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各书1:5-8)
“老得太快,聪明得太慢。”
第一次知道这句谚语是通过Tom Klobucher所写的《裁缝的儿子》。根据网络的一个信息来源,这本书被在德国的犹太人,荷兰人,德国人,阿米什人,中国人,或是瑞士所认同。它在人心里产生了如此大的共鸣,以致世界各地不同的人都觉得它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这句谚语的前半部分说的一点没错。我们实在老得太快了。年轻人无法理解,但他们很快就会。没有什么比时间的流逝更真实的了。昨天,我们出生,今天我们成长,明天就离世。生命就这样奔涌向去,势不可挡。
后半部分也是一样的真实。我们聪明得太慢。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痛苦的方式来学习重要的功课。我们要通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变得“够聪明”去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面临死亡的人从来不会说,“我真希望我能在办公室里呆更多的时间,”而是希望能够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
我们都希望能够很快就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在雅各书1章5:8节里我们发现,上帝已经准备好并且愿意要把智慧赐给我们,只要我们向祂祈求。但有一个条件,我们必须真的很想要得到上帝所要赐给我们的智慧。
如果我们想要,就能得到。
你到底有多想得到上帝的智慧?
我们的状况:非常需要智慧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雅各书1:5节前半节
让我们从“若”开始。“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这个翻译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雅各好像在说,“好吧,你够聪明,你完全可以对付你的生活,但无论如何你一定会碰到问题的。到时候,千万记住来到上帝那里寻求帮助。”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许是对的,但它很容易误导人。
我们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聪明,那么高明,那么有智慧。
我们总是需要上帝的帮助。我们不是有些时候需要上帝的智慧,而是任何时候都极其需要上帝的智慧。不久以前,我注意到一个教会的宣言当中有一句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句子。它是这样说的:“帮助他人发现对耶稣绝望的依靠所带来的不可意料的喜乐。”我非常喜欢“绝望的依靠”这个说法,因为它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的位置。大部分人觉得我们自己可以对付生活中一些不是很困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对付烦躁的孩子,喜欢挑刺的老板,重感冒,办公桌上高高的一堆待处理的文件。我们明白正常的压力,我们学习如何去处理这些压力。但是有些事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于是我们只能躺在地上。在那时候,当所有人类的方法用尽时,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上帝。我们在绝望中呼求上帝,知道如果祂不帮助我们,我们就要完蛋。这是我们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学习的功课。
今天早上在Facebook上我看到一张相片,一个有着不解表情的男子。在这张相片的下面写着,“我正处在生与死之间的一段非常尴尬的阶段。”读着这些字,我不禁笑了起来,说得实在太对了。生活实际就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无法预测的尴尬的阶段,填满了从我们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的日子。上个星期,我们夫妇俩和一些很久没见的老朋友一起晚餐。我们一坐下,就开始彼此询问孩子们的情况。接下来就是一些简单的汇报关于孩子们的工作教育情况,孩子要搬到哪里,他们多久能见到孙辈,以及孩子们将来的一些工作计划和去哪所教会。这些都是父母之间经常交流的东西。最后,一位先生总结到,“他们都很好,”他的太太马上加上一句,“至少是现在还好。”我们都会意地笑了。
你曾经停止过做父母的职责吗?
停止过为你的孩子祷告吗?
停止对你孩子的担忧吗?
