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力因制裁而下降,它的“朋友圈”只会越来越小,处境越来越孤立。
全球经济战场上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场上一样,在和时间赛跑。时间不是俄罗斯的朋友。
俄罗斯在两个战场上遭遇的危机,都是经济实力大幅缩水导致的。长期扮演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称的国际角色,俄罗斯透支了自身的经济,终于让“扮演苏联”的游戏难以为继。最明显的迹象是,普京发出了核威胁。整个冷战时代,苏联从未亮出过这张底牌,这不是强硬,而是技穷。
因此,无论最终俄乌之间的结局如何,俄罗斯的虚弱已经暴露无疑,即便从乌克兰战场全身而退,它的国际地位也不复从前。不再有对抗,只有彻底的孤立。西方制裁的长期化、全球经济体系对俄罗斯的排斥,不可避免。
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欧美不会对俄罗斯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必要冒这样的风险。没有人想要毁灭、占领俄罗斯,既不可行,也无意义——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经历就是教训,此前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也是如此。
隔离风险,靠经济手段足以实现。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力量,俄罗斯对此没有抵抗的能力。 三十年来,“告别冷战”、“抛弃冷战思维”是国际社会的“流行语”。可是冷战最后的舞台,却被“特别军事行动”的微小火星烧掉了。在熊熊烈火中,真相不再被回避:
俄罗斯不是苏联,无力负担“苏联的遗产”。世上再无苏联,更没有“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垒,只有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复杂博弈。这就是“告别冷战”的方式。
冷战早已结束,至今才真正告别。冷战思维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世界观的惯性,比真实世界的变化更久,这将是新时代门槛。
睿智如基辛格也不免于此。2014年,他说道:“关于乌克兰问题,我们讨论太多的是非此即彼的较量,乌克兰要么站在东边(俄罗斯)要么站在西边(北约)。但是对于乌克兰而言,要想生存、发展,不能倒向任何一边从而成为对抗另一边的马前卒,而应该成为双方的桥梁”。
这段话被很多人奉为圭臬,却没有发现其中的悖论:哪怕俄罗斯只具备是苏联三分之一的实力,对抗本来就不会在发生在乌克兰。那么,连乌克兰都选择了“向西去”,俄罗斯具备对抗的真实能力吗?
乌克兰的“向西去”本来就不是冷战对抗的延续,而是冷战遗迹的最终清算。在乌克兰做出选择时,俄罗斯已经输了。
基辛格和其他冷战时代的智者,忽视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不能分开计算。经济弱、武力强的军事帝国失去了全球竞争的游戏资格,超出自身经济实力的“对抗”,只会加速失败的进程。
在这个时代,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能力,决定了国际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才是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最大失败就是被踢出全球经济体系,等待那些失败者的是忍受贫困与孤立的煎熬。因此,武力至上、忽视经济发展、拒绝全球化的冷战思维,是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