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凡事都要讲究最高境界的今天,饲养的家畜突然变成了所谓“宠物”,一不留神,家里有只狗,也能划分出新的成份,那就是恭喜你进入了中产阶级。
俺以为,饲养家畜,如果有缘分的话,他们就是你的朋友。朋友之所以为朋友,自有乐趣所在。
记得第一次从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那里买回来一只猫,一只白色的波斯猫。卖家对俺说;我们家的猫,都喜欢吃玉米。
结果这只猫嗅觉的敏感程度,还真的用在了闻新鲜玉米的气味上。
这只猫名叫“咪咪”。第一天刚到俺家的时候,对挂在阳台上的鸟笼,以及里面活蹦乱跳的鸟,装出不在意的模样。那鸟笼挂得高,为之奈何?
非也。
第三天去阳台的时候,从笼子里面取出鸟来时,鸟的肢体已经僵硬了。此刻的“咪咪”趴在阳台上,睁只眼,闭只眼的养神呢,这只鸟不是被“咪咪”吓死的才怪呢, 贼猫!
还有一次,大瓷缸里面养了七只金鱼,有天早上起来一看,一个没剩,全军覆没了。
不对的呀,那么大的缸,水深鱼游,要有非分之想也得冒被水淹的危险,何况猫不会游泳……
非也。
待俺仔细观察后,才发现,经过一夜的奋斗,“咪咪”已经把水弄得浑浊。
浑水摸鱼呀。
当时,俺看见“咪咪”一副闲厅信步的模样,心头之火就上来了,“咪咪”见状,及时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以外去了。
俺真的还见过儿童饲养家畜的趣事呢。 以前俺们大院里面,有个男孩,在上小学的时候,喂养了一只鸭子,那只鸭子小的时候,被他常常装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面,每天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就把鸭子放在桌子上,当他周末去看望爷爷奶奶的时候,就让那只鸭子跟着他在大街上,那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跟在他后面,在人群里面,“嘎嘎”地叫着,一点也没有乱了方寸,引来好多人的观赏。
另外一个女孩,饲养了一只鸡,那只鸡每天早上从三楼跳下去,到院子里面自己找食吃,晚上自己步行上楼回家,搞得大家看见这只鸡飞下来的时候,都习以为常了。
当然,也有让人动气的时候,比如俺们院子里面有个老太太,是教会学校出来的,文化水很平,有次给她的孙子补习功课,差点因为猫的缘故,没有把她给气背过去。
原来是这样的,学校让小学生写爱护小动物的作文,她那孙子根本就没有过小动物,于是只好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了,作文结尾的时候,当编造完家里有一只猫的故事后,结束语是这样的:“于是,猫咪高兴地笑了起来”。
奶奶气得问孙子:“你这样写,把奶奶气得瞪眼睛吹胡子的。奶奶有胡子吗?”
“没有。”孙子回答。 “好了,那么你什么时候看见猫有笑的面目表情呢?编也不能这样编呀。”
现在俺每次回去,都得跟这家人温习一下这一段故事。
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这个是听来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想要吃鸡肉,得等待每年的春节,那个时代算起来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有位父亲,过新年的时候,在阳台上杀鸡,结果手一松,鸡从阳台上飞了出去,这位父亲也许是出于本能,也许是心疼失去的鸡肉,一闪也跃了出去,结果从楼上摔下,死了。
家里的人,每当过年的时候,心里不免伤心,想起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来。
其实人类早就学会了用动物身上的习性,来形容人的德行。比如“狼吞虎咽”,“鼠目寸光”,“狡兔三窟”,“狗急跳墙”,等等……
大凡人类自我感觉比起动物来,要来得聪明和高贵一些,这些语言大都用来讽刺他人。
其实,动物的沉默,意味着更高的智慧,也更具反讽的意味,而且来得更彻底,一不留神,把人类自己都弄得羞愧不已。
有段时间,俺家乡新开了一个野生动物园,吸引游客的就是象去非洲国家野生动物院一样,在里面看自由自在的狮子,老虎,和其他凶猛动物。人们兴奋地赶到那里,大家被关在一个扎实的铁龙子里面,车开着一游,等完了,才明白过来,他们不就成了动物园里面的狮子和老虎了吗?获得自由和乐趣的是谁呢?
蠢啊,自以为是的人类。
以前有个网友,本来还是一文学青年,后来其兄弟当上了县长,不知何故,他突然也跟着发了财,然后洋洋得意地在QQ上改名字了;“站在世界最高处的我,尿得最远。”
本来俺还真认为他有出息了,说话也有气魄起来,人长志气了呀!
结果不走运的是,俺牵着狗,每天去森林里散步,这只狗每天路过最高处的时候,就这么干了。
咳咳。俺乐死了。
中国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今年是猪年。
说到又爱又有点让人闲的动物--猪,自从中国有了王小波以后,猪的地位就明显提高了,他的一篇名叫“一只独特立行的猪”不仅颇具黑色幽默,而且“特立独行”这个词早已经成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独立意识觉醒的代名词了。
那么,在新春佳节要来临的时候,祝福大家: “做一只快乐的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