喜乐与悲伤之间的距离实在非常微小。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把你从喜乐带入悲伤。生活能在一瞬间被改变,这实在令人感叹。每一件事都很好,你在工作上步步高升,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你的孩子、孙辈都很成功,有一个你喜欢的教会,有很多的朋友,银行里的钱也不少,你的骨髓穿刺也没问题,也就是说你没有癌症。然后呢,就是那样,一瞬间,你的生活完全改变。就好象你的车撞到了哪里,转了一个弯就开进了沟里,你浑身是伤,完全迷糊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会碰到这种情况。前段时间,我被邀请为Andy Mcquitty的新书《深谷札记》(Notes from the Valley)写前言。这本书是关于作者在得了末期肠癌之后的心路历程。Andy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也是一位很有天分的作家,我知道这本书一定很棒。结果发现比我想象的还要好。Andy借着这本书带我们走过癌症的深谷,向从来没有经历过癌症的人描述它象什么,会碰到的情况。当我开始写前言时,这是我写下的第一句话:“Andy Mcquitty为没有得癌症(据我所知)的我们写了一本书,为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正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们。”当我在写前言时,我插入了“据我所知”这几个字,并不是一时冲动,是很自然就想到的。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你有没有癌症,没有那么简单,而是也许这个时候你已经有癌症了,只是你并不知道而已。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评论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癌细胞存在在我们体内。我们的身体能处理大部分的癌细胞,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们会迅速增长乃至失控,然后很突然地你就要接受手术,或是化疗,或是双管齐下。
所以,我们并不知道,不是吗?
对我们每一个来说,未来都是未知的。
无论我们有多聪明,我们都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聪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需要上帝的智慧,任何时候都需要。
令人难过的是,我们都需要经过危机之后才能我们醒悟,然后才开始向上帝呼求。
我们的盼望:上帝恩典的属性
“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雅各书1:5后半句)。
这就是我们呼求上帝的原因,这就是我们的盼望。
最近我一直在想基督教信仰是何等“荒谬”,至少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我们被要求去相信一位我们看不见的上帝,去相信祂在几千年以前以我们无法阅读的语言写成的一本书。这本书告诉我们,上帝在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对一个我们这些21世纪的人来说非常陌生的古老民族,行了神迹。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们被要求去相信上帝亲自以祂自己儿子的身份以人的样式来到我们的世界,祂的儿子在我们当中生活过,死了,还从死里复活,回到天堂。我们把整个未来交在那个人手里(正如彼得在彼得壹书1:8里所提醒的),那个人我们虽然没有见过,我们却爱祂。借着信,希伯来书11:27节这样说,我们“看见”那所不能见的。我们埋葬了我们所爱之人,然后说,“他们不在这里,他们在天堂里与主同在。”我们相信,在基督里,他们并不是真的死了。最后,我们相信,那位2000年前曾生活在这世界上的耶稣,将会再来。对其他的历史人物,我们不会这么说,但对耶稣,我们就是这么认为的。当我们祷告,我们对那位完全看不见的上帝说话,我们相信这些话能改变我们的情况,不仅局限于我们自己的,还有那些我们所爱之人的生活。我们相信,有一天我们死了,被埋葬以后,我们将会与主同在天堂。
虽然还有很多我们所相信的没有列举出来,但你已经知道我的意思。
基本上,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唯一的世界,还有别的世界。换一句话说,我们相信我们所认为的“真实的世界”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世界。另有一个领域的存在,那是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在那里所发生的一切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一样真实。我们认为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发生的事使我们对我们生活中的试炼与悲伤有不同的看法。是这个世界无法理解。
他们不像我们那样“看”另一个世界。
他们甚至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因此,他们无法理解我们怎么可以在苦难当中还能有喜乐,而不是变得苦毒。
这么想能帮助我们理解雅各所说的。我们如何看待住在荣耀光中的上帝所在的“另一个世界”,对我们如何去回应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痛苦与试炼有很大的影响。世人只会对我刚才所说的那些不齿一笑,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些令人讨厌的荒唐事和愚昧的迷信而已。当我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的希腊文教授,S. Lewis Johnson博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相信圣经的第一节经文,对剩下的经文你将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上帝存在,祂创造了天地,那么我很容易就能相信祂分开红海,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如果我能相信圣经的第一节经文,那么我就能相信我的祷告不会徒然无效。
这就是为什么雅各书1:5节后半节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向上帝呼求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我们缺少智慧,也因为我们相信在天堂有一位上帝,一位深爱着我们,愿意随时帮助我们的上帝。
最近,一位朋友写给我一条短信。这个朋友为着他的另一半以及他心里渴望的职业祷告了有好几年。这是一位诚实并且愿意跟随上帝旨意的朋友。他短信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上帝延迟了或是拒绝了我的请求,我在想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当我们的祷告总是得不到回应时,我们一般都会这么认为。我回信给他说:过去的一个月内我主持了两场葬礼,他们都比预期的死亡年龄更年轻。这确实会让你停下来仔细思考为什么。我最后的结论就是,很多事我们无法解释,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无法解释。我们就是不知道。
我读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摩西在出埃及记32章里为以色列人的代祷。因为他是“上帝的朋友”,上帝听了并成全了他的祷告。作者称摩西大胆的祷告是一种放肆——敬虔的放肆。上帝成全了摩西的祷告是因为祂喜欢摩西!那是不是说,上帝延迟了或拒绝了你的祷告是因为祂不喜欢你?完全不是!如果我们真是上帝的孩子,祂就喜欢我们,爱慕我们,为我们疯狂,不停地想着我们!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就不应胆怯地来到上帝面前。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3),赐下祂的恩典(以弗所书1:6)并称我们为上帝的儿子(加拉太书3:26),因此我们能与耶稣基督一同坐在天上(以弗所书2:6)。让我们按照圣经所说的去做吧,“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6)。
雅各说只要我们承认自己缺少智慧并向上帝祈求智慧,祂必会赐给我们,并不会斥责我们。我喜欢这个。我们在绝望中祷告,知道上帝不会说,“你怎么搞的?你应该更坚强些,这件事你应该处理地更好些。”祂从来不会说,“怎么又是你?为什么你不能吸取教训?”向上帝祷告,和被罚去校长办公室是完全不同的。当你有麻烦,你需要的是一个朋友,而不是法官!
感谢上帝,我们在天上有一位朋友。
当我们最需要祂的时候,祂不会离我们而去。
我们的挑战:要上帝认为最好的。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雅各书1:6)。
经文说,“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如果我们以一种方式来读,它可能听起来好像是在说心理上的怀疑,或是怀疑上帝的属性,或者是怀疑上帝会不会来帮我们。我想这大概不是雅各在这里所要说的。“疑惑”来自于希腊文鄙视一词。它可以有中性的意思,比如法官的宣判,它也可以有负面的意思,不公正地鄙视。雅各在2:4中用了这个词来描述早期的基督徒奉承富人的情形。当Paul Tripp说,“‘疑惑’这个词与智商无关,而是在两者之间无法做出选择的状态。”(摘自于《智慧一个人》的讲道)他是完全明白了“疑惑”的意思。
雅各是一位优秀的“灵魂手术师”,因为他理解在我们里面的那些冲突。在之后的第三章里,他是这样评价舌头的: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上帝形像被造的人”(雅各书3:9)。
然后,他又补充到:
我们其实就是一捆冲突的欲望。我们想要服事上帝,但是我们却有自己的计划。我们想要友善,却蹂躏了那些想要阻止我们的人。我们积蓄钱财只是为了用在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上。
我们都明白,当我们在主日早上高歌,“圣洁,圣洁,圣洁”然后在星期一咒诅那些让我们生气的人是何等虚伪。但它常常发生。我们无法期待着要得着上帝的智慧,却又过着一个心怀二意的生活。实际上,这就是雅各在1章7节里所说的: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各书1:7)。
为什么?第8节给了我们答案: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各书1:8)。
我们都应该好好想想。心怀二意的人是生活在一个永恒的矛盾之中。他总是处在内战的状态,无法委身于任何事。他在关系与关系之间,工作与工作之间,友情与友情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承诺与承诺之间游荡,无法在一个地方久留。他今天在这里,明天就不见了。他许下诺言,却又为自己找借口不去兑现。他说,“我明天给你打电话,”然后就会忘记,之后只好道歉。或者,也许他从来就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他与一个又一个的女孩子约会,却无法有进一步的发展,因为他很容易就分心并且也因为他非常惧怕委身,因为那需要他结婚并坚持下去。
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个名叫C. F. Deems的为这种“心怀二意”的人做了一个描述,我把它抄在这里,因为他实在写到点子上了:
一个心怀二意的人总是焦躁的;“在各方面都是不稳定的。”
他的观点飘忽不定,他的情绪也是如此。
有时,他为他的罪忏悔,有时,又会为着他的忏悔而后悔。有时,未来的重要性使他不胜重负,有时又会觉得活好现在才是值得的。
如此不稳定的情绪一定会困扰信徒。这个人有时安详得就像五月的早晨,有时又会象龙卷风一样狂风大作。你永远不会知道他将会如何对你,或是他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会如何反应。他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他的脸色多变;当他往一个方向看的时候,他的心已经飘向另一边。他的言词总是模棱两可,他的语调也是飘忽不定的,他的表达时急时缓。
有时他的回答是不加思索没有经过反思的,然后他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考虑已经失去的发言机会。
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他都不可靠。他无法从主那里领受任何东西。他伸出了手,却不愿等到东西放到他手上,就把手收了回去。
我注意到一点,当这段话被Biblical Illustrator出版的时候,只有一个词被一再强调:就是“无法”,就是“那人无法从主那里领受任何东西”里面的“无法”。这是心怀二意的基督徒的悲哀。上帝不会把智慧赐给这样的人的,因为他们还没等到得到智慧就会离开了。就算上帝真的赐下了智慧,他们也不会感激的,他们也不会照着去做的。
因此我们去追逐离开上帝的所谓的智慧。就是它,最终迷惑了在伊甸园里的夏娃: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创世记3:6)。
她以为她离开了上帝也能得到智慧!但是她错了。“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书1:7)。夏娃就好像是在说,“我要没有太阳的阳光。”
事实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心怀二意。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愿望想说,“靠我自己就可以做。”夏娃并不是什么生来就会做错事的人。她只是轻易地就说服了自己,以为抄近路就能使她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漂亮,更有成就感,更快乐,少一点受挫,或是能填满她内心的空虚。
不是说她比我们更遭。
她其实和我们一样,我们也和她一样。
她曾经住在乐园里,但不知道为什么,却不能使她满足。
从来就不会满足。
我们总是想要得到那些我们没有的。
那引诱人的蛇入场了,随之而来的是那不详的音乐。这就是人类不断上演的故事,从未停止过。从伊甸园的时代开始,我们就是心怀二意的族类,彼此争斗。如果我们能承认这一点,那就太好了。
就在这时《万福源头》这首诗歌进入我的脑海:
我深知道心易放蕩,遠離父家慕虛華,
最后两句给我们带来了盼望:
今獻身心求加印記,永作主民在父家。
如果单靠我们自己,我们就会像那些迷途的羔羊,偏行己路,离开牧羊人,去找寻那永远都更绿的草地。单单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智慧,我们就会永远离开那位我们爱的上帝。
多么奇怪,多么令人伤心,多么令人敬畏!
好消息是,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向主隐藏起来。祂已经知道我们的心——被分割,被拉向上千个不同的方向。祂知道你心中那些彼此冲突的愿望,祂知道你是何等想要做对,也知道你多快就会做错事。我们唯一的盼望就是回到那位爱我们的上帝,祂爱我们到一个程度,即使我们要快跑离开祂,祂也不愿意放手。
我们所需要的智慧并不是一个答案,一个公式,或是关于未来的一个计划。基督就是我们的智慧(哥林多前书1:30)。如果你还不是基督徒,你所需的就是基督。如果你已经是基督徒,你所需的还是基督。整个世界所需的都一样。我们都需要耶稣,我们实在不知道我们何等需要耶稣。
我们迟早都要做出是否要跟随耶稣的决定。对你来说,也许就是现在。不要害怕向主祷告说,“主耶稣,恳求你来修复我这破碎的生命。主啊,求你在我的心上印上印记,使我的心单单思念天上的事。”
